卜晓梅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韩国习俗之我见*
卜晓梅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韩国习俗;文化差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就先谈谈韩国的美食。总的来讲主要表现为两种口味,要么干辣,要么清淡。我素来不擅食辣,所以对于一些名扬海外的诸如辣年糕之类的特色食品也只能望而生畏。跟老师们一起出外吃饭时,两位搭档也总会贴心地帮我点上口味清淡的饭菜。韩国的米比较好吃,就像我们东北的大米,由于生长季节长,吃起来很香。韩国的面条很筋道,不管是方便面、挂面还是炸酱面、冷面,煮起来不易熟,夹起来不易断,所以,一碗面上来,经常要用大剪刀咔嚓咔嚓剪几下方可进食。无论在学校食堂还是去外面饭馆吃饭,泡菜或腌萝卜都是必不可少的小菜,泡菜有点辣不过可以接受,甜甜脆脆的萝卜我比较喜欢。韩国烤肉,初吃时不太喜欢,因为五花肉大都带有一块肥肉,而且那么一大块用生菜叶子卷起来一下子全塞进嘴里有点难以接受,哈哈,但奇怪的是,有一阵子突然有了想吃的欲望。看来,人的口味是会改变的。韩国人不吃花椒和香菜,孜然的味道对他们来说也很特别,一般也不能接受。韩国菜几乎不放醋,即使凉拌菜,这一点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陕西菜。对于陕西人来说,花椒是一味重要的调料,顿顿饭都离不开,而香菜又是陕西特产羊肉泡馍、凉皮中必备的一种调味蔬菜,所以韩国人一般不会喜欢西安的羊肉泡馍等。春川的鸡排、安东的蒸鸡,尤其安东的蒸鸡有点中国大盘鸡的味道,稍微有点辣,但吃起来很香。
节假日出外旅行是一大乐事,也是排解乡愁和打发无聊的一种很好的消遣,也加深了我们对韩国的历史和人文的了解。跟随搭档赵老师和办公室的老师们去过安东等地,跟搭档丁老师一起去过平昌和原州的一些地方,跟姐妹们一起去过首尔、釜山、庆州等地。忘不了平昌漫山遍野的荞麦花还有作家李孝石,庆州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历史与现代的交织,那种感觉很奇妙,有种穿越感。总体感觉韩国的旅游景点比较精致,保护保存比较完好,门票也不贵。还参加过两次江陵的跋舞路徒步活动,李东允老师很热情,每次亲自开车接送我们到出发地点,有次早上五点钟还不辞辛劳送我们去了正东津海边看日出。在徒步活动中,我们结识了一些韩国朋友,欣赏到了韩国东海岸的美景,江陵的海感觉比釜山的海更漂亮更纯净。韩国的秋季较长,景色很美,满眼赤橙黄绿,五彩缤纷,让人欣喜。
文化方面,待人接物上,韩国人习惯鞠躬问好,在中国一般问好不鞠躬,鞠躬都是在一些重大场合。在中国课堂上,当老师提问时学生必须起立回答,否则会被认为不尊重老师,而在韩国学生则习惯坐着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有盘腿席地而坐的习俗,在韩国的很多饭馆都是矮桌,每次这样吃完饭我的双腿都会因为血流不畅而发麻,站起来半天还站不直,所以我很佩服韩国人的坐功。韩国的交通非常有序,永远是车让行人、右拐让直行,所以走在人行道上永远不担心会有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韩国的垃圾分类也相当严格,在我的公寓楼下,垃圾被分成了9类,其中厨房垃圾有专门的回收箱,而且是需付费的。另外,关于饮水习惯,不能不提。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在韩国餐馆端上来的永远是一杯冰水,韩国人都喜欢喝冰水,一年四季如此,甚至女性生理期也不例外,这使我们很吃惊,而得知中国人天天要喝热水,韩国人也同样吃惊不小。咖啡在韩国也是特别受欢迎的饮品,所以韩国大街小巷遍布咖啡店,偶尔课余饭后也会与办公室的老师一起去学校门口的咖啡店品尝一杯苦咖啡或冰咖啡。在中国,茶馆与咖啡馆并存,年轻人更喜欢咖啡馆,中老年人则更喜欢茶馆。在中国表示祝贺的横幅、对联、信封都用红色,表示喜庆。而在韩国这些都是白色的,初来韩国时,看到很多地方门上贴着“建阳多庆,立春大吉”的白色条幅,后来又看到随礼的信封“祝结婚”等也是白色的,大街上、校门口的横幅也是白色的,原来在韩国白色有吉祥、神圣的象征。韩国的聚餐文化也非常有名,学校或办公室经常会有一些聚餐活动,大家在一起吃饭喝酒,联络感情。韩国女性非常注重妆容,成年女性化妆自不必说,感受最深的是中学女生,因为在中国中学生是不化妆的,而在这里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一方水土一方人,每个国家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
韩国的高中有男子高中、女子高中、男女混合高中三类,家长和老师们更喜欢前两类,他们认为混合学校的学生学习风气不如前者。我所在的两所学校一所是女子高中,一所是混合高中,事实也确实如此,女子高中的学生各方面都表现更好一些。因此,我所在的混合高中从现在的高一开始试行男女分班教学模式,就是男生一个班,女生一个班,虽然还是男女同校,但实际男女不同班。在教学工作上,对我来说合作教学是第一次,但两位搭档都非常有经验,所以很快就适应了教学工作,跟他们一起上课我也学到了很多。学生们都很可爱,很热情,尤其女生。每次遇到学生的时候,他们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并用学过的仅会的几句汉语问长问短,我们经常英汉韩混合交流,非常有趣。课后班的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也很高,这让我很受鼓舞,起初因为一个人上课,面对汉语零基础的孩子们担心沟通上会有问题,虽然以前在国内也教过韩国留学生,但他们都是有汉语基础的大学生,面对零基础的中学生还是头一回,后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实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教学相长,在教孩子们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此外,老师们的汉语课也很有趣,来听课的老师学习兴致都很高,年长一些的老师汉字基础都较好,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汉字交流,我们经常边讲边聊,课堂气氛活跃,让人感到愉快。总的印象,韩国人都很热情、友好,重视礼节。
中韩习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韩国习俗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韩国文化,促进中韩两国的交流。
K893.12
A
1006-0049-(2016)15-0033-01
*渭南师范学院2014年社科基金项目(14SKYM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