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伟
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36例护理体会
任建伟
【摘要】目的 总结研究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行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36例重症胸外伤致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0例痊愈出院(83.33%)、3例死亡(8.33%),1例转院(2.78%),2例放弃治疗(5.56%),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重症胸外伤致ARDS行机械通气,成功关键因素在于心理、呼吸道及机械通气的护理。
【关键词】重症胸外伤;ARDS;机械通气;护理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induced by severe thoracic trau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6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trauma induced by ARDS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36 cases patients with 30 cases cured(83.33%), 3 cases of death(8.33%), 1 case referral(2.78%), 2 cases abandon treatment (5.56%). There was no nursing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The key factor of the success of ARDS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trauma is the nursing of psychology,respiratory tract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Key words】 Severe thoracic trauma,A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Nursing
重症胸外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现阶段早期准确诊断和机械通气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1]。我科在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36例重症胸外伤致ARDS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6例重症胸外伤致ARDS患者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9 ~87岁,平均(43.23±11.02)岁;发生ARDS的时间为伤后的1~48 h,平均(27.34±11.02)h;致伤类型:16例为车祸(44.44%)、11例为高空坠落(30.56%)、7例为重物砸伤(19.44%)、2例为其他致伤(5.56%)。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由于使用呼吸机时失去表达能力、突然的外伤和病情加重、ICU特殊的环境和身体不能活动的特殊体验,导致患者心理失衡。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等,个别表现为躁狂、愤怒、对治疗和护理极不配合。因此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动作要轻柔准确,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向患者讲解机械通气的目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给予带来安全感。同时要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利用语言或非语言技巧与其交流,以了解需求,让其表达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原因,指导其应用放松技巧、分散注意力及引导性想象技术,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引流。护士要随时掌握、交接患者双肺呼吸音情况:检查气管插管是否处于正确位置,是否发生肺不张,是否出现痰鸣音或哮鸣音。常规情况下按需吸痰,若出现下列任何一个吸痰指征(肺部听诊时出现痰鸣音、咳嗽频繁以及容控模式下呼吸机出现气道压力升高报警或压控模式下潮气量降低等),则应立即吸痰。此时应先吸2 min纯氧,再快速吸痰,然后再次吸2 min纯氧,注意氧饱和度变化。在吸痰的过程中,不需脱离呼吸机。若痰液粘稠或位置较深而不易吸引,可配合雾化吸入、深部机械排痰、体位引流等,必要时纤支镜吸引。严格管理纤支镜的清洁、消毒和维护。
1.2.3 机械通气护理 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出现ARDS的相关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尽早进行机械通气。(1)人机对抗的护理:在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常常出现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心率和血压波动、呼吸机报警等人机对抗表现,此时除立即对其进行识别并给与合适的处理与必要的心理干预之外,在必要的时候可给予镇静剂,待患者无人机对抗表现时停用。(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预防干预:VAP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撤机、拔管48 h内出现的肺炎,仍属VAP[2]。VAP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其致死率可高达51.6%[3]。实施集束化方案(ventilator care bundles,VCB)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4],主要包括:①如无禁忌证,每日间断使用镇静剂(自主觉醒试验)即每日唤醒,并评估是否具备拔管条件(自主呼吸试验)[5]。②每4 h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使其控制在25 cm H2O并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③在行机械通气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在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手卫生。④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6]。⑤抬高床头30°~45°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保证患者可以耐受,且不影响医疗效果、不增加护理难度的条件下,抬高床头使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可提高氧合,减少面部水肿,减少肠内营养患者出现反流和误吸[2,5]。
36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其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逐步得到有效改善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中36例患者中有30例痊愈出院(83.33%)、3例死亡(8.33%),1例转院(2.78%),2例放弃治疗(5.56%),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9~130 h,平均(79.34±12.89)h,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重症胸外伤的多发原因为车祸、高空坠落、重物砸伤等[7]ARDS是重症胸外伤常见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肺水肿(非心源性)等,其病死率高达50%[8],因此在临床中需对重症胸外伤致ARDS患者进行早诊断及早治疗[9]。
早诊断可最大限度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早治疗可争取最佳治疗时机[10]。目前机械通气是最有效治疗措施,但是在治疗的同时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尤其是心理、呼吸道及机械通气等护理患者在出现呼吸困难时,会产生恐惧、焦虑、濒死感等,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需要加强心理护理。本次36例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均克服恐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有利于建立和谐友爱的护患关系。
此外,医护人员对呼吸机使用、临床症状等熟悉程度和经验也是机械通气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对呼吸机使用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于上述情况主要通过加强对临床症状的监护、人机对抗的护理、VAP预防干预、呼吸道护理等来保证机械通气的成功。本次研究显示36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30例痊愈出院(83.33%)、3例死亡(8.33%),1例转院(2.78%)2例放弃治疗(5.56%),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的重症胸外伤致ARDS患者首选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在操作中要迅速准确,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便掌握脱机指征。此外,加强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平和心境促进患者的全面健康康复。对重症胸外伤致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呼吸道、机械通气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秦爱华.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38-139.
[2]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J]. 中华危重急救医学杂志,2015,17(4)315.
[3] 郭伟,崔生辉,李景云,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途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3):1010 1013.
[4] Getting started kit: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DB / 0L].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mvement[2013-04-04].
[5] 陈胜龙,陈纯波. 美国《急重症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2014版)》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7):591-594.
[6] 殷胜芝. 洗必泰口腔护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关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4):965-970.
[7] 陈兰平,施东辉,邓义军,等. 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行机械通气26例疗效观察[J].交通医学,2012,26(5):437-438.
[8] Force ADT,Ranieri VM,Rubenfeld GD,et a1. Acufe respirator distresssyndrome:the berbn de6nitjon[J]. JAMA,2012,307(23)2526_2533.DOI:10.1001 / jama2012.5669.
[9] 郑小蕾,雷步怀,林锡芳,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柏林定义及预后研究[J]. 浙江临床医学,2016,18(2):211-213.
[10] 张爱民. 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24例护理体会[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4):159-16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6-0198-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6.147
作者单位: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开封 475002
Nursing of 36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evere Thoracic Trauma
REN Jianwei Intensive Care Unit,Kaife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Kaifeng Henan 475002,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