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

2016-02-05 09:31:29杨文明
治淮 2016年4期
关键词:水保水土保持规划

杨文明



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

杨文明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不顾长远利益无序开发、盲目发展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既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又加剧了城市防洪安全的压力。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了现代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制约了城市市政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开发建设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

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比较而言,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1.水土保持意识淡薄,水土保持措施未完全落实

一些建设项目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大的建设项目在报发改、土地等部门立项时须编制水保方案,竣工验收前进行水土保持单独验收。而不少小型项目没有制订水保方案,更无专人负责,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脱节,即使部分建设项目制订了水保方案,也并没有严格遵守水土保持措施工程的“三同时”制度。

2.建设规划不健全

许多城市规划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初期没有很好地考虑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任意破坏地貌植被,而新的水土保持措施又没有跟上,一旦汛期来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随意堆弃、随意倾倒、随意开挖

建设项目基础处理工程所产生的表土、砂石等废弃物就近随意堆弃,既不经夯实,又无任何保护性措施,使土地呈松散的状态,遇水后极易形成堆积坡面的沟蚀和影响台面的沟蚀等。建设弃土和生活垃圾向河道、沟渠随意倾倒,泥沙借水流作用输送到下游或淤积河床。另外,开发建设一般来说占用面积和破坏地表面积均很大,项目破土动工后随意开挖而不进行保护,形成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和破碎的地表。

二、城市开发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1.流失强度大

由于开发建设的不合理,人为因素对自然界的强烈作用,消除了自然本身对外来干扰力的抵抗能力,水土流失强度很大。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2万t/(km2·a)以上,严重的达10万t/(km2·a)以上。

2.治理要求高

城市开发建设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与农村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不同,不能简单地采取生物、工程措施,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发展,并且与城市建筑和环境相协调,治理形式要求多变,综合考虑城市的美化和城市环境的容量。在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时,还要兼顾城市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城市功能等。

三、城市开发建设水土流失的危害

1.生态环境恶化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大面积的地貌、植被遭到破坏,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环境严重失调。汛期暴雨一来,到处是污泥浊水。

2.影响投资环境

不合理的城市开发建设使地表支离破碎,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脏、乱、差的市容市貌,损坏了城市的形象,影响了外来投资的积极性。

3.危及城市防洪安全

大量的泥沙下泻至附近河道和城市下水道,使河床上升,下水道淤塞,大大降低了城市的防洪标准,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4.影响水源地

许多开发建设项目处于城市水源保护区范围,由于缺乏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致使大量侵蚀泥沙进入水源地,威胁水源地的生存,并造成市民生活水源的污染。

四、防治对策

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城市环境,降低城市防洪标准,污染水源,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城市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和建设产生很大危害,必须加大治理力度,预防城市开发建设水土流失。

1.加强宣传,强化全民水保意识

过去水土保持的着重点都在农村,城市开发建设水土保持工作一直是薄弱环节。应该结合无序开发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危害现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以及举办水土保持专题讲座等各种宣传工具,向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宣传《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人们对城市水土流失防治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依法开发建设的责任感。

2.立法立规,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根据现有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针对本地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从项目的立项,水保方案的审批、施工、验收,直到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应有配套法规的约束,以保障水土保持监督权、审批权、收费权的落实。另外,要建立执法监督机构,培训执法人员,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大案要案查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城市开发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取得成效。

3.制订科学的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实施

开展对本地区水土流失的调查工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调查结果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使水土保持渗透到开发建设中,达到城市开发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同步协调发展,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与项目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脱节问题。

4.多形式、多渠道筹集治理水土流失资金,增加治理投入

解决治理城市水土流失的资金要按照“谁开发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广泛筹集。还可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各方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同时,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国土整治、市政建设和多个行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量大面广,对已形成的水土流失,比如淤积河道、堵塞下水道等,公共财政应增加治理投入,加快城市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

5.依靠科技,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量大面广,较易形成粗放局面。要加强领导,从规划、建设、管理、监测各个环节入手,推广应用高新科学技术,不断增加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6.加强协作,提高治理效率

水利、住建、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要在水土保持的规划、投资、建设等各方面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治理效率。

五、结语

必须本着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使城市建设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要着眼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行统一规划,综合防治,把改造地形、改善植被状况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起来,美化与经济实用相结合,促进城市平衡、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淮河管理处464400)

猜你喜欢
水保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当代水产(2021年4期)2021-07-20 08:10:48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水土保持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