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玲 徐秀芝 范玉伟 付英子 杨 勇
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
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疗效比较
肖 玲 徐秀芝 范玉伟 付英子 杨 勇
【摘要】目的 探究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98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血管支架成型术进行诊治,对照组使用药物保守诊治方法。对比两组近远期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管支架成型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血管支架成型术;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和暂时性脑缺血两种类型,主要发作于老年人[1-3]。本文对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两组方法进行对比,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诊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使用我院在2015年7~12月进行诊治98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9位。患者均满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且满足血管内支架标准,排除有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实验组男27位,女22位,年龄在47~86岁,平均年龄为(63.7±10.7)岁,脑梗死患者21位;对照组男26位,女23位,年龄在44~83岁,平均年龄为(61.5±9.6)岁,脑梗死患者20位。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75 mg/d,服用时间需要在6个月以上,之后使用阿司匹林100 mg/d继续治疗。实验组使用血管支架成型术对患者进行诊治,从股动脉进入,椎动脉将6F动脉鞘置入,8F动脉鞘置入在颈内动脉当中,对患者注射肝素,确定狭窄的位置。微导丝顶部穿过狭窄部位到远端,沿着微导丝插入球囊对其部位进行扩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需要使用远端脑保护措施,并需要观察扩张和供血情况,如果一次不明显需要进行第二次扩张。对比两组在1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后NHSS评分情况,并且分析近远期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上述资料使用SPSS 1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NHSS评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治疗效果以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0.05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N1HS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医治1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后可发现,实验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并且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众多心脑血管疾病中属于多见的一种,大多情况下出现在颈动脉部位以及其分支部位,与动脉血管狭窄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相关资料显示,大约20%~30%患有此种疾病的患者均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所引发,其不但致使患者出现脑灌注不足,并且也能促使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则会对其后期的预后效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对其生命安全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在之前的治疗中,通常会选用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性医治,然而很多患者对药品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并且在诊治后的发病率较高[4-5]。现阶段大多选用手术方式进行医治,而且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疗效优,然而,针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仍需进一步探讨。虽然此种疾病在最近几年来的出现率升高,并且保守药物医治方式也有着一定的疗效,但是针对于比较严重的动脉狭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不佳,虽然介入治疗存在创伤,但是其能够有效防止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所以在临床医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6]。在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时,通常是以医治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等为主,药物医治大多以抗血小板聚集作为主要治疗目标,但是由于此种方式的预防效果较差。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文结果中,实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治疗前比较评分低于治疗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证明血管支架成型术较之于内科保守医治对神经受损的恢复情况更佳,并且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缺血部位的血流供应,进而提高缺血部位血管的生成速率,改善神经元继发受损现象,进而加快神经性能的康复,并且在近期与远期的治疗中,其疗效均要好于采用药物方式进行医治。
综上所述,血管支架成型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诸多并发症状,进而减少其出现残疾以及死亡的几率,安全效果强。
参考文献
[1]孙文珊,李永坤,张治中,等.细胞色素P450酶2C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相关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4):220-223.
[2]曹立平,白文,张治中,等.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11):821-826.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刘玲,侯华娟,刘亚红,等.用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小板抑制效应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5):446-449.
[6]陈苏毅.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2012,10(22):201-202.
Comparison of Short and Long Term Effects of Angioplasty and Drug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XIAO Ling XU Xiuzhi FAN Yuwei FU Yingzi YANG Yong Heilongjiang Hospital,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ascular stent angioplasty and drug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near future.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use of vascular stent angioplasty for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drug conservative treatment.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in the near and long-term treatment effect.Results The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Angioplast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Key words】Angioplasty,Drug,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2.052
【中图分类号】book=71,ebook=82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2-0070-02
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