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线装书

2016-02-05 06:11:51潘爱娅
慈善 2016年1期
关键词:线装线装书书橱

●潘爱娅



一本线装书

●潘爱娅

因为喜欢文字,日子里也就有了两只小书厨。这两只小书橱就像两个孩子一样,随着我行走,我到哪,它们就到哪,其忠心耿耿让我一看见就心生感动。

日子过得久了,就免不了让我的小书橱受委屈。乱七八糟的书,或者叫书中垃圾的东西,把我的小书橱挤得要爆炸。一日,突然产生了要把这两只小书橱清理清理的想法。于是,动手,该留的留,该扔的扔。其实,爱书爱字的人,要想把带字的东西扔掉还是有些不舍的。结果,两只小书橱还是被撑得满满。

不过,这次行动还是有一大收获的,我发现了一本有点年纪的书,是线装本。我激动,激动得要热泪涌出。其实我的藏书里,是没有什么古籍可言,更无孤本、善本可说,都是些当代小说之流。

可就在这些小说里,这本线装书的出现,它让我猛然想起了母亲,这是我母亲青少年时期的绣花图案本啊!我把它叫做绣图。见到它,我那已逝二十多年的母亲,和她的一些绣品,突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些边角已经被日月以及母亲的手,摩擦得非常破烂的线装绣图,在我的这些图书中,显得格外的古老沧桑。那图案旁边的说明,全是繁体字,绣图是“繍圖”。当然,读也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本绣图上的许多字,在搜狗拼音里是找不到的。那图案里的美女服饰,好像还是清末的式样,我估计它也确实有些年头了。

就这本线装绣图,在我的小书橱里算得上是“古籍”了,其实它是没有任何学术价值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它的价值又高于我书橱里的所有书籍,它有着无可替代的真正的精神价值。它的每一页,每一朵花,每一个图案的缝隙里,都留下了我母亲的指纹心血。我久久地把它捧在胸口,就像是把我年老的母亲拥进了怀抱里。

我的母亲算不得是知识分子。因为读了几年私塾,也能略通文墨,写信看报不在话下。据她说,她在娘家做姑娘时,最擅长的就是绣花,闲余,看看古典小说。这种绣楼小姐的生活随着出嫁,随着社会的变革,就永远的成了一种回忆。当我们用眼看世界时,母亲已经成了地道的村妇,日日与泥巴打交道了。绣花已成了她的无奈,是为了生计,为村里一些小孩子绣一点鞋头花,兜肚花而已。

那时,母亲的绣图还是有很多的,一大摞就随便放在家的角落里,最后成了引火烧灶的材料。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母亲的这本绣图落到了我的书橱里,我已没有记忆。或许是我无意中,将它和我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烈火金刚》挪到了一起,又无意中让它雪藏了几十年。

今天,重见这本“古籍”绣图,虽说只是薄薄的,捧在我手中,却让我感觉到无比的厚重。我翻开一页又一页,用手抚摸着那破损不堪的一幅幅美女或花卉图案,想象着少女时代的母亲,是如何用这些美丽装扮着自己的青春。那青春里,肯定也是如那美丽的花朵一样,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我的母亲因为时代的原因,和我们一班子女的拖累,很年轻时就彻底与绣花和文字脱离了关系,她的生活里有的是太多的叹息。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母亲才展开了笑容,然而她已老去。最后的岁月,她整日与电视在一起,绣花二字从未提起,恐怕在她的记忆里已没有了那些绣图。

岁月如大浪淘沙,母亲已离开二十几年了,我们不再为母亲流眼泪。然而,今天,当我手捧这本古老的绣图时,心里却有一股酸楚在涌动。

我用透明胶布将这本绣图一张张的粘贴好,并将它好好保存,这成了我的书橱里唯一的一本“线装书”。在我的心里,它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书中承载着满满的母爱。

猜你喜欢
线装线装书书橱
我的神奇书橱
书签
科教新报(2020年21期)2020-06-05 13:39:22
当今装帧设计形式下的传统线装书研究
大观(2019年2期)2019-06-25 02:41:38
简析线装书的若干问题
书橱女巫的等候
少年文艺(2017年1期)2017-02-20 20:57:48
书橱女巫的等候
少年文艺(2017年1期)2017-02-20 18:12:19
我扶着月光,等你
意林(2016年7期)2016-05-03 16:56:40
再谈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柳治征巧说线装书
做人与处世(2014年7期)2014-07-17 05:59:48
小书橱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