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您钱包的2016全球大事
转眼间,2016年翩然已至。虽无法消弭来自四面八方的不确定性,但有一些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大事,注定将成为现实。这些事件,看似遥远而宏大,但若从民众福祉的角度来审视,又可见其最终关乎每个人的“钱包”:G20峰会将带来由近及远的“红利”,改写中国人未来10年的生活轨迹;一个新型国际性金融机构的出现,将让中国人的投资渠道增多,海外赚钱的机会也会更多;人民币被盖上“国际认可”的“章”后,我们可以揣着自家的钱,行走天下……
您和您的钱包,也准备好了吗?
这个看似离老百姓很远的国际峰会,将改写中国人未来至少10年的生活轨迹,也将深刻影响老百姓的“钱袋子”。
2016年9月4- 5日,第十一次G20峰会将走进中国杭州。这将是G20峰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
G20峰会是目前世界重量级经济体首脑讨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事务的重要场所,峰会既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也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指明方向。这个看似离老百姓很远的国际峰会,将改写中国人未来至少10年的生活轨迹,也将深刻影响老百姓的“钱袋子”。
首先,从近期来看,G20杭州峰会有望给“黄金周经济”创造一次新机会。据统计,2014年北京举办APEC峰会期间,北京出游人数同比增长500%。其中国内游占比达六成,三亚成为国内旅游人气王。上海、江浙等地区,北京游客人数比2013年增长10多倍。与此同时,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也因为APEC黄金周迎来了大批北京游客。
在其他地区欣羡北京多出来的“黄金周”时,以上这些旅游目的地也因为北京游客的“钱袋子”着实兴奋了一回。2016年的G20峰会开在杭州,按照惯例,杭州将全城放假,而消费能力颇强的杭州人,早已被新一轮“黄金周经济”盯上。
此外,远期红利更值得中国老百姓期待。此次中国举办的G20峰会将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继续同工商界、劳工界、智库、妇女、青年等各界代表一起商讨经济发展的未来,让老百姓的收入有增长、有保障,更好地回应各国民众对收入与幸福的追求。
创新,是回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路径,也将直接影响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增长不稳定的状态,导致老百姓不得不捂紧自己的钱包,不敢大手大脚。要改变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预期,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是重要路径。
活力,即通过改革激发一国、一地区乃至世界的增长,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增强经济增长的韧性或弹力,使得老百姓的收入能够有所保障。联动,意即合作。目前G20正在协调、有序推动基础设施投资、粮食安全、能源、就业、普惠金融、商业、工业化等领域的合作,以此全面提升各国民众的福利水平。
包容,意即“一个都不能少”。将更多的民众纳入经济增长的体系中来,这是G20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的人文情怀。为此,每次G20峰会召开之际,都会有更多涉及普通民众的议题被列为重中之重,包括低收入国家经济成长、中小企业发展、非洲国家能源可及性、妇女和青年就业等问题。
随着亚投行支持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更多内地居民赴东南亚或欧洲旅行将不再只能选择坐飞机,还可选择乘坐高铁或邮轮,旅途开支也会相应减少。
2016年1月,亚投行正式开张运营。
亚投行的成立标志着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外,一个新型国际性金融机构出现了。它会给中国老百姓的“钱袋子”带来多少福音呢?
首先,居民的投资渠道更多。由于亚投行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A股市场“一带一路”概念股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且已然大热。多家机构提醒,“一带一路”是未来3到5年的超级投资主题,老百姓可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个股并逢低介入。
虽然亚投行尚未说明未来如何筹集资金,但有报告建议采取银行间借贷和成员国发行主权债券这两种可能途径。主权债券的发行主体是政府,是政府财政部门或其他代理机构为筹集资金、以政府名义发行的债券,主要包括国库券和公债两大类。将来,普通居民或可购买这些债券。
其次,海外挣钱机会更多。亚投行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区域金融合作,为亚洲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包括机场、公路、电信、保障房、铁路等。业内估计,亚投行成立后,中国居民赴相关国家打工的机会也会增多。
与此同时,想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进行创业的人们,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将得到更多的保护。
业内认为,亚投行通过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既为民营基建企业打开基础设施项目进入通道,又能较好地为民营基建企业提供公平待遇的庇护和支持。特别是当前“一带一路”的实施,为民营基建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大好契机。
亚投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资金和资本支持,不再是一个国家的行为,而是所有参与亚投行国家的共同行为,被投资国受到的外部力量干预将大大减少。中国企业在承担“一带一路”建设工程时,也将有效规避单一资本带来的风险。
再次,出国旅行开支减少。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出境游游客的数量将达到2亿人次。随着亚投行支持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更多内地居民赴东南亚或欧洲旅行将不再只能选择坐飞机,还可选择乘坐高铁或邮轮,旅途开支也会相应减少。
最后,海外购物不用抢,进口商品更丰富。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内地居民境外购物迅速增长,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造成中国游客海外抢购商品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差。随着亚投行支持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中国商品出口会增多,进口商品会更加丰富,内地居民消费观念会随之改变,抢购风潮也将归于平静。
澳大利亚具有相对健全的养老体系,如果其养老服务提供者在华设立外资独资的营利性养老机构,那就可以更好地满足民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2015年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从这天起,中韩、中澳贸易往来将按关税减让清单削减关税。
2016年1月1日,两个协定实施第二次降税,关税进一步削减。经过一定过渡期后,两个协定项下绝大多数货物最终将实现零关税。其中,中韩自贸协定项下,最长20年过渡期后,韩国将对92%税目数的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我国将对91%税目数的韩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中澳自贸协定项下,澳大利亚将在5年内对全部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中国在经过最长15年过渡期后对96.8%税目数的澳大利亚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
山东威海九日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旭光算了一笔账,以公司进口的某款韩国饮料为例,按照35%的关税与17%的增值税算下来,成本比在韩国拿货的价格高出50%,但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去掉关税、只有增值税的饮料进货成本比之前要节省35%- 40%。
“4年后有了二胎,就不用找代购买奶粉了。”一名“85后”妈妈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中澳自贸协定生效的新闻,并在评论里这样写到。澳大利亚奶粉深受中国妈妈们喜欢,目前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奶粉的关税税率为9%,根据中澳自贸协定,婴幼儿奶粉的关税将在4年后取消。
中韩自贸协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双方旅行社来对方国家招揽游客,例如协定新增了允许在华韩国旅行社延揽顾客的内容。这意味着有赴韩旅游需求的游客通过在华韩国旅行社能获得更多旅游咨询和更到位的服务。
有消息称,韩国政府正在研究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如这一政策最终成功落地,无疑将吸引国内旅游企业加大对韩国市场的开发。
另外,持有韩国医师执照的医生在中国短期行医的期限,有望从6个月逐渐延长至1年。未来,有整形需求的国人,也许不用出国即可享受到韩国医生的“上门服务”。
中澳自贸协定为澳大利亚服务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制度性安排和保障。澳大利亚具有相对健全的养老体系,拥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如果其养老服务提供者在华设立外资独资的营利性养老机构,那就可以拓展澳方的业务,也有助于中方推动国内养老产业的稳步发展,更好地满足民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在人员流动方面,中医师、中文教师、中国厨师和武术教练等四种中国特色职业人员将更容易前往澳大利亚,澳方每年给予这四种职业人员1800人的入境配额。根据中澳双方签署的《假日工作签证安排》,澳方每年还将为中国人赴澳提供5000人的假日工作签证。
中韩自贸协定专门涉及了影视娱乐业,如自贸协定附件中就有合作拍摄电影方面的鼓励政策和贸易便利条件。中国资本与韩流融合,将实现中韩产业的优势互补。未来,中韩合拍电影、中国风的韩流创意产品将会不断地出现在中韩观众的视野中。
在投资领域,中澳双方也达成协议,同意相互给予投资最惠国待遇。澳方给予中方大体相当于其给予美国、韩国和日本等贸易伙伴的高水平投资待遇,并以负面清单方式列明。澳方还大幅降低中国私营企业赴澳投资审查门槛,投资免审标准从2.48亿澳元(约合11.68亿元人民币)调整为10.78亿澳元(约合50.77亿元人民币)。对有志于在澳投资的中国私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中国老百姓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许多农民工找到了饭碗,“入世”让百姓“多挣钱”与“少花钱”的机会进一步增多。
“入世”加速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随着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提升,中国老百姓“多挣钱”与“少花钱”的机会也会进一步增多。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迄今为止,中国享受“入世”红利已经有将近15年。现阶段,中国不仅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而且正在向贸易强国目标迈进。这一过程中,中国老百姓享受到的好处虽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离不开“多挣钱”与“少花钱”这两个方面。
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中,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因此解决就业问题难度很大。借助“入世”带来的制度红利,中国在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中国老百姓也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入世”让许多农民工找到了饭碗。从这个意义上讲,“入世”虽然还不能做到让中国老百姓“吃好”,但却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吃饱”的问题。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入世”带来的红利最直接体现在进口消费品的关税减免上。尽管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直接享用进口消费品,但关税减免依然让更多的消费者省了钱。
2001年以来,我国关税总水平由“入世”前的15.3%进一步降至9.8%,降幅达36%。其中,与老百姓关系最大的汽车进口关税由1996年的100%- 120%降至目前的25%,降幅近80%,中国十几年间完成了发达国家五六十年的降税进程。
很多时候,“入世”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红利也会表现为“多挣钱”与“少花钱”的叠加。例如,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家电、汽车、通讯设备等相关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中国的制造业恰恰在这种压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海尔、海信、格力、华为、中兴、三一重工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企业,而中国制造业的这种发展,又在中国创造出了更多就业机会,包括一些令人羡慕的中高收入就业机会。
然而,“入世”并非只带来红利,它对中国原有产业的冲击也不可忽视。冲击之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严重亏损,一些职工的“饭碗”也受到了影响。同时,“入世”也不一定会让消费者“少花钱”。一些国外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技术优势进行市场垄断,客观上也让中国消费者花了许多“冤枉钱”。
根本上讲,“入世”加速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客观上有助于国内外资源更高效地自由流动,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努力追求改善民生的大目标下,随着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提升,中国老百姓“多挣钱”与“少花钱”的机会也会进一步增多。当然,国内相关产业受“入世”推动而取得的发展,对中国老百姓来说也会间接衍生出更多“多挣钱”与“少花钱”的机会。
(《环球》201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