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娜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提升对策
孙娜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近些年,高等教育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继续学习,贫困生人数所占的比例持续上升,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贫困学生群体,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贫困生诸如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帮助,促使其可以尽快走出困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对策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随之持续增加了大量的贫困生群体,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应当引起高校的广泛关注[1]。高校辅导员作为在校内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类心理问题,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自卑心理
(二)粉饰心理
部分贫困大学生的虚荣心较强,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与目光,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对自己进行不合理的包装,于是便出现花费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以满足自身高消费欲望的现象,通过与他人进行攀比,在同学中来获取立足之地。然而,在粉饰心理的驱使下,这种行为表面上看缩短了与其他学生的距离,但根本无法解决贫困大学生心底的问题。
(三)自我封闭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部分贫困大学生为了保护自己敏感的自尊心,逃避残酷的现实,常常采取与他人隔绝的做法,表现出漠视集体和其他同学,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出现自我封闭。渐渐地,这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能力欠缺,一方面不让他人走入自己的世界,理解自己;另一方面主动对自我进行封闭,不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拒绝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影响潜力的发掘和能力的提升。
(四)自尊心过强
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担心自己被嘲笑、被拒绝、被冷落,内心非常脆弱敏感,有时仅仅是同学间不经意的玩笑话,也可以刺痛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甚至一部分的大学生感觉生不逢时,对社会、家庭产生怨恨的心理。调查显示,自尊心过强的贫困大学生更易出现两种极端,他们一方面通过自身的顽强拼搏,在学业以及个人能力上表现突出而自信;另一方面他们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深感自卑。两种复杂的心理情绪,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甚至会对他人产生嫉妒,长此以往,他们易变得心胸狭隘,无法真诚对待他人,严重者甚至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
(一)社会因素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居民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3]。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加快社会的竞争,另一方面衍生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有时会感到迷茫困惑,甚至产生焦虑、不安、恐慌等消极情绪。与此同时,受到我国的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学校以及家长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薄弱,一旦遭遇挫折,不能够积极应对,而是消极被动地破罐破摔。
这783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平片(KODAK DIRECTVIEW DR7500 SYSTEM)检查和CT(GE LIGHTSPEED 16或PHILIPS BRILLIANCE ICT)检查。对这些病例利用PACS系统和HIS系统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漏误诊的原因,进而找出减少漏误诊的措施。
(二)学校因素
贫困生在入学之后,会发现大学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与高中时期存在较大差别,尤其是大学的寄宿制生活,需要其与家庭长期分离,强烈的反差会让其无所适从,诱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此外,大学生在应对宿舍生活和处理与舍友关系等方面的技能有待完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恰当地引导,以免其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的社会扶助机构还有待完善,由于缺乏对资助他人行为的正确宣传,导致部分贫困生在接受资助时,往往觉得自尊心受挫,总感觉是在接受他人的施舍。
(三)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恶劣,尤其是农村家长的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够采取正确的育儿方式,大多采取简单粗暴的管制方式,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常常会出现诸如抑郁、焦虑、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高校持续扩招的背景下,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然而,由于贫困大学生既缺乏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又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做支撑,加之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以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尤为巨大,进而会引发如自卑、紧张、抱怨以及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四)个人因素
首先,贫困大学生要兼顾学习与勤工助学,很少有时间与其他同学建立密切关系。长此以往,贫困大学生与他人的疏远,造成人际关系上的紧张,他们在沟通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其次,贫困大学生一般都是各个高中的佼佼者,然而,大学生校园内精英群集,在学习方面,他们已经不具有优势,难免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如若得不到及时的调整,极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另外,在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贫困大学生在穿着以及行为上与其他同学存在较大的差距,总是觉得他人在背后嘲笑自己,甚至部分贫困大学生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免于伤害而将自我封闭[4]。
(一)开展自信心教育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教育贫困大学生时,应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可以全面地认识自我,不仅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长处,树立正确积极看待自我的意识,而且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理智地分析问题,保持稳定的情绪。另外,高校辅导员应引导贫困大学生加强对自我的管理,理性看待人生与社会,对社会、对集体和其他同学充满信任。辅导员还可鼓励高校贫困生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参加集体活动和相关比赛等方法多与其他同学接触,融入集体,从而不断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辅导员还应对贫困生的学业进行实时关注和跟进,多与专业课老师联系,及时解决贫困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让其无后顾之忧地进行自我的实现和提高。
(二)开展人格教育
人格是一个人的灵魂与精神世界的反映,高校辅导员在教育贫困生的过程中,切不可存有任何偏见,应结合贫困生的特点与实际问题,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关心,对其多鼓励多表扬,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此外,高校辅导员应当重视保护好贫困生的个人隐私,建立贫困生信息档案,为贫困生营造出轻松自然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高校辅导员还应对贫困生进行感恩、诚信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和国家,珍惜在校时光,学有所成之后用自身所能报效祖国,回馈社会。高校辅导员还可通过班会、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鼓励贷款学生在毕业后努力工作,按时还款,以报答祖国和社会的关爱。
(三)开展挫折教育
高校辅导员通过向贫困大学生开展挫折教育,促使其理性地看待人生道路中的挫折,认识到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各种挫折,鼓舞其既不被挫折所打到,又要迎难直上,认真分析挫折与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坚定信念,勇敢地战胜挫折。高校辅导员可鼓励贫困生在校期间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去从事勤工俭学工作,一方面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一方面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更好地认识社会,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关爱教育
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应及时地给予贫困生所需要的帮助,通过定期的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其实际困难,促使其走出困境[5]。此外,高校辅导员在保证在评先评优、国家奖助学金等方面绝对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高校辅导员还应定期与贫困生的家长、同学和舍友联系,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让其得到全面的关爱和照顾。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应当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爱,提供其精神上及物质上的帮助,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同时,辅导员还应鼓励贫困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自身的调节以及顽强拼搏,努力塑造健康的自我,微笑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1]赵洪雷,徐永霞.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91-93.
[2]辛海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25-126.
[3]王玥,任茂贤.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8):104-104.
[4]吴媛媛.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4):55-56.
[5]刘玉娥.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246-246.
B844.2
A
1006-0049-(2016)20-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