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初论

2016-02-05 00:18宋花乐
山西青年 2016年20期
关键词:近代史史观资本主义

宋花乐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初论

宋花乐*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如果必须直面毛泽东的近代史论,回答“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是否会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问题,如同评述清末新政一样,如果不是暴力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对历史的假设往往就是这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由于既不能证实,也无法证伪,任何说法都可以存在,甚至可以说,假设的历史往往比文学世界还要精彩。本文试图通过将这一问题予以消解,未尝不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

毛泽东;资本主义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历史的著名论断。这里包含着一个对历史的“假设”,即假设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将遵循马克思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至于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后话。历史学人却有一个共识:历史容不得假设。但是,另一个共识却是,每每提到“容不得假设”,随后便开始在假设的基础上开始评说。本文或许也摆脱不了“假设”之窠臼,但希望更多地在假设之外,得出对历史的认知。

一、革命史观

所谓革命史观,是一种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评价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人物、事件的历史观。如果用历史学科的专业要求来衡量这位非历史学家的史论,虽然有苛求之嫌,但是有利于还原更加贴近真实的历史认识。

首先有必要提及一下毛泽东的近代史论的特征,郭世佑教授将其概括为三:概略性,政治性,多变性。简而言之,毛泽东的史论既无专著,又乏专论,以应时应势的政治报告和政策文献为主要载体;并且毛泽东谈论的许多问题对自己而言是时事政治问题,而非历史的范围;更重要的是他会随着现实革命斗争需要有所调整、予以变化。从历史科学的角度来看,既然存在这些问题,基于革命史观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与学科建设问题,自然需要专业的历史学者加以解决。在建国之前,已有许多学者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来撰述近代中国的历史,例如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等,到了1949年以后,随着共产党政权的建立、巩固,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论著成为争相引用的学术权威,此后的诸多近代史著述、教材大都受其示范与影响。当然,在革命史观逐渐成为主导观点的过程中,范文澜、胡绳等人的历史认知与毛泽东对近代中国的认识,相互影响、彼此互动,共同催生了革命史观。可以说,学术与政治、历史学者与政治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是极其微妙的。

同时,应该注意到即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学者也有接近或倾向于革命史观的,例如著名清史学者萧一山,革命史观在当时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并且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政治局势。今天,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淡化革命因素,是从和平年代的视角、需要出发看待历史学科的,这并不是要否定革命史观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意义,只是它与当下“建设”、“发展”的主题不相适应了。同样,对毛泽东的近代史论的讨论,也无法完全站在革命的立场,我们的讨论更注重它的当下意义。

二、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一语,处于第一章第三节,但是可以这么认为,不论是谁写的,文中的观点毛泽东是赞同的。明显地,文章正是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为重要基础,进而探讨中国社会问题。首先,必须注意到,这篇文章虽然有专业的历史学者参与,但是对文章观点起决定作用的却是政治宣传、革命教育的需要;其次,共产党人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普遍性,而可以适用于中国的特殊性,则是值得商榷的;再次,这篇文章的观点确立之后,更多的学者做的工作是以此为论点找论据,而鲜有敢于寻求突破的。最后,进入新时期,伴随着思想解放,史学研究开始回归学术本身,有些学者剥离政治因素后重新思考这一问题,涌现出了许多学术成果,使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更加清晰。

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史学界五朵金花之一,它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一个环节,重要性可见一斑。例如,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洋洋几十万言,全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诸位作者,主要在于完成政治任务而非单纯的学术研究。何晓明所著《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梳理,从学术方法论层面进行了深入反思。何晓明认为,(1)关于名与实。按照唯物史观,“资本主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的统一体,而我国的研究实践长期注重的是生产关系层面;另外,“萌芽”二字近乎文学描绘的用语,其本质是非精确、非学术的。(2)关于史与论。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学者受权力的引导,先有了不可质疑的“论”,然后整理史料、充实结论,违背了历史学的认识规律。(3)关于一般与特殊。马克思自己尚且认为他的理论不一定与其他地区的特殊情况相适应,所以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作为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学术起点,值得怀疑。但是,作者还说了一段十分中肯的话:“回顾近60年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史,可以说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对于相关领域基本历史资料、历史过程的清理、爬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虽然在许多时候也发生过‘削足适履’式的错误做法,将中国史实硬套进西欧(英国)模式里去,但是,在‘削’之前,我们毕竟对‘足’做了一番认真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对它的生命机理和运动状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把握。而这一切,都是中国学人坚持本土立场、凸显本土特色的结果。我们应该对此表示充分的理解、钦佩和敬意,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完全否定、横加指责。”

[1]李振宏主编.《新中国学案丛书·总序》.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2.

[2]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史学》.《历史研究》,2000(2).

[3]何晓明.《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3:253-256.

[4]何晓明.《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3:251.

宋花乐(1990-),女,汉族,陕西米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国语言与文化。

K03

A

1006-0049-(2016)20-0110-01

猜你喜欢
近代史史观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十七年”共和国史研究的起步与初创
——以近代史所为中心的考察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莫言《蛙》的暴力史观——兼及1950至60年代乡村叙事“历史”的重述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