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平 周新月
秸秆综合利用泉林集团 开拓循环经济产业化之路
文/卢平 周新月
泉林集团是以浆为核心的大型集团化企业,总资产74亿元,年生产机制纸70万吨,精制浆40万吨,有机肥料60万吨,中高档生活用纸7.5万吨。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了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造纸业十强企业、山东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六大浆纸集团和聊城市百亿产业重点规划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山东省环保优秀企业、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造纸业经济效益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无限创新,开拓未来。今日的泉林纸业正在积极利用市场、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立足环保治理,依靠技术创新和战略创新,综合利用产业资源,全面实施“循环经济,生态纸业”发展战略,争做优秀企业公民,践诺“绿色泉林生态纸业、创新发展、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创建一个环境优美、生产与自然和谐的泉林生态工业园,创造性地开发出“泉林模式”。
“泉林模式”是通过秸秆利用减少秸秆焚烧,秸秆纤维素制浆替代木材,秸秆木质素造肥应用减少化肥用量,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紧密对接,利国利企利民,是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中产业链条最长、科技含量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模式。
中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量大。当前秸秆多作为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燃料和食用菌基料等,但是由于产业化水平低,收储体系缺乏,农户秸秆离田积极性不高,致使秸秆随意废弃焚烧现象时有发生。
秸秆焚烧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破坏土壤结构,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造成大气污染,形成雾霾,甚至还引发火灾,危及交通安全,已成为近年来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头等问题,也是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同时,秸秆无序堆放和随意废弃,进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污染水源。
化肥和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如果使用适当,对农作物有显著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化肥农药普遍存在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给土壤、水质、生态带来了许多副作用。
由于化肥农药使用太多,而植物吸收的数量相对减少,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及分解转化成为地下水和河流的污染源,随着用量的增加这种污染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重;另外,由于大量农药在土壤中积累,特别是含铅,汞,砷制剂,毒性大,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有的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达10-30年,残留农药被植物吸收,积累在果实茎叶和根部,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危害健康。
泉林集团所在地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多万亩,境内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属于微波起伏、类型不同的黄泛冲积平原,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主要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为主,另有面积较少的花生、薯类、瓜类及蔬菜等。据统计,近几年全县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5万亩左右、棉花在20万亩左右、花生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产生农作物秸秆82万吨左右(其中:小麦秸秆约为28万吨、玉米秸秆约40万吨、棉花秸秆6万吨、花生秸秆约5万吨、其他作物秸秆3万多吨)。 秸秆利用方式以直接还田和泉林集团秸秆综合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方式为辅。
目前高唐县依托泉林集团已在县域内建立了完善的秸秆收储网络,年可收储秸秆12万吨。由于企业年秸秆利用量200万吨,故在收储利用本县域内秸秆的同时企业积极拓展利用附近县市及外省秸秆,极大解决了了各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难题。
“一年处理300万吨秸秆的‘泉林模式’工厂,可使1000万亩耕地上的秸秆免于焚烧;可实现减少化肥用量20%—50%;实现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能够提升土壤地力等级0.5个等级以上。”泉林集团负责人介绍说。
自1998年企业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到2002年初步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迄今“泉林模式”已工厂化运行14年之久,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泉林集团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循环经济体系,开创了我国造纸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将秸秆中的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用于制浆造纸,实现了农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制浆过程中的木质素、木糖醇、氮磷钾及其他有机质通过蒸发浓缩、喷浆造粒工艺转化为黄腐酸类肥料,叶、穗等废渣通过发酵用于制造有机基质,实现了废物的综合利用和“秸秆还田”;工业废氨液可用于锅炉烟气脱硫,生成的亚硫酸铵作为制浆的化工原料回用于制浆工段;纸机白水经回收处理全部回用生产;中段水经深度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生产,其余达标排放。具体来看,泉林纸业循环经济体系由制浆造纸生产链、废物资源化利用循环链、废水处理回用循环链和废氨循环利用链等多个循环经济利用子链互为支撑、共同构成。
该模式是秸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模式,不仅解决了秸秆禁烧、减少了雾霾,还节约了大量木材,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保证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工农业深度融合循环的具体表现。泉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选入《中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并以《资源再生利用的曙光》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中央党校培训教材——《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同时,得到袁隆平院士“泉林助力中国农业”的高度评价及郭树清省长“绿色发展的典范,循环经济的榜样”的高度认可。泉林多年生产实践已经证实,“泉林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发展服务模式。这种技术模式,让秸秆变肥料,让土壤更绿色肥沃,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
(一)工作体系
1、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健全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成立了循环经济办公室,专门负责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协调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循环经济制度和标准体系,制定了《能源资源消耗控制程序》、《能源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了循环经济标准化指标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对水、电、汽等能源指标制定了能耗定额,实行动态管理,节奖超罚。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确立了“生态泉林,以社会受益为目标”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针。
2、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与科研院所合作,切实保障企业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司成立了包括新产品开发研究所、新工艺技术研究所、中心研究分析室、环保研究所、肥料制造科研所在内的技术开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在项目的引进、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应用、降低生产成本、环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公司与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秸秆清洁制浆造纸技术开发、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技术体系
1、核心技术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专利185项,其中发明专利145项,部分专利获得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专利授权。专利技术覆盖了秸秆收储、备料、制浆、纸制品制造、肥料、环保、热电铵法脱硫、装备制造等与企业生产相关的全部领域,构建了系统化、集成化的技术体系。企业核心技术“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包涵5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并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以上技术又被国家发改委编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成为其中仅有的2项碳汇类技术之一。
2、技术要点
①独创锤式备料技术,用锤式破碎机替代切草机,实现由切变搓的备料方式转变。②创立了草浆置换蒸煮技术,国内外首次在草浆中应用。③发明机械疏解-氧脱木素技术,首次将疏解机运用于制浆主流程,变纯化学制浆过程为化学-物理过程。④创新本色浆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无AOX产生,绿色环保。⑤创制黄腐酸肥料,既彻底解决了草浆制浆的环保问题,又实现了木质素等剩余有机无机成分的资源化利用。
3、制定或参与制定的相关标准
(1)本色纸浆及浆制品方面。泉林集团参与起草了本色生活用纸、纸浆模塑餐具、工业擦拭用纸、食品包装用淋膜纸等8项行业标准;2010-2011年参与起草了环境友好型产品生产技术要求本色化学草浆、环境友好型产品质量标准本色化学草浆、环境友好型产品生产技术要求本色文化用纸、环境友好型产品质量标准本色文化用纸等8项地方标准;参与起草了涂布纸和纸板涂布美术印刷纸(铜版纸)、漂白碱法麦草浆、纸和纸板亮度(白度)最高限量等3项国家标准。
(2)黄腐酸肥料方面。形成了黄腐酸、含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含黄腐酸水溶肥料(液体)、土壤调理剂(粉状、粒状)、含黄腐酸掺混肥料(颗粒)等10项企业标准。
(三)政策体系
若推广复制泉林模式各地政府需创新投融资发展模式,参照垃圾污水处理厂模式,利用国家和省市有利政策,积极引入银行、投行和基金机构等其他社会资本战略合作伙伴,破解资金发展瓶颈,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项目构建资金平台。
1、设立政府产业基金
政府设立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禁烧大气污染防治、黑土地保护、温室气体减排、土地(盐碱地)改良等政府引导基金,省、市政府出资作为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后组成子基金。另外,政府现有的工业投资基金、PPP融资支持基金根据资金情况也可参与到项目中。
2、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省市发改委给予支持提报项目,并请有关部门协助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
3、其他政策性无偿资金补助
对于秸秆综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黑土地保护等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争取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各级发改、环保、农业、科技、国土、财政、扶贫等部门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5%的贷款贴息或10%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有上限),享受中央和省市财政补助政策。
4、政策措施
(1)省政府调整农业补贴结构,将“钱补”变为“物补”;整合涉农资金,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确保企业投产后5年的推广应用。
根据《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26号)文件,争取各地重点种植市区范围内进行试点,调整农业补贴结构,将“钱补”变为“物补”,将三项补贴资金每亩40元购买黄腐酸肥料,成熟后进行复制推广进而推动国家调整政策。
争取各地政府整合现有涉农资金,由省财政厅调剂出部分资金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广黄腐酸肥料覆盖大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2)土地复垦政策
泉林黄腐酸可补充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可助力土地复垦项目,修复与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下步企业作为土地复垦实施主体,政府根据企业复垦面积允许置换土地指标外,还应提供土地复垦资金奖励。
(3)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收购秸秆使用农产品收购凭证可以按收购价的13%抵扣进项税额。此外,自企业纳税年度起,前四年按企业新增上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所在市(或县)本级留成部分的100%奖励,后四年按50%奖励。
(4)秸秆收储运政策
政府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秸秆收储点用地问题,视同农业用地,享受耕地占用税优惠政策;对秸秆收储加工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类别价格,降低运营成本;对运输农作物秸秆的车辆给予开放“绿色通道”,免征过路过桥、高速费,不罚款,不查扣车辆;把秸秆收获装备列入省重点优先补贴类型,应补尽补,鼓励各市出台累加补贴政策。
“泉林模式”在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还有一项技术,那就是泉林“黄腐酸”的制造工艺。“‘泉林’黄腐酸是全球唯一直接从秸秆中提取的黄腐酸类产品。秸秆精制黄腐酸肥料连续施用3—5年,可实现减少化肥用量20%—50%;实现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能够提升土壤地力等级0.5个等级以上。”泉林集团负责人介绍说。这是以统计的2014年黑龙江省化肥实物251万吨的折纯化肥用量计算,黑龙江全省每年可实现折纯化肥减量50.2—125万吨。
黄腐酸是国际公认的在农业乃至生命科学领域能够发挥多种功效的神奇物质。欧洲把黄腐酸作为生物刺激素,用量为世界第一;在亚洲,日本上世纪 60 年代的肥料立法规定,肥料中必须含有黄腐酸;东南亚一些国家将黄腐酸作为肥料和饲料添加剂。
国家科技部、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的通知》(国科发计字〔2006〕370号)对黄腐酸的界定为:“植物生长活性剂,属于分子量较小的一类腐植酸。黄腐酸含量≥8%,pH值≤5.5,砷≤0.002%,镉≤0.002%,铅≤0.01%,用作生长促进剂、肥效增进剂、农药增效减毒剂、土壤改良剂。”
通过研发,泉林集团通过秸秆精制的黄腐酸类肥料,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升耕地地力,保护黑土地,提升作物品质,达到提升耕地质量、保护黑土地的目标;充分保障耕地种出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优质稻米、蔬菜、大豆、马铃薯等农产品,提升黑龙江农产品在全国的市场竞争力,助推东北粮仓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设。
该负责人说,中国腐殖酸工业协会太原腐殖酸质量检测中心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泉林”技术生产的黄腐酸与煤炭腐植酸、黄腐酸属同一类物质,并且经质量检测报告显示,泉林黄腐酸原液的黄腐酸含量高达20%以上,其他指标也均优于以上《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关于黄腐酸的质量标准要求。
“如果政府在黄腐酸肥料应用中的引导作用,按照黄腐酸的科学施用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亩采购40元(市场价60元,企业让利20元)的15公斤20%含量黄腐酸肥料(折纯黄腐酸3公斤/亩)‘物补’用于农业生产,就能使技术更快的推广。”该负责人说。
“一个年处理300万吨秸秆的‘泉林模式’工厂,可使1000万亩耕地上的秸秆免于焚烧。通过减少森林砍伐固碳的同时,秸秆清洁利用减碳,按年处理300万吨秸秆,可综合减排3300万吨碳当量,创造碳汇价值13.2亿元(按近期有关机构40元/吨交易价格计算)。”该负责人说。
在实践中,泉林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服务模式实现了秸秆规模化收集、产业化利用,不仅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因秸秆收集效率低、利用量少导致的焚烧问题。
该负责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单个工程年利用300万吨秸秆生产黄腐酸肥料和浆纸、乙醇等纤维素产品为例,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25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近6000个,同时,企业通过秸秆收储业务直接增加当地收入15亿元,带动万名农户创业致富。秸秆黄腐酸施入土壤无需转化即实现对土壤腐殖质的直接补充,对作物品质产量提升具有明显作用,施用了秸秆黄腐酸精肥的粮田,高产田增产100斤/ 亩以上,中低产田增产200斤/亩以上,连续多年应用,实现持续稳产高产。按照山东省1.26亿亩小麦、玉米种植面积计算,可实现增产126亿斤以上,农民增收至少126亿元。
泉林秸秆黄腐酸施入土壤无需转化即实现对土壤腐殖质的直接补充,对作物品质产量提升具有明显作用,据大面积应用效果显示,粮食作物每亩施用3千克纯黄腐酸,蔬菜、水果等高产经济作物每亩施用30千克纯黄腐酸,可在品质提升到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实现粮食增产10%左右(高产田增产100斤以上,中低产田增产200斤以上),经济作物增产15%以上,连续多年应用,实现持续稳产高产。
在实践中,泉林产业服务模式满足了保护耕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克服了其他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在经济性、生态性等诸多方面的弊端,是系统化解决秸秆综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双减、重金属污染治理等社会焦点问题的得力助手,提供了保障资源环境安全、食品源头安全、粮食安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可行的产业方案。
这一模式减少了秸秆废弃、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了雾霾天气,推动了农村环境改善,破解了农村柴草乱堆放的难题,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土壤不可逆的陶化、焦化;生产的麦草浆质量优良,可替代部分阔叶木浆,减少进口,同时节省大量木材,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秸秆纤维资源可大大缓解我国造纸原料短缺的问题,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未来,泉林集团将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条件以及创新的秸秆收储模式,通过控股、参股、资产重组以及技术支持等方式,以山东、吉林和黑龙江项目为示范,在安徽、河南、江苏、河北、内蒙古等全国秸秆资源丰富地区逐步推广泉林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如果政府参照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厂的模式,推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基金,就能加快泉林产业服务模式复制,更多的农户和土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