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明,大国家

2016-02-04 07:55南乔
南风窗 2016年2期
关键词:行人杭州细节

南乔

前段时间,网上盛传着一种说法:去过杭州的人都能发现,杭州的司机会主动给行人让道,即便是已经行驶到了斑马线上,遇到红灯时也立即停车,让行人先走。

听惯了太多机动车抢道的新闻,看到了太多因抢道发生交通事故的事例,杭州司机的反差行为,足以让每一个国人产生别的民族不能理解之感动。其背后蕴含的,是我们太过缺乏又分外憧憬的—文明。

两个简单到谁都能理解的汉字组合,看起来是个很恢弘庞大的话题,可以理解为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共同指向,文明应该更是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个体的一言一行皆是体现文明与否的细节。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太过于强调“国家该如何”、“中国人该如何”,而应更多地自省“我应该如何?”

个体的小文明,体现的是国家背后的强大与自信。

如果要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的朴素文明观曾贯穿了漫长的历史长河,融入到民族文化血液之中,也缔造了我们“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在社会结构剧烈转型与变革的当今时代,随着多元价值观的碰撞、片面追求效率与经济指标等诸多复杂原因,文明这一看似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无关的元素,逐渐被忽视与边缘化。直到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国外出‘洋相”之类的负面案例被报道,国民麻木已久的神经才重新被刺痛:丢了文明,即便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失了与硬实力相匹配的气度。

台湾作家三毛早在几十年前就写到:“在国内也许你是你,我是我,在路上擦臂而过彼此一点感觉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时,请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龙应台也说:“我只想做一个文明人,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罢了。”可见,不论身在异国,还是活在故土,文明都应当是我们永远恪守的立身之本,是人之于国的最美好期许,国之于人最基本的保障。

礼貌、友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遵守交通规则……这些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举动,构成了文明的细节。这些文明细节,犹如优良的细胞,共同构成一个国家与民族健康强大的精神特质。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激发了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升的迫切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独具慧眼的管仲为我们一语道破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也为我们重拾文明、重塑文明国度提振了信心。再没有比现在大力提倡文明更恰当的时候了。

个体小文明,自信大国家。

猜你喜欢
行人杭州细节
杭州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我是行人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细节取胜
杭州旧影
行人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