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 越设计,越虔诚

2016-02-04 04:57阿客工坊
世界建筑导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书屋卫生间建筑师

文/阿客工坊

图/ 李竹

李竹 越设计,越虔诚

More Design, More Devout

文/阿客工坊

图/ 李竹

“越是到现在,越是觉得自己是个建筑的初学者。”李竹对做了这些年的建筑设计很感慨,“建筑是一个非常精细、累人、却充满艺术感的媒介,时间跨度长,但是往往被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来,虽然无奈但你也得慢慢适应,因为设计是我的宿命!”出自他手的建筑精致而新颖,但又蕴含着温度,他说这些都源自对过去生活的积累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要不怎么讲建筑师是老年人的职业呢?”作为建筑师,李竹想让建筑作品像戏剧一样鲜活,有独白、有对话、有冲突。

不仅仅是个卫生间

“厌倦了标签化、程式化的思维,都有一种心理暗示,这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间”

机缘巧合下,李竹接受了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八个公共卫生间的设计邀请。一开始他便认为这些位于风景区的卫生间不应该只是满足人们方便的工具,为此,他为这些精巧的小建筑赋予了新的涵义。“设计要达到三个目的:1、你能想到合理的厕所功能这里都有;2、你没想到还能赋予的厕所功能这里也有;3、每个建筑既能看风景,同时自己也是风景。最终让游客在使用这样的场所时获得一种心理暗示——这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间。当我们第一次把‘牛首捌厕’这个概念抛出来的时候,甲方都说不出话来,甚至没法评价,因为设计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了。”李竹笑着说。

“‘t’一定会在公众心中引起强烈反响!”李竹预料。果然,在这些卫生间建成之初就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试运营的时候有些卫生间还未来得及设置标识,因此给游客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差,他们想不到这竟然会是一个厕所,甚至经工作人员指引后也满腹狐疑。等到了卫生间的标识挂出之后,游人亲身体验的感觉非常好,“人性、干净、优美”是评价最多的用词。特别是国家旅游局领导出于对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视,在景区视察时特地要求要看一个厕所,在视察过佛顶寺旁的“竹吟”厕所之后留下一句:“这里适合禅修!”随行的人都笑了。后来还陆续有多家媒体因为公众的热烈反响对李竹进行了采访。

“为什么大家会对厕所感兴趣?”在李竹眼中,一个小小的公厕折射出的,恰恰是近年来模式化的建筑与公众多元化需求之间的落差。“比如大家都习惯性的认为,政府大楼就应该是衙门八字朝外开的官式,但去国外看了以后,却发现政府大楼怎么长得跟文化中心一样,市民甚至可以在公共区域参观活动,感觉异常新奇。大众已经厌倦了这种标签化、程式化的思维,随着我们步入服务型社会,到了必须打破这些桎梏的时候了!”李竹坚信,个性化设计的时代、享受设计的时代已经到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

“建筑师的创作不只是借助书籍和网络,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

尽管现代科技让我们每天接收最新的全球化信息,但李竹始终坚持认为从前读书时老师的一些言传身教依然经久不衰——“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的行走中不断学习。”日前网络上热传着马伊琍对国内母婴室的种种吐槽,“她提到的盥洗池、垃圾桶结合婴儿台,插座结合沙发,马桶间单独设置,这些我们在‘牛首捌厕’里全都考虑到了,”李竹自信地说,“包括挂墙式的电吹风以便吹干浸湿的衣物、马桶间里再设置一块婴儿台板,让宝宝时刻不离开妈妈视线等这些她没想到的细节我们也考虑到了。”

“因为在女儿小时候,我经常陪她妈妈带她去母婴室换尿布,所以深有体会。”这大概就是李竹所说的建筑师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去学习,建筑师的创作不只是借助书籍和网络,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

在结合自然的设计中行走

“解读过程实现了人、建筑、自然之间的互动,如同戏剧中的对白”

李竹从小在山城重庆长大,那里的土地资源十分珍贵,不管是城市还是建筑,都主动或被动地调整姿态来跟山、江、植物、岩石等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我觉得这部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经历,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的设计。”

在“牛首捌厕”的设计中,建筑退身于树林中或是半坡间,“在这里自然永远是主角,建筑一定是配角,设计的初衷就是不打扰这片树林。”对其中一栋名为“隐匿”的建筑,他这样构思着。然而在这块场地中,就算是做纯木构,也依然突兀,最后他将建筑精简成一个镶嵌在几棵树干之间的镜面盒子,镜面不锈钢之间的深色凹槽不断重复着树干的肌理。“那里正好处于一个下坡的树林深处,建筑用反射的方式将自己隐藏起来。”

蛇形书屋

牛首捌厕——垭口

蛇形书屋

码头书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建筑大门进来的两侧,他还特意设计了两个三角形天井,天井内的夹角会形成无限的反射,而天井外的景色会从立面的开缝和顶部漏进来。在这里,观者会看到很多虚幻的树,“我觉得这是视觉上比较奇妙的地方,外面的景色如此被装到了这个容器中。很多媒体的朋友都特别喜欢这个建筑,大概是因为他们习惯从独特的视角去解读事物的缘故吧!”同样,一些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片的时候,也刻意的从这个镜面的反射中去拍树林,对李竹而言,这个解读的过程已经实现了人、建筑、自然之间的互动,如同戏剧中的对白。

在李竹的理解中,自然不仅仅是山水树,同样包括留有人工使用痕迹的场所。这在他最近的一个项目中也得以体现——一个利用江边废弃卸货码头改建而成的书屋。第一次去看场地,砌筑码头用的毛石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抵御江水冲刷和重型卡车碾压的坚毅力度,在新建筑中被继续体现。新建筑的毛石基座从码头上长出,托起一个近乎漂浮的由钢、玻璃、竹子构成的书屋,这种强烈的轻重对比似乎就是李竹所指的戏剧化的冲突。而码头原有的沧桑斑驳的混凝土路面被最大限度的保留,记录着历史往事,人们可以在这里端坐,注视着匆匆流逝的江水和时光。“这种架空、出挑的形式在重庆的江岸、山崖上非常普遍。”李竹说,“这种印象指引着我,我只是利用现代技术将其进一步放大了而已!”

妹岛的启迪

“多年后他用这样一个项目来向妹岛致敬,以回馈多年前的启迪”

虽然凭借这几个建筑出彩的设计,李竹已被更多人所知,但众人所不知道的是,李竹曾与国际大师有过一次交集,那是在2005年南京佛手湖国际建筑实践展上。当时李竹的角色是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在中国第一个项目的中方配合建筑师,“那次合作令我受益匪浅,甚至影响了我后来的建筑设计之路。”

“如果说,从小在重庆长大的经历教会我的是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而妹岛在面对自然时则完全展现出了另一种身姿——谦卑”。对于一块临湖的杂林坡地,妹岛选择的不是看湖,而是把自己隐藏起来。建筑的功能是数间客房加公共活动室,为了避免集中基底破坏杂林地,客房被塑造成多个纯净的小玻璃盒子散落林间,仅公共活动室漂浮在湖面,盒子间由公共的连廊串接起来,玻璃盒以林为帐,维持着最节制的私密。“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对私权的克制和对公权的尊重,”李竹若有所思的说,“这与我们习惯的思维恰好相反,传统观念里,VIP客房应该是最尊贵的,哪怕独享湖景也不为过”。而事实上,妹岛甚至将VIP房的私人游泳池埋到了地下,仅通过一条甬道与客房相连,游泳池只留天窗,仅可观天和林梢,供人冥思静想体验四季变化。“面对自然时把自己摆在很卑微的地位,日本建筑师的这种观念或许与他们在长期面对有限资源时的节制有关”。可惜,妹岛的理念在当时可谓太纯粹,况且一些技术在当时也难以达到,因此项目一直处于暂停状态。“听说今年项目准备启动了”,李竹眼中闪现出兴奋的期待,“这说明我们不仅在技术上,而且是在观念上已经做好了接纳的准备,这是一个进步。”多年后的今天,李竹用一个项目来向妹岛致敬,以回馈多年前的启迪。那是一个在密林下的儿童公园,公园的管理方想增加一些游乐设施,借着这个提升儿童公园硬件环境的契机,李竹获得了设计一个儿童书屋的机会,项目很小,面积仅100平方米。在考察场地之时,李竹意外从老居民口中得知,公园里曾经有一条蟒蛇,经常有人看到它在林间空地晒太阳,但随着城市建设侵扰,它就迁徙走了。“我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指引,我们要像蛇一样与这片树林共生”,李竹坚定地说。最终,各方预期的卡通积木彩盒之类形式并没有出现,他做了一个非常纯粹的蛇形书廊,没有扰动一棵树,书廊在树干之间穿梭盘绕,孩子们看书就要钻到“蛇肚子”里面。“这个儿童书屋的反响非常好,即使是大人也能理解这个建筑的语汇,”李竹兴奋地的说,“小孩子在里面以自己喜欢的姿势阅读,甚至很多成年人看着这个扭动的蛇腹空间,眼里都会闪烁出消失已久的童真。那一刻,我真的很满足!”

“做小建筑会不会觉得憋屈?”有人问他,要知道李竹工作室所在的平台是国内某知名的高校设计院,他自己也经常负责上万甚至几十万平米的项目。“其实项目没有大小之分,材料也无贵贱之别。”李竹摇摇头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建筑有时更会提醒你要以人的尺度去设计。建筑师最害怕的不是项目的大小,而是你设计的房子没有人使用,空在那里,静待灭亡。从这个角度来讲,能设计人人都用的卫生间,是我的造化。”

妹岛的建筑设计模型

妹岛赠予李竹的书

重庆山城的钢笔速写

猜你喜欢
书屋卫生间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篽箖·上野书屋
卫生间抢劫案
PLC和触摸屏在卫生间控制系统的应用
我帮你上卫生间
梦幻书屋
在卫生间里“玩一会儿”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