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宝山歌会”的变异

2016-02-04 16:52冯硕果
北方音乐 2016年22期
关键词:剑川对歌歌会

冯硕果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论“石宝山歌会”的变异

冯硕果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呈现,近年来各个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为了经济利益的发展不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措施来展开节日活动,这样的举动使民族节日的“最初”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

石宝山歌会;民族节日;变异

“石宝山歌会”历史悠久,据考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蛮书》卷八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壹卢(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歌会中以歌传情,或吹树叶相互招引的情景与此极为相似。(但是根据笔者的所见,就目前能将吹树叶来相互招引的人少之又少)歌会上的对唱基本都是白曲“山花体”(即“七七七五”)格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1]

有关它的传说有很多,总结起来应该是这样的:在石钟寺旁有一口如钟的巨石,最先是一口金钟。远处飞来的恶龙口吐烈焰,把金钟烧成石钟,于是灾情苦难濒临白族山寨。以沙溪坝子里的情侣阿石波和阿桂姐为首的十姊十妹“夫甲”串动千对歌手,云集在石宝山日夜对唱赛歌。歌声终于使恶龙魔法失灵,但他俩不幸累死在石宝山。为了纪念他们,并防止恶龙再来作孽,人们每年都要上山对歌,相延至今。[2]

说到“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是不得不提的。石宝山是剑川群山中最值得推崇的。石宝一山,范围不算大,约25平方公里,可它凭着奇丽万状的自然风光和扑朔迷离的人文景观,接二连三的摘取了一顶顶炫人的桂冠。先是在1961年,山中唐宋石窟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是1982年,又荣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而给人最新喜悦的是在2008年6月14日,云南省剑川县申报的“石宝山歌会”,经国家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X—105)[4]

一、过去中的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7月27日至29日剑川石宝山都会如期举行“剑川石宝山歌会”。会期中云集了剑川、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数以万计的白族人民,它们不约而同的汇集到石宝山,在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的任何角落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根据当地老一辈的解说,石宝山歌会与印度佛教有关,由浙江一带,缅甸—腾冲一带传入。它的历史悠久,起源于谈情说爱(择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禁止了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后每年都没有停过。最初是民间自发组织的,1982年有了政府部门的参与,歌会形式由改革以前以谈情说爱为主,转变为改革后则以谈情说爱为基础加入了与时俱进因素。

清朝乾隆年间,赵联元编集《丽郡诗征》,其中收入了剑川人赵怀礼的《朝山曲》。这首诗写道:(一)香烟喷作雾弥漫,彻夜僧寮不掩关。明月乍来还乍去,可怜佳节与名山。(二)三营浪子土三弦,靡曼山歌断复连。菩萨低眉弥勒笑,无遮大会奈何天。(三)宝岩久息八关斋,无复人天大辩才。高顶慈云殊叆叇,并头犹覆野鸳来。(思)一筏谁凭渡爱河,魔风孽海正生波。中岩情境真抛得,欲问开山诺巨罗。由此可以看出石宝山可以追溯到清朝。[5]

自建国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歌会被视为异端,受到禁止。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剑川县文化部门在石宝山歌会期间设置了“赛歌台”,鼓励创作和演唱思想内容健康的各民族民歌,积极引导对歌唱曲活动。同时,在每年的歌会上都举办有奖对歌比赛,或者专门将那些演唱水平比较高的歌手组织起来,在赛歌台上摆设擂台,对歌擂台。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石宝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外来游客的逐渐增多,当地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开始将石宝山歌会作为一张富有当地特色的名片来加以打造。1999年剑川县将歌会正式定为民族节。

2004年石宝山歌会的宣传中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剑川经济,展示剑川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以歌会友,以歌招商”等目标。2008年石宝山歌会则以打出了“继承历史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广交四方朋友,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剑川经济”的歌会宗旨。随着政府的介入和引导,逐渐改变了石宝山歌会的旧习俗,扩大了石宝山歌会的规模,丰富了歌会的内容。[6]

二、今天的石宝山歌会

2016年8月29日至31日,石宝山歌会如期进行。

和以往不同,今年歌会的开幕式改在了剑川新建起的“阿鹏艺术广场”,这让我深思,“石宝山”歌会开幕式却没在石宝山,是不是名字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会发生变化呢?开幕式改在“阿鹏艺术广场”,剑川县文化局局长是这样说的:“改在‘阿鹏艺术广场’是因为就在县城里,方便剑川其他‘非遗’项目像‘木雕’、‘石雕’、‘布扎’等的宣传。”的确,这是方便了其他“非遗”项目的大力宣传,但是这是“石宝山歌会”,不是应该宣传歌会吗?

通过歌王姜宗德老师的了解到,以前石宝山歌会应该是五天,由于交通不便前来参加石宝山歌会的白族人民都是徒步,会期是三天,但是来回的路上歌要一天,但是今年的石宝山歌会可以说只有两天,第一天人山人海,录音、摄像都是拼命才能找到一个不怎么满意的位置;第二天人已变得稀疏,可以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比较满意的位置;到了第三天人更是少了,基本只可以看见稀疏的游客、卖东西的商人和演员们了。就像姜老师说的:“以前人山人海三天,现在变得越来越冷清了。”

今年的石宝山歌会对歌台上出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现在的对歌已不是早年间为了纪念“阿石波和阿桂姐”而进行了。现在对歌已是一种比赛,出现在对歌台上的“选手”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非遗”传承人的徒弟们,他们(她们)对歌是为了最终的比赛结果,故这只是一种比赛形式。

歌会第一天对歌结束后,大概在傍晚篝火晚会如期举行,晚会上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了耍龙舞(该节目由女人完成,展现了白族对女性“阿央白”的崇拜),晚会上同样有对歌这一活动。

三、石宝山歌会的变异

“歌会”,即以歌会友。歌会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一个活动。在这个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民族节日已是一个被作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大多都缺少了该民族一开始组织该节日的意义,更缺少了该节日最初的原汁原味。

现如今的节日已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种模式。各地方的政府、商人都在利用该地方的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经济开发、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民族节日一开始大都是由人民自发组织的,可现在有了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参与,这的确加大了宣传力度,但是也使之发生变化。

就石宝山歌会来说,它的主语就给该节日定位了——石宝山。可是2015年的歌会开幕式却定在了刚刚建起来的“阿鹏艺术广场”,这不得不让笔者想到是不是“石宝山”歌会以后得改名了呢?

据笔者了解,每到了农历7月29日白族同胞们都纷纷来到石宝山,当你走在上石宝山的路上就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白族调,他们不用等谁发号施令,只要一到石宝山,甚至还在风尘仆仆的路上,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但是自从2002年开启的开幕式文艺演出的融入,白族同胞们就不是那么自由自在的,有感而发的开唱了。就笔者今年看到的,不仅有了开幕式,还有了主持人,现在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比赛模式,人们都穿上舞台化的服装,化上了舞台妆(记得当时问了姜宗德老师:“您自己化的吗?”他说:“其他人人都化,不化的话就显得不好看。”),还有了劲酒公司为胜出者提供的奖品。最初为了纪念阿石波和阿桂姐而诞生的节日,今天却是为了宣传、利益而存在,经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参与,歌会的本质在量变的基础上慢慢发生着质的变化。石宝山歌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它的发展应该围绕、遵循“非遗”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只有这样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才不至于走错道路方向。

四、结语

民族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呈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它一开始诞生的本质,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的发展。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参与应该是它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而不是它慢慢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错误走向。无论是“非遗”,还是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发展都应该围绕且遵循“保护为主”的前提,这样民族文化才会更加具有民族特色。

猜你喜欢
剑川对歌歌会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对歌昆虫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B站举办夏日毕业歌会直播
三月歌会好热火
剑川娃
剑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对歌
跳跳龙失踪
极“左”年代剑川民间文人的诗创作——以赵慰苍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