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勇 刘富荣 李璐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姚勇 刘富荣 李璐
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动化水平的逐渐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逐年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能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对于电力工程来说,变电运行技术作为电能供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电能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变电运行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确定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电力工程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然后再进行电能的运输和分配。在电力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对设备及其运行安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电能的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漏电等各种原因导致人员伤亡,部分设备停止运行,出现大面积停电的情况,进而影响电力工程的整体运行和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使损失不断扩大。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是保证电力工程运行安全的基础,也是电力工程运行过程中合理供应、有效利用电能的基础性技术。输电过程中电压的调整和配电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调整电压,能显著提高电能的运用效率。在具体工作中,对电能使用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对输送安全的要求则不断提高,因此,在电能输送和电能分配过程中,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应用这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能的使用率,减轻电能输送过程中设备的负担。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社会各界对电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对电力输送质量、输送效率要求的不断提升,对电能损耗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在此背景下,对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传统的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在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影响该技术的进步,无法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分析和探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阻碍因素,掌握最正确的改进方向,以推动我国电力运行系统的全面发展。
1.相关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在具体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不足,他们整体素质偏低,合作能力比较差。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变电运行技术的操作人员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在操作过程中“走捷径”——操作不规范,减少操作时间和操作步骤,使得相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电泄漏、电压转换不达标等,导致人员伤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电力工程变电运行过程中,维修检查技术人员的能力不足和相关知识操作技术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导致检查方式落后、检查理念单一和检查步骤固定化,无法及时检查出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得问题进一步扩大,整个电力输送过程出现异常。这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损耗是极大的。
2.相关设备比较落后
在实施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的过程中,对设备有一定的依赖性,设备的先进程度和自动化程度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的应用、改进和发展程度。我国现今所采用的电力工程变电运行设备比较单一,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比较低,易出现异常问题:
(1)互感器异常。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中,也会常常出现互感器问题,这种异常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可以说,在各种变电系统中的互感器是保证正常供电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明显,互感器出现问题主要就是在停电的时候,变电系统突然停止运行,而电压保险还一直在连接,没有熔断形成导电体,电压互动器就会出现故障,并且无法查找和排除,这时互感器就出现了被损坏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电力压力突然增加时,使线路负荷瞬间加强、温度不断提升、电源也不能有效连接,导致互感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存在异常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我们是能够发现的,因为这时的电流互感器一般是声音提示的。通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铁心螺丝夹较松,出现不紧的情况,硅钢片就会出现松动,铁心里交变磁通就有了改变;如果发现电流表指示突然下降,并且归零时,就会出现有功、无功表指示发生降低,有轻微摆动的现象;电度表出现慢动或者不工作;发现在运行中电流互感器有响动、发热、烟幕等,则要马上停止运行,仔细查看是否是互感器异常。
(2)变压器异常。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在操作不当时,也极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可以说,变压器直接影响着整体供电系统运行效率,一般情况下,变电器出现的异常情况较复杂,表现在零件破损、零件老化等,这时就导致了变压器磁芯无法正常工作,运转不灵,机体出现强烈振动,发出刺耳的嗡嗡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第一反应就应该是变压器出现了异常,不能正常运行,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保证供电安全与效率。如遇阴雨天,也会使变压器出现问题,有些局部放电还会产生火灾,变电器的工作环境恶劣,长期放置在室外,敏感的防爆管如果突然破裂,大量的油料则会喷出,如遇雷电明火,就会产生剧烈燃烧,火灾事故就会不可避免。
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效果不佳,导致电力工程变电运行设备核心技术无法得到提升。电力工程变电运行设备较为落后直接限定了变电运行技术的实施效果。
3.危险系数比较高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的研究和实际检修操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危险都是极高的。电力工程变电系统比较复杂,涉及到的装置也复杂多变,其中的工作原理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而繁琐化。无法有效控制危险系数则是操作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的一种表现。
1.相关技术人员能力的提高
在电力工程变电运行过程中,提高相关技术人员能力的主要方式是要保证实际操作的熟练化,并遵守相应的操作准则。在此过程中,在专业操作人员的带领下,让技术人员的操作逐渐熟练化和规范化。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定,一旦特定部分出现问题,就由该部分的操作人员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操作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相关设备的改进
在使用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时,其中一个研究、发展的方向就是设备的改进。改进设备的具体方式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变电运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在分析我国电力工程发展现状时,要确定其发展方向,将处理后的信息融合起来,制备出全新的、先进的设备。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变电运行设备的统一性。
3.加强变电验电
变电验电是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只有不断提高验电工作,才能从本质上有效预防变电系统出现不必要的漏电和放电现象,避免出现较大的责任事故。特别是当我们在对变电设备安装地线时,一定要全面验电,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减少带电地线和外界接触。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也能有效避免事故,一定要在操作时戴绝缘手套,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技术能力、业务水平,不断发现并减少变电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隐患,把隐患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人身安全和机器运行。
4.变电运行技术操作管理的实施
在使用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操作的规范性。为了减少由于操作不得当而引发的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方式就是制订相应的操作规范管理条例,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推动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的健康发展。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电力工程变电运行过程中设备、技术操作和相关方法上。在确定了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探析相关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具体的实施,以确定措施的实用性。
(作者单位:姚勇,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刘富荣,河南恩湃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李璐,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