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杨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 100048)
“光”与“色彩”的碰撞
——印象派音乐与绘画
白 杨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 100048)
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产生了欧洲艺术史上著名的艺术流派——印象派。艺术家们以鲜明的个性将“光”与“色彩”的碰撞在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不再拘泥于以往艺术的形式与格局,将创作灵感聚集于外部世界瞬间的印象之上,使美感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以瞬间的、含蓄的、不完整的艺术之美冲击着以往的审美观念,以另一种奇特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美的世界,一个由印象主义所构建的新世界。
印象主义;音乐;绘画;艺术
1874年,莫奈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画作的展出,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并受到“学院派”艺术家的攻击,一些评论家将该类型的作品戏称为“印象派”,印象主义由此出现在欧洲艺术史的舞台之上,并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光辉。从广义上来讲,印象主义同样也存在于其它艺术形式之中,如音乐、文学等,这些艺术形式同样表现出印象主义的突出特点。以下,笔者将重点介绍音乐与绘画中的印象主义特征,并就音乐与绘画两种形式的艺术性结合进行讨论。
绘画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旨在通过线条、色彩等元素对客观世界进行描绘、展现,绘画者敏锐的捕捉身边的美,并用不同的笔触加以模仿、描绘,同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画作当中,带给欣赏者视觉上与心灵上的震撼。印象主义画家正是如此,他们将目光定格于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将瞬间的美迅速地记录下来,采用不同于传统绘画作品细腻、精致的笔触来进行描画。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中少了清晰的线条、明确的轮廓,他们更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抓住一瞬间的情景,努力表现绚丽的光感与色彩,亮丽的色调,整个画作充满了欢乐、明快的感官印象,仿佛将自然界所有倾泻的光与反射的色彩全部汇聚在画布之上,并通过理性的思维揣测自然界不同情景下的光与色彩的呈现,最终呈现出一副朦胧、绚丽、光与色交替、缠绕上升的视觉与空间美的画作,带给我们色彩美与光感美得极致震撼,以另一种方式向我们揭示了瞬息万变大自然的美好以神奇。
音乐是听觉艺术,空间艺术不同于绘画,音乐无法将自然界的客观情景以其原本形态展现出来,但音乐作品通过音色、音响、节奏、曲调、旋律等基本音乐元素的有效组合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从而表现作曲家的主观情感,得到聆听者情感上的回应。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类似,印象派音乐的创作重点也放在对于客观情景瞬间印象的感觉之上,作曲家突破了以往的大小调音乐语言,以瑰丽而丰富的声音色彩,模糊的形式结构,细腻变换的音色,呈现出一副幽静神秘、朦胧奇妙的印象派音乐画卷。瞬间的音乐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听觉器官,以摇曳变幻的魅力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雨中花园》、《水中倒影》、《塔》,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瞬间景象,像展开的画卷一般,增减音程、大跨度音程关系的巧妙使用,极精妙的表现出雨中花园、水中倒影之境给人的那种迷幻、朦胧的感觉,跃动的乐句,瞬间的变化,带着浓浓的情感,在美的世界中熠熠生辉。
印象主义的诞生,以其大胆的形式、绚丽的色彩、朦胧奇幻的表现效果,不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音乐与绘画这两种看似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却以相同的表现特点存在于我们的审美表现之中。艺术是相通的,我们需要在这个美妙的世界中进一步感受,寻找每一次美的触动。
在一些现代舞台表演中,已经将音乐与绘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现形式,相同的性质使两者在舞台上的结合丰富而和谐,画家的每一次起笔落笔伴随着音乐旋律的流动变化,无需刻意的表演,随性而发,随乐而动,乐终画成,从而构筑了一幅宏大的视听盛宴。两者的结合发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丰富了音乐与绘画织体,将绘画赋予音乐的流动性,将音乐赋予绘画的细腻、色彩性,营造一种气韵相通、视听相衬、动静结合的器乐音画。
在印象派的艺术作品中,已经展露出绘画与音乐的结合的初期萌芽,到表现主义时期,绘画与音乐得到进一步完美融合,音乐与美学的同一性在美学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印象派艺术作品中,通过来自日常生活情景的艺术材料,艺术家旨在追求光与色彩瞬间的朦胧印象,从不试图明确的展现、描述具体事物、事件所营造的氛围,充斥在音乐与画面间的那迷离、朦胧、神秘意味,标志着印象派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彻底颠覆,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它的艺术魅力与认知价值。
在欣赏现代的一些绘画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与之交融的音乐元素,我们甚至可以试图用音乐分析的方式来解读这些作品:用音乐曲式解释绘画构图、节奏型解释细节处笔法、旋律流动解释绘画线条,力度变化织体变化解释色彩明暗对比,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解释整体画面的协调性,这种大胆创新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理解音画相容的意义。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融合、结合不等于替代。随着时代不断前进,音乐与绘画艺术形式的不断变迁,两者之间将一直存在着某种联系,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交融、相互发展,但永远不会相互替代。■
[1] 傅晓龙.光色与音色——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异同探源[D].合肥工业大学,2013,4.
[2] 刘智平.音乐与绘画的情感交流[J].北方文学,2011,11:96-97.
[3] 韩玉轩.潜意识之中的绘画心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