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旅游历史高峰期的分析与比较

2016-02-04 12:22陈志根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峰期西湖杭州

陈志根

(杭州市萧山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1200)

西湖旅游历史高峰期的分析与比较

陈志根

(杭州市萧山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1200)

西湖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化灿烂,充满着秀美和灵气,是一颗永远熠熠闪光的明珠.从古至今曾有过三次旅游高峰期,即南宋时期、清康乾盛世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又以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为最高峰.就旅游人数而言,前两个时期以算术级数增长,而第三个高峰以几何级数增长,且阶层众多;前两个高峰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最后一个高峰西湖旅游业态已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入境旅游人数大大增多,彰显出改革开放日益扩大的时代特征.

西湖旅游;高峰期;特征

西湖,又称为金牛湖、高士湖、明圣湖、西子湖等,其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化灿烂,充满着秀美和灵气,是一颗永远熠熠闪光的明珠,因而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大众首选的旅游目的地.西湖从古至今有过三次旅游高峰期.

1 南宋:西湖旅游的第一次高峰期

西湖旅游的第一次高峰期之所以发生在南宋并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西湖旅游早于唐朝已初具规模,山水风光就成为文人雅士题咏对象.北宋时期杭州发展成为“东南第一州”,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西湖文化景观的发展.特别是熙宁、元祐期间,苏轼两次出任杭州.他上疏朝廷,要求拨银,疏浚西湖,筑成长达3 km沟通西湖南北的苏堤,保住和增添了西湖如画的秀色.还写下篇什颇丰的赞美西湖诗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杭州终成为“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的国内著名风景城市,为南宋西湖旅游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南宋定都杭州以后,杭州成为全国的中枢,政治地位提升,人口激增,直接推动了西湖治理与建设.朝廷重视对西湖的精心建设与十景名胜的形成,使杭州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当南宋皇帝终于驻跸临安(杭州)后,更给杭州的发展带来一次空前机遇,西湖的人文建设迈出了极大的步伐.从定都的次年,即绍兴9年(1135年),临安知府张澄开始治理西湖,至元军占领临安府,100多年中,对西湖进行了7 次较大的治理,使杭州的游览胜景达9路444处[1].园林文化也南移至杭州,使杭州不仅有皇家所建的御园,私家园林也得到精华荟萃,形成了“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是孤山”[2].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的寺庙由原来的360座增至480座,在西湖的周边出现了许多道观[3].同时,旅游设施开始发展起来,建立了许多宾馆,将原法慧寺扩建成怀远驿,在候潮门外泥西路,建起了都亭驿,以接待国内上京的各地官员.此外,西湖旅游的其他配套设施也进一步完善.游船不但数量多,而且制作精巧,为游客带来了方便并增添了游湖情趣;产生了大量综合的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瓦市”、“瓦舍”;旅游工艺品日益丰富多彩,介绍杭州和西湖风景的著作纷纷问世,甚至出现了杭州早期的导游地图《地经》.

1)六朝时期,大批的文士将山水游作为精神寄托,注意力转向大自然,走上了饱览自然风光,以求适意娱情的漫游道路,而且奉为时尚.据统计,仅东晋一代在剡地一带游憩的诗人占全国诗人总数的28%.其中的名士有戴逵、王治、刘恢、许恂、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支道、王文度、何次道、王荣、谢万石、王羲之等.由此形成了浙江观光旅游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3)南宋诸皇帝都成了西湖的最高贵的游客,他们乘坐在华丽的龙舟之中,享受着西湖的美丽风光.特别是南宋王朝的创建者宋高宗赵构(在位35年),不仅喜欢泛舟西湖,而且嗜好书画,使画院增多,许多画家创作出以西湖为题材的书画.尤其是隆兴元年(1163年)传位于孝宗赵眘,退居德寿宫后,经常坐船游西湖.他游西湖,不把老百姓赶得干干净净,而是与民同乐,任老百姓游观.

上述原因使西湖的旅游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国的使臣、商贾;香汛期间和佛教节日的香客;还有赴京赶考的学子和四面八方抵京的商贾,纷纷进入杭州.每逢春秋时节,西湖游人如鲫,热闹异常.端午节的西湖竞渡,据《南渡稗史》记载:“是日画舫齐开,游人如蚁,龙舟六只,俱装十太尉、七圣、二郎神杂剧,饰以彩旗、锦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得胜者,给以奖赏.六月六日“游湖者多于夜间,停泊湖心,饮月达旦”[4].游船点缀湖中,“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有一千料者,约长二十余丈,可容百人;五百料者,长约十余丈,亦可容三五十人;亦有二三百料者,亦长数丈,可容三二十人”[5];湖畔寺院庵舍佛事热闹非凡.云集杭州西湖观光旅游的游客达20万人[6].

此次西湖旅游高峰期,颠覆了浙江以往历史上的旅游高峰.此前,浙江历史上曾有过两次高峰期,即东晋南朝时期文人雅士的浙东山水之旅1)和唐代的浙东唐诗之路2),但均发生在浙东.南宋时期西湖旅游高峰的发生,使浙江旅游的高峰从此转移至以西湖为中心的杭州.

2 清代康乾盛世时期:西湖旅游的第二次高峰期

清代康乾盛世,康熙、乾隆两帝12次南巡,其中有11次驻跸杭州.康熙帝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1664—1707年)的24年间,除第一次(1644年)南巡到了江南江宁(今南京)巡视后回銮外,其后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先后五次南巡,主要以杭州为目的地.乾隆帝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南巡,均以杭州为目的地.两帝南巡浙江,游览杭州西湖山水名胜,对西湖的旅游起到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

2)唐代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不同时期的诗人,或从京洛车舟南下,或自岷峨沿江东流,过钱塘江后,由萧山(722年前称永兴,此后改称萧山)西陵(今滨江区西兴)出发,入浙东运河,或经渔浦(今属义桥镇),入西小江,纷纷抵达浙东旅游,追慕魏晋遗风,形成了浙东唐诗之路,成为浙江旅游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据考证,先后踏上、或徜徉在这条唐诗之路的诗人总数不下四百人,吟诵留下的诗篇达1 500多首,涉域面积达2万多km2.

(1)康熙、乾隆两帝抵浙,促进了地方对杭州的城市基础建设、西湖景区及其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促进了京杭运河的疏通,为游客提供了交通之便;促进了风景点的修葺和扩建;增添了杭州的文化内涵.它使得杭州的景点不断修复、增加,从原“西湖十景”,到雍正时“西湖十八景”,再到乾隆时“钱塘二十四景”;并对六和塔、飞来峰造像等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与整治,使得杭州的旅游资源不断增加、得到开发,范围不断扩大.乾隆年间,西湖游览景点增加至1 016处[7].

(2)游览西湖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西湖游船大量增加,文化娱乐设施纷纷建立,茶馆已经遍布城乡,旅游活动内容增多,导致观光游客也大量增加,特别是观看西湖竞舟的游客大为增加.

(3)康乾两帝游览西湖,营造了一种氛围,让游览西湖蔚然成风.康熙御定了“西湖十景”之名,并为西湖赋诗30多首;乾隆每次巡游赋诗10首,6次抵杭共为西湖赋诗60首.皇帝对西湖的关注和欣赏,使西湖十景成为全国著名景点,西湖成为全国的旅游品牌.同时,帝王游览西湖,让西湖的文化底蕴加厚,神秘感增加,引诱力加大,贵戚高官、都城市民纷纷效仿.

3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湖旅游的第三次高峰期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之所以成为西湖旅游的第三次高峰期,原因在于:

(1)西湖的旅游环境和设施更加完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伴随着浙江旅游业的发展,西湖景区景点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杭州十分关心,要求“把杭州建设成为国际第一流的风景旅游城市和我国东南部的旅游中心”.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杭州市政府确立了建设风景旅游城市、加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于1981年就提出了“把杭州建设成美丽、清洁、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风景旅游城市”的号召,继而于1985年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建设第一流的风景旅游城市战略目标”的决议.之后大力开展以西湖景区为中心的景区建设,净化美化西湖,建成了每日30 万t的引钱塘江水入西湖工程,使西湖死水变活水,水质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使西湖成为全国同类湖泊中水质最好的湖;完成了30多km长的西湖湖岸的驳磡和10 km的环湖污水截流管道的建设任务;改造柴油机游船为电瓶船,消除了西湖湖面和空气的污染;每年挖湖泥约6万m3;改装打捞船,组织力量一日不停地打捞西湖水面的废弃物等,湖水透明度已从42 cm提高到64 cm.耗资1.2亿元,迁移或停办了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居民稠密区内76家污染工厂(其中西湖风景名胜区22家),保护了西湖风景资源,扩大了游览面积.全部改造了西湖周围169个单位的650台炉、灶、窑,初步实现把西湖风景区建设成“烟尘控制区”的目标.至1987年底,共投资5 600万元,扩建园林绿地和修复名胜古迹:拆除了地处沿湖西侧和北侧一公园、少年宫广场、镜湖厅等景点内的民用、破旧建筑物1.3万多m2,扩大了游览绿地4.6万多m2,变封闭、半封闭的公园为开放式的景区;整修和充实了虎跑路、湖上三岛、花港观鱼廊、石屋洞、烟霞洞等一大批风景点;新建、扩建了“曲院风荷”、长桥、金衙庄、半山、拱墅、朝晖、青年、横河等公园,使市区公园从6个发展到23个;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园林绿地,从6.3 km2增加到37.3 km2,西湖风景名胜区绿化覆盖率为76.15%,全市为43.6%.终于使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1987年4月,为使中外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能一睹西湖的迷人风采,进行了西湖的亮灯工程.进入新世纪后,杭州开始实施西湖综合保护整治工程,每年都有保护整治项目推出.2002年实施西湖西进工程.经过2003年一年的整治,“西湖西进”工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杨公堤、新湖滨、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中的9个景点共36个历史文化景观全部向游人免费开放.西湖西进工程使西湖真正成为外观古朴典雅、内涵深刻丰富、自然生态良好的精品之作.经过数十年的整治、开发,西湖越来越美了.茶叶、中药、丝绸、官窑四个博物馆的建成也使西湖锦上添花,吸引力进一步提高.

2011年6月2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届年会上,经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个世界遗产项目和第29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让世人更加对西湖充满了好奇,使西湖成为世界各国游人的旅游首选地.

(2)抵杭州西湖旅游的交通更加便捷

杭州航空始于20世纪3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11月16日,首条省内航线(宁波—杭州航线)开通;1994年4月底,省内首条国际定期班机航线(杭州—新加坡定期航班)开通;2000年12月,新建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正式启用.高铁的建成与通车及90 年代以来沪杭甬、杭金衢、杭千、杭徽等高速公路建成与通车;为促进全省旅游中心城市与各旅游城镇间的游客流通网络,2002年建成了全省4 h公路交通圈、旅游圈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游客聚散能力.

(3)城乡居民拥有充足的时间

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双休日和每年双周带薪休假制,1997年开始实行“五一”、“十一”和“春节”黄金周,它们成为西湖旅游的重要转折点,其观光旅游大为发展.同时,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进一步更新,人们对旅游需求更加迫切,旅游开始进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选项.2002年“五一”黄金周是我国建立假日旅游工作机制以来的第六个“黄金周”,本次“黄金周”,大量来自周边省市及甘肃、陕西以至东北的客人抵浙西湖旅游.2009年国庆节,时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又与传统佳节中秋节不期而遇,假期长达8天,被认为是“史上最长黄金周”.同时,实行市场经济后,竞争加剧,广大城乡居民迫切追求度假、娱乐,在观光、参与、娱乐等旅游活动中增加体质、丰富知识,消除因工作造成的精神紧张、身体疲劳的状况.

(4)同外地旅游组织和其他国家的联系加强

为扩大杭州,特别是西湖在世界和全国的影响和增加客源,省市旅游局(委)及众多旅行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展销、促销、业务洽谈活动,宣传杭州的旅游特色,推销西湖旅游产品,广招海内外游客,努力开辟新的客源市场.

(5)智慧城市构建与互联网消费的推出

2011年,杭州西湖推出支持六国语言的免费导游系统“掌上西湖”;2012年,杭州市旅委又推出“杭州智慧旅游”手机APP系统,极大方便了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年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为他们习惯于在网上预订旅游产品,通过手机APP下单,他们属于对价格敏感的人群,网络的搜索以及排序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90 后、00 后的消费目标.据携程网对有过出行记录的90 后测算,有91.7%都曾以杭州为旅行目的地.他们通过比对,有超过42.3%的90 后热衷于在旅行途中欣赏自然风光,而西湖十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8].正是由于杭州在构建智慧城市以及互联网消费方面深具优势,使西湖“中标”成为旅游首选地.

4 三次高峰期的比较与分析

在上述西湖旅游的三个高峰期中,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西湖旅游的最高峰.

(1)前两个高峰期,就旅游人数而言,与第三个高峰是无法比拟的.1978年抵西湖游览的外宾、港澳同胞计5.3万人次,国内游客约有600万人次.2002年,单是接待入境旅游者就突破了百万大关,达到105.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77亿美元.2014年2月1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杭州西湖断桥上人流涌动;当日,杭州最高温度突破24 ℃,大批游客涌入杭州西湖景区,享受暖冬中的西湖美景.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统计,大年初一,西湖景区共迎客39.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93%.2015年10月国庆黄金周,西湖游客达378.02万人次,其中10月3日,西湖景区游客达81.17万人次,是全国游客最拥挤的风景区.西湖每年接待游客1亿人次,真正进入了大众旅游新阶段.可以说,前两次旅游高峰期,游览人数呈算术级数增长,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高峰,游览人数不是呈一般的算术级数增长,而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就旅游者身份而言,前两个高峰期是以帝王、官宦、文士、僧侣、香客为主,平民有意识地到西湖游览较少,呈现出非大众化、非平民化的特性.只有第三个高峰,抵西湖的旅游者的身份有明显的改观,已经呈现非常大众化、平民化了.

(2)前两个高峰虽有宗教旅游,但是以观光旅游为主;而最后一个高峰西湖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既有传统的观光旅游,又有度假旅游和各种专业旅游业态.其中,专业旅游业态包括宗教旅游、商务旅游和养生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等.

(3)旅游客源地大大扩展,入境旅游大大增多,特别是四种(外国、港、澳、台)人抵西湖旅游增多.南宋时的第一次高峰期和清代康乾时期的第二高峰期,抵西湖旅游的虽有各国使臣、商贾和来自杭嘉湖一带以及苏州、常州等地的香客等,但与第三次高峰期相比,可谓是沧海一粟.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以31号文件批转了公安部、总参谋部、外交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外国人在我国旅行管理的规定》,放宽了外国人在我国旅行的限制,简化外国人到各地旅行的审批手续,抵浙至西湖旅游的四种人增多.尔后,西湖旅游随着对外开放越来越“热闹”,呈现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如今,为迎接G20峰会,与西湖有关的数百多个工程已经竣工.西湖打扮得更美了,它将迎来更大的旅游高峰期.

[1] 王国平.西湖文献集成·第1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2] 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杭州市志·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

[3] [清]厉 鹗.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 倪士毅.古代杭州[M].杭州:西泠印社,2000.

[5] 周 峰.南宋京城杭州(杭州历史丛编之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6] 沈者寿.杭州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7] [清]翟 灏,翟瀚辑.湖山便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8] 沈国娣.90后毕业游最爱杭州之思考[N].每日商报,2015-06-16(02).

AnalysisandComparisonofHistoricalTourismHeightsinWestLake

CHEN Zhi-gen

(Local Chronicles Office,Xiaoshan District Government,Hangzhou 311200,China)

The West Lake is widely regarded as a shining pearl in eastern China,with its long history,beautiful scenery and splendid culture. In all ages,there are three historical tourism heights in the West Lake,namel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the Kang-Qian Flourishing Age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new perio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mong three peaks,the new perio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s the highest one.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it grew by arithmetic progression in the first two periods while it grew by geometric progression in the last one. In the first two periods,sightseeing tour held dominant position,while in the last period,the tourism operational forms in the West Lake has become more diverse and abundant,and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h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which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West Lake tourism; peak period; characteristics

2016-05-13

陈志根(1949-),男,浙江杭州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方史志研究与编纂.

F592.7

A

1008-536X(2016)10-0005-04

猜你喜欢
高峰期西湖杭州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杭州院子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