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泳名
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表征与方向
文/陈泳名
建国初期至今,国产动画历经了艰难起步期、重新探索期和当下的活跃期。在这一过程中,国产动画成功实现了在内容、观众、技术及产品属性等方面的转变,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国产动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薄弱的剧本创作和低水平的品牌运作更是阻碍国产动画未来发展的突出弊端。鉴于此,未来国产动画的发展应当着力塑造品牌,加强剧本创作,不断开发衍生产品,从而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国产动画 历程 表征 方向
2015年注定是国产动画的腾飞之年。《十万个冷笑话》的上映成为了元旦的黑马,《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刷新了国产动画的票房纪录,《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暑期档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可以说,这些国产动画无论从故事还是画面效果,都呈现出了国际动画大片的基本素质,却又不失中国特色,而全龄化的市场定位,臻于成熟的3D技术运用,也终于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崛起。回溯历史,国产动画从无到有,不断向外学习也不断努力创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越。
1.起步期。建国初期是我国动画的起步时期。凭借对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国动画电影的学习,国产动画在技艺上实现了迅速提升。但画风上的一味模仿最终促使动画人认识到:“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于是,水墨类、木偶类、剪纸类动画相继而出,代表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神笔马良》等。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产动画事业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无论是从人物、动作,还是画面、声效等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较高水平,是国产动画发展历程的一座里程碑。至20世纪70年代,受当时外部环境影响,国产动画事业发展缓慢,写实主义和教育主义是当时动画电影发展的基本思路,这使得动画片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被定位为“儿童教育片”,这一影响至今还存在。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家用电视机的普及,《葫芦兄弟》等优秀的动画作品开始家喻户晓。然而这一时期国产动画忽视了对外来动画创作先进经验的学习,逐渐拉大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2.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国外动画创作经验的学习借鉴,以及对先进动画技术的大量引进,国产动画终于告别了手工绘制方式进而采用数字化的生产手段,动画数量亦由此开始增加。然而由于制作观念的相对落后,以及过分依赖从国外引进动画大片,国产动画的观众不断流失。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飞速发展的网络媒体,都给国产动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各种动漫网站的出现,培育了大量动画爱好者,为国产动画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3.活跃期。2010年后,美国和日本等动漫大国的市场日趋饱和,加之国内经济发展的强势刺激,中国动画市场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一方面,受到国际化运作的影响,中外动画合拍片越来越多,这对国产动画吸收先进经验和自我提高提供了很大帮助;而另一方面,原创作品也开始多起来,比如《赛尔号》《魁拔》等。这其中的一些作品尽管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但是却获得了观众的认可。2015年,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动画电影上映,全面打破了以往国产动画“低幼化”的格局,面向全龄化观众,采用3D全景模式搭建,堪比好莱坞特效电影。
1.内容从单一向多元转变。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产动画主要是从中国神话、民间故事、传说、戏曲、寓言故事等中汲取故事素材和主题。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大量国外动画的涌入,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国产动画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诸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侠岚》《猪猪侠之终级决战》《熊出没》等更加多元的动画内容。可以说,正是借助现代媒介科技的勃兴,国产动画才得以无限放大幻想空间,将科幻、传统武术、日常生活等各种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了国产动画的内容转变。
2.观众从低龄向全龄转变。国产动画片“低幼化”也是限制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动画的真正“金矿”恰好是成人观众,比如《大圣归来》以近10亿元的票房完美收官,其立足于全龄化的受众定位,取材于中国传统故事,既能让孩子们从中读懂什么是情、什么是义,也让成年人在这日渐冰冷的社会重新燃烧激情,堪称国产动画从“低幼化”进阶为“全龄化”的重要转折。
3.技术从传统向数字转变。从最初的手绘胶片到现在的3D数码科技,国产动画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中国动画用最近的三四年时间,达到了美国自1995年《玩具总动员》问世后约十年的动画科技发展水平,目前很多国产动画片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仍以《大圣归来》为例,这是一部全程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制作的三维动画,为了追求更生动的效果,导演特别采用真实的摄影机拍摄,目的就是为了捕捉东方人特有的表情、动作和微妙的心理活动,就连片中角色头发疏密的变化都有讲究。再比如国产动画《小门神》,其在叙事和票房方面虽然并不尽人意,但是在3D技术和画面的精美度上却完胜《大圣归来》,成为国产动画技术的新标杆。《小门神》自主开发的一百多种动画工具,甚至被业界认为是国内目前3D动画电影制作的最高水准,足以和国际动画技术相媲美。
4.属性从文化作品到文化产品的转化。改革开放初期,国产动画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是由于当时经济、社会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市场化推广,动画人只想做属于中国的“好动画”而没有考虑到“赚钱”。改革开放后,动画人才意识到“让动画产业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995年,上海美影首次尝试社会集资、市场运作的方式制作了百集动画片《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次尝试不仅在市场模式上初战告捷,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一致肯定,为国产动画步入产业化打下了基础。至此,国产动画实现了从“文化作品”到“文化产品”的转变。
1.树立动画品牌。想要让国产动画走出国门,并和国外动画相互竞争,首先要把国产动画的“国家品牌”树立起来,之后再努力树立类似于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的“导演品牌”和类似于美国迪士尼的“公司品牌”。得益于巨大的品牌效应,国外动画片无论是新作还是续作,只要来到中国市场几乎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然而,国产动画还未形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画品牌。虽然我们已经拥有“熊出没”“喜羊羊 ”“赛尔号”“摩尔庄园”“洛克王国”等知名动画品牌,但还缺乏一批叫得响的导演品牌、公司品牌、制作团队品牌等。只有形成“品牌矩阵”才能最终走出国门,真正参与到国际动画竞争中去。
2.加强剧本创作。当前国产动画的剧本创作始终处于不及格的状态。想要做到及格,既要深入研究国外动画剧本的成功因素,又要善于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功夫熊猫3》与《小门神》为例,两部动画的画面效果几近相当,播出后的反响却相差太多。前者以中国大熊猫为主角,画面中运用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故事简洁明快,叙事重心始终如一的,以一个主题一直抓住观众的心。后者则主角不明确,故事复杂,叙事重心数次转移,超出学龄前儿童理解能力范围,即便是成人观众也弄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即便《小门神》的画风唯美,也运用了较多中国元素,但却票房惨败,根源就在于剧本创作的薄弱。因此,国产动画今后务必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剧本创作。
3.开发衍生产品。一部迪士尼公司精心打造的《超能陆战队》让“大白”这个动画形象红遍全球,“大白”衍生品随之热销全球。相比之下,“钱景”巨大的国内动画衍生品市场依然冷清,一些动画甚至都没有开发衍生品的意识。目前,除《熊出没》《喜羊羊》等开发了较多的衍生产品外,大部分国产动画片还停留在把角色设计逼真和把故事讲清楚的阶段。迪士尼公司一直强调动画衍生品的前瞻规划,在筹备影片时同步规划其衍生品,这也是国产动画未来需要系统学习和努力实践的方向。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1]邵希炜.与国外动画竞争要先树立国产动画的牌子[EB/OL].(2015-04-02)[2016-04-05].http∶//www.ce.cn/culture/ gd/201504/02/t20150402_5008983.shtml.
[2]李明蔚.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营销视听[J].视听,2015(07).
[3]肖璐.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