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思想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发展

2016-02-04 10:35:26湖北省水利厅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水能小水电水电



农村水电

践行新思想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

湖北省水利厅

“十二五”以来,我省紧紧围绕水利部水电局提出的“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建设目标,科学谋划、精细布局、履职尽责,争先创优,农村水电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农村水电工作成效

(一)水能资源开发迈上新台阶。我省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积极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截止2015年底,已投产农村水电站1765座、装机容量367.6万千瓦。其中,新增农村水电装机77万千瓦。为综合利用水资源,我们积极开展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技术研究试验,一期工程1050千瓦已成功并网发电,水面漂浮体的试验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二)安全生产管理构建新体系。为落实水电站安全生产工作,我厅联合省工商、安监、电监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小水电站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湖北省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细则(暂行)》,全省已有102座电站完成自评,85座电站完成外评。同时全面落实了中小水电站防汛及安全监管全覆盖“双主体”工作,建设了50个大中型水电站水库水雨情遥测系统。

(三)民生水电建设取得新成绩。一是积极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2011年,作为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省,完成了47个增效扩容改造试点任务。2013年,在全省扩大改造范围,303个项目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5年来,在22个县共开展了62个电气化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注重与农民利益结合,提高了农村用电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切实加强工程进度督办,项目按期完成建设任务。2015年底,22个电气化县全部通过省级验收。三是扎实开展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共完成了24个项目建设及验收。为了充分发挥代燃料项目的生态及社会效益,我们协调物价、由电力部门提高了代燃料上网电价,建议并推动省政府出台了小水电代燃料优惠电价政策文件,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小水电代燃料惠农扶贫政策的落实、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

(四)生态文明保护采取新措施。一是积极推进绿色水电建设,14座电站通过了部水电局现场复审。二是强力关停影响河流生态的电站。研究制定了神农架小水电关停方案,计划逐步对30座严重影响环境且难于实现生态修复的电站予以关停。三是建立生态流量泄放监管机制。部分水电站集中地区和生态保护敏感区地区制定了河流生态流量管理办法,正在探索对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进行监管。

(五)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列入国务院重大项目之一的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用地预审》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等11个专项报告已通过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力争近期通过立项,年内开工。

(六)农村水电宣传开辟新战线。按照部水电局的部署,我们积极加强农村水电新面貌、新做法、新成就的宣传。多次组织媒体记者深入现场采访,客观报道小水电建设取得的成就和负面影响。目前,已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省人民政府网、中青网等多家媒体上发表了农村水电宣传文章,取得较好社会影响。

二、“十三五”农村水电工作打算

(一)形势分析

我省“十三五”农村水电发展面临的形势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资源虽丰富但开发程度较高。湖北地处华中腹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匮乏,唯有水能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目前,农村水能资源总体开发程度已经达到61.5%,部分县的开发率超过80%。二是剩余水能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未开发项目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新开发项目征地补偿、移民安置成本较高,项目经济指标较差。三是部分地方政府对水能资源开发认识不够全面,因环境保护整体压力所致,对水能资源开发持反对态度。四是大部分农村水电站装机容量较小(1000千瓦以下的1170座)、设备老化失修、自动化程度低、机组效率低下、安全隐患突出。这些电站经济效益差,业主更新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二)工作思路

为推进我省农村水电发展新的跨越,我省初步确定“十三五”农村水电工作思路:践行新思想、适应新常态、落实新措施、宣传新成就、争取新作为。

践行新思想就是要坚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强调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转变为有限、有序、有偿开发,从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更加重视农民利益和精准扶贫,使湖北水能资源开发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水能资源是湖北山区特别是偏远山区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应坚持合理有序开发,进一步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适应新常态就是坚持水能资源开发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相均衡。从注重新建项目转变为更加重视增效扩容改造和可持续利用,从强调发电功能转变为更加重视河流生态环境。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农村水能资源,既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保障,又保护河流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优化农村水电结构布局,在农村水电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新措施就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农村水电安全达标评价实施细则,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进一步落实水电工程生产及防汛安全监管主体和责任主体,努力做到安全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制度化”,全面提高农村水电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积极推进绿色小水电建设。结合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对河流生态进行修复。

宣传新成就就是针对当前社会上对水电开发存在的不同声音,特别是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关注,进一步加强农村水电新面貌、新做法、新成就的宣传,发挥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作用,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为农村水电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争取新作为就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江坪河、淋溪河、姚家坪、孤山、碾盘山、雅口、新集等重点水电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农村水电扶贫工程,“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水面光伏发电试验等工作。

DOI:10.16617/j.cnki.11-5543/TK.2016.06.001

猜你喜欢
水能小水电水电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小学科学(2020年2期)2020-06-15 06:35:11
农村小水电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2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能源(2018年7期)2018-01-15 22:51:08
小水电
水能生火
含小水电配网电压分析及治理研究
长江水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