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无需“大跃进”式的智能制造
眼下,国内已经有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方案,以求推动产业层面的转型升级。而主管部门更为大量的文件编制工作同样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作用当然是要部署和指导《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尽管产业的进步从来就没能与所发布文件的厚度成正比。
众多省份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都把推动智能制造作为产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没有智能制造内容的产业规划简直就是渎职。的确,理论上的智能制造——智能工厂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可缩短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人们也许曾经被流传的西门子、特斯拉以机械人执掌的生产线视频所震撼到。但这类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尚属凤毛麟角。而国内智能制造领域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显然会比起草规划要困难得多。
目前,智能制造还不是成熟的技术方案,有许多关键环节还需要进行反复探索。因此,可以认为智能制造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新产业模式。
国内智能制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毕竟,智能制造的根基要以强大的工业自动化作支撑。而国内许多产业还处在2.0甚至是1.5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点,似乎应该聚焦于工业自动化的进步与提升才更为现实。不着眼于自身产业的发展现实,一窝风地跟进智能制造,大有好高骛远、热衷跟风、炒作概念的味道,这也是当下为什么搞智能制造政府积极,企业迷惘的原因。
互联网化的智能制造,可能是未来中国制造升级优选方向,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的模式、质量与效率。有关部门正计划启动一批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化的改造项目。探索智能制造当然需要国家体系的支持,给率先尝试智能制造的企业建构一个风险共担的机制。而这种主观诉求,不要仅仅成为再一次“跑步进京”的新动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