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骢
县域博物馆蓬勃发展境遇下的讲解员发展瓶颈及其对策
陈志骢
县域博物馆讲解员身处基层工作第一线,传播着本地域的历史文化、精神文明,推进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基层博物馆建设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现实中基层讲解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与基层博物馆发展不相匹配,制约着基层博物馆文明的传播。因此,改变基层讲解员的业务能力现状,培养文化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符合博物馆发展要求的讲解员成为当务之急。
县域博物馆 讲解员 发展 历史文化
自1905年张蓦创建南通博物苑起,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全国博物馆总数不到350个,然,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新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全国博物馆总数是改革开放前的10多倍。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10家,从博物馆举办主体看,国有博物馆3528家(国有文化文物部门所属2798家,国有其他部门所属730家),非国有博物馆982家。[1]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http://bjrb.bjd.com.cn/html/2015-05/19/content_280528.htm尤其近10年的时间,每年平均增长200多个;从近30年时间看,平均每年增长100多个博物馆。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增速尤为显著,比2013年度新增171家,所占比例由2013年的19.5%上升至21.8%。[2]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http://bjrb.bjd.com.cn/html/2015-05/19/content_280528.htm另外,为了明确未来十年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国家文物局于2011年12月颁发了《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该规划纲要成为未来十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从40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发展到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比例逐步达到20%。可以说,目前中国正跻身于世界博物馆大国之列,迎来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从上述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博物馆情况来看,国有博物馆占了3528家,占总数的78%;国有文化文物部门所属2798家,占总数的62%。从博物馆行政隶属关系来看,该两则数据说明在数字繁荣的背后,县域基层博物馆占有重大分量,占据半壁江山。自我国首个县级博物馆——巴中县人民文化博物馆于1951 年建立以来,县域博物馆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六十多载,并在新时期获得了蓬勃发展。然,综观全国县域博物馆发展现状,其人才软件方面明显落后于硬件建设发展,诸如讲解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缺乏等成为制约县域博物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综观全国县域博物馆,其讲解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基层讲解员专业素质较低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博物馆的人才问题长期没有受到重视,它曾被认为清闲、专业技术要求不高,人人都能从事的低端行业,致使大量无学历、低学历人员进入,而专业人员数量极少,结果造成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比例失调。这种现象在县域博物馆尤为严重。专业素质较低的讲解人员由于其业务水平欠缺,缺乏基本专业素养,故对陈列内容不仅不能全面驾驭,也不能介绍与讲解内容有关的其它知识,一定程度上只能充当陈列讲解词的“传声筒”,“有温度的留声机”。另外,由于缺乏一定的讲解技巧和规范,使得讲解死板、教条。其实宣教是博物馆工作之重,是门专业技术活,需要讲解员具有一定的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这样讲解员才能建立起展品和观众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才能成为称职的博物馆陈列展览传播者。
(二)岗位不明确,身兼多职
在县域博物馆中,普遍存在讲解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县域博物馆为小型博物馆,上级政府给予的人员编制较少,以及捉襟见肘的运行经费决定了不能外聘人员等因素造成讲解人员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博物馆日常讲解接待任务少、任务轻,部分管理者认为讲解不是重要岗位,讲解人员可以兼职其他部门的事情;再则,县域博物馆虽小,但其承担的职责如保管、宣教、陈列布展、研究等等,与大型博物馆所承担的职责一样。要使馆内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基层博物馆不可能像大中型博物馆那样分工明确,设有专职讲解员,故而,讲解人员往往兼职多个部门工作。例如有的县域博物馆一些讲解员在担当讲解的同时又是陈列展览策划员、文物资料的保管员,或兼职财务工作、办公室工作。讲解员身兼多职的局面往往造成岗位工作无主次之分,什么事情来就干什么事,使得讲解员不可能全身心投入讲解之中,也无闲暇时间去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三)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为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该概念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长时期压力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4]刘洪.论讲解员的职业倦怠[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2):16.经调查发现,县域博物馆讲解员普遍存在一定的职业怠倦现象。一方面由于基层博物馆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讲解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情绪和精力的工作;再则,讲解员的低业务素质与服务对象的高期望值相矛盾。诸因使得县域博物馆讲解员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县域博物馆宣教人员在讲解接待中面对的对象以一些基层群众为主,由于思想观念未转变,往往以接待大领导、高级别、份量重的任务为荣,故而使得讲解人员对服务于基层群众的宣教工作毫无成就感。有时讲解员在服务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而未得到回报或尊重,一旦与他人发生各种矛盾冲突就会产生挫折感,并最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失调等现象。对于讲解员来说,职业倦怠意味着人际关系紧张、精力不集中,对讲解工作丧失热情、漠不关心甚至疏远观众,这势必对博物馆讲解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四)讲解员培训工作得不到开展,讲解员专业成长缓慢
在2008年之前,门票收入是我国博物馆运行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包括县域博物馆在内的基层博物馆游客稀少,门票收入微薄,且政府下拨经费极少,致使馆内各项工作难以开展。2008 年,中央下达了免费开放通知,全国各级各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其运行经费由财政下拨。但上级部门下拨给基层中小型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经费十分有限,经费虽有好转,但依然捉襟见肘。包括讲解培训在内的各项培训工作难以开展。目前许多基层博物馆讲解员没有得到任何与讲解服务相关的培训,致使专业成长缓慢。
(一)建立并严格实施博物馆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为后续引进人才建立制度保障
博物馆行业既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文化事业,同时又是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领域。博物馆业务内容十分广泛,门类较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综合性,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较广,故而,包括讲解员在内的博物馆各相关从业人员应在专业技术、文化素质方面有较高的保证。另外,基层博物馆是宣传、展示县域文明与底蕴的平台与窗口,其从业人员的素养代表着县域形象,尤其是处于宣教第一线,与受众接触交流第一线的宣教人员尤为重要。为提高县域博物馆从业人员素养,应抓紧制定博物馆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强化博物馆从业人员任职学历标准、专业背景和品行要求,建立制度保障,规范用人行为,严把博物馆从业人员入口关,改变用人门槛相对较低现状。各县域博物馆应未雨绸缪,为本县域未来造就包括讲解员在内的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博物馆从业人员队伍。
(二)改变讲解员兼职现状,培育专职讲解员
自2005 年6月起,国家文物局启动“全国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项目”的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县级博物馆主题陈列展览得到提升。虽然主题陈列经过了艺术设计和装饰,具有形象化直观教育的作用,但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差各异,陈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难以一一理解和感悟。只有通过讲解员对观众进行观点鲜明、内容准确、史物结合、表叙生动的讲解,引导观众把通过视觉获得的初步感性知识,上升为对陈列主题的正确理解,以致形成系统的理性知识,才能使博物馆的陈列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5]吴玲.从选聘志愿讲解员的角度谈加强博物馆宣教工作[J].博物馆研究,2009(03).如何能让观众在接受讲解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县域文化,这需要靠讲解员的“嘴上功夫”。当然,这“嘴上功夫”不是空穴来风瞎说、胡说,而是靠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于对县域文化以及文物的研究而来的。为了更好地宣传地域文化,基层博物馆必须建立专职讲解员队伍,给予充足时间让讲解员去研究地域文化,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建立健全讲解员培训制度,为讲解员业务水平提升提供途径
讲解员身处工作第一线,是联系观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的精神面貌、修养素质等是单位的形象。众所周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健全的培训机制保障,博物馆讲解服务同样不能缺少培训制度。讲解员所从事的宣教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讲解员需要不断接受继续再教育,拓宽视野,创新讲解方法,才能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优秀讲解员。由于过去的低门槛进入制度,造成县域博物馆包括讲解员在内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低下,故而,要提高县域博物馆讲解人员的水平,就要为他们创造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县域博物馆应鼓励在职低学历讲解员通过在职进修方式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夜大学或进修班或脱产学习方式利用一年或两年时间参加高等学校的学历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让他们不同程度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工作热情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县域博物馆讲解人员接受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单位应合理规划,加大力度搭建交流平台,积极为讲解员创造接受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的机会,构筑开阔视野的对外窗口,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县级博物馆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且素质偏低的局面。
(四)讲解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养
讲解员的讲解是向观众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是讲解员开展讲解工作的前提,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体现在讲解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作为基层的讲解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以便适应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根本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讲解员的文化素质呢?除接受培训之外,更多的是功夫在身外,只有勤奋好学,下苦功夫才能拓展知识面,更新知识内容,提高自身良好的文化素质、知识修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如通过广泛阅读地域文史资料和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借助博物馆学、社会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讲解员业务能力的综合素质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还包括讲解时的形体语言、准确优美的讲解,诚恳谦和的态度、潇洒自如的风度,良好的精神面貌等。因为,良好的公众形象也是讲解成功的保证,故而讲解员要在日常闲暇之时多观摩网络中基本礼仪的仪态仪表视频,注意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的相互配合,并善于在讲解时运用,力求给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观众的文化水平和品位也不断提高,文化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对当代博物馆的宣讲队伍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另外,虽然近年来,我国县域基层博物馆建设获得加大发展,然现实中的讲解员的人员结构未得到优化,成为制约基层博物馆发展的瓶颈。因此,与时俱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扎实的宣教队伍成为促进县域博物馆宣教形式推陈出新、扬帆远航的必然要求。
[1]吴玲.从选聘志愿讲解员的角度谈加强博物馆宣教工作[J].博物馆研究,2009(03).
[2]刘洪.论讲解员的职业倦怠[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2)16.
2015-6-19
陈志骢,女,广东梅州人,任职于中国客家博物馆,文物博物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