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东北话来说,“黑龙江省这个冬天嘎嘎冷”,路上行人的帽子、围巾甚至衣服时常挂满了“白霜”。然而,这冷中却涌动着一股股热流。去年11月24日,由黑龙江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暨“青少年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启动仪式在齐齐哈尔市举行,搅热了这个寒冷的冬天。
薛瑞红在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女子500米比赛中。
为了筹备这项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活动,黑龙江省体育局科教处副处长薛瑞红作为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奔波在省城与齐齐哈尔市之间。这一次,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与省体育局联手,共向农村中小学生捐赠4000双冰刀。薛瑞红看见那一双双崭新的冰刀,眼前浮现出孩子们在冰场嬉戏的画面,她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其间,薛瑞红得知入学不久的黑龙江省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的学生们正为缺少冰刀发愁,她立即表示着手解决。
薛瑞红在昔日冰场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上个世纪90年代,她与名将叶乔波和王秀丽齐名。1994年1月30日,在卡尔加里举行的短距离速滑世界锦标赛上,薛瑞红以159.080分的成绩打破了这个项目的全能世界纪录,成为新中国首个打破速滑世界纪录的女选手。
“我从小开始学滑冰,对冰刀一直有着一种特殊感情,穿上冰刀鞋,就感觉它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薛瑞红说,“这么多年了,我对冰刀偏爱有加”。这不,她在工作岗位分管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又与冰刀打上交道。
她与冰刀有好些故事哩!
“第一双冰刀是妈妈买的”
薛瑞红,1968年4月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的一个体育世家。她的父母在上世纪50年代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后双双来到边疆。父亲有东北大汉的豪放性格,母亲有四川人特有的坚韧气质,两人养育了三个女儿。受父母的熏陶,三姊妹先后都从事体育运动,薛瑞红排行老二,大姐是省自行车队运动员,妹妹也是速滑运动员。
1987年初,薛瑞红(中)赴前苏联参加国际邀请赛。
上小学时,薛瑞红品学兼优,业余时间曾经打过乒乓球,练过短跑,显露出良好的体育潜质。1978年6月,她被选入区业余体校速滑班,并逐渐喜欢上这项运动。小学毕业,薛瑞红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中学。这时,齐市重点体校招收速滑学员,她又被选中。
薛瑞红说:“刚开始学滑冰时,我母亲特意给我买了一双冰刀,鞋面是红色的,与银色冰面反差很大,挺抢眼的,我喜欢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双红色鞋面的冰刀“退役”了。薛瑞红没有随意丢弃,而是珍藏起来,时常拿出来欣赏一番,俨然老友重逢。
因为滑冰技术基础打得扎实,薛瑞红顺利进入齐齐哈尔市体校。在同期的学员中,她的条件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她的教练马淑霞回忆说:“当时她人长得很瘦弱,个头也不高,很不起眼。但腿长身短是她的最大优点,腿长,蹬冰的距离和力量必将加大,速度显然也会加快,这在欧美国家人高马大的速滑运动员身上已得到证明。薛瑞红最终成为世界顶尖水平的速滑运动员,也验证了当时的选材决定是正确的。”
后来,薛瑞红每每提起在市体校的这段往事,总会说“当年红色鞋面的冰刀助我在冰场飞一样滑行,功不可没”。
“家乡的冰刀是我的好伙伴”
薛瑞红从1979年进入区业余体校,1981年进入市重点业余体校,再到1982年成为专业队员,前后用了3年。她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一直稳步提高,比同龄的伙伴明显高出一筹。在1984年初黑龙江省“希望杯”青少年速滑赛中,她获得少年组冠军。初尝胜果,增强了她的信心。
1985年,马淑霞教练大力加强薛瑞红的体能训练,效果明显,在同年11月全省速滑测验赛中,薛瑞红500米滑出45秒25的成绩,达到运动健将标准,使她的竞技实力登上了新台阶。
薛瑞红说:“那个时期,训练与比赛用的都是国产冰刀。当时经费紧缺,没有条件购买进口冰刀,因为国产冰刀是家乡的厂家生产的,我对其更有一份感情,滑起来感觉很‘走道。”进而,薛瑞红逐步形成起跑快、滑行协调有力的技术风格。
然而,薛瑞红的前进之路并不平坦。在1992年的一次训练中,她左膝关节扭伤,影响了全年训练,导致在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比赛中仅列全能第六名,引起外界和舆论对她的运动前途产生怀疑。
她积极疗伤,恢复体能,数月后,又以强者姿态出现在赛场。1994年1月,在卡尔加里举行的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上,她一举打破全能世界纪录。接着,在同年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上获500米第四名,在1996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上夺得500米冠军,直至1996至1997年赛季获得7个世界冠军,进入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行列。
“换刀迟缓的教训是深刻的”
“就在我和队友们摩拳擦掌备战1998年长野冬奥会时,世界冰坛发生了一场冰刀革命”,薛瑞红说,“荷兰科研人员发明了新冰刀,1997年夏天,各国速滑运动员陆续开始鸟枪换炮”。
原来,这种新冰刀叫做“趿拉板式冰刀”,增加了刀刃与冰面接触的时间。最初在青少年中进行试验,结果,用新冰刀的孩子平均成绩提高了6%,不使用这种冰刀的孩子仅仅提高了2%。
在这场冰刀大革命面前,中国速滑界的反应相对迟钝。1997年世界杯系列赛第一站比赛时,薛瑞红忽然发现,以前和自己相差一个档次的运动员现在水平却超出自己。薛瑞红说,直到长野冬奥会揭幕前两个月,中国速滑队才全部换刀。
薛瑞红说:“在长野冬奥会500米比赛的跑道上,无论我怎样努力,始终找不到原先那种有力的感觉,或许从更换冰刀的那一刻起,命运便注定了这样的遗憾。”
冰刀更新迟缓,使中国速度滑冰在长野奥运会上全线溃败,几代人不懈努力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速滑成绩一度跌落谷底,最好名次就是薛瑞红的第十四名。
次年,31岁的薛瑞红退役,与相爱多年的苏先生走入婚姻殿堂。
“女儿也喜欢冰上飞的感觉”
新年伊始,薛瑞红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上初中的女儿冰冰刚刚参加了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冰上运动会,你猜怎么着?告诉你——获得速滑两项第三名,不错吧!”
起初,薛瑞红并不想让女儿练速滑。当她看女儿缺乏锻炼而身体稍胖时,便同意了。哈尔滨市南岗区体校教练崔晓伟看见她女儿时,眼睛立即一亮。这孩子腿长身短,身体结实,这不是“薛瑞红第二”吗,天生是块练滑冰的料!
崔晓伟掩不住满心喜悦,随即拿出一副冰刀送给孩子,连连说“好苗子,好苗子”。薛瑞红说,想不到女儿也喜欢在冰场上飞的感觉。
滑冰是一家三口的共同话题。女儿总喜欢让妈妈讲过去滑冰的事。在哈尔滨公安局工作的丈夫苏洪滨则谦虚地说,自己滑冰是业余水平,多年来一直是妻子的铁杆“红丝”。
他们全家有一个共同愿望:2022年时一定到北京看看新建的速滑馆,再看几场冬奥会速滑比赛。
责编 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