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罗
要让它们在享受了“特权”的基础上,改变其运作逻辑。它们应该利用13亿人市场的巨大利润,完成技术沉淀,进而创新,成为“世界性技术巨头”,而不仅仅是“世界最赚钱公司”。
最近,世界十大互联网巨头之一的百度,遇到了大麻烦。媒体曝出,百度血友病吧被卖给来路不明的医疗机构,让可怜的病友随时可能上当受骗;其后,百度贴吧又再曝涉黄,纯洁的未成年人陷入其中。
并不想立即质疑百度,但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互联网巨头,是否是中国企业界的“特权阶层”?
在上期《南风窗》,我在关于富豪的文章里写过这样一个观点:互联网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们扩张的边际成本是最低的,因此可以最低成本地享受13亿人的超级市场。它们是中国获得“大国红利”最多、最快的企业。
很多时候,低成本还并不一定只是物理上的。政经博弈方面,互联网的低成本同样明显。比方说,一家线下的饮料企业要去全国扩张,地方官会告诉它,你进入我的市场销售,会挤垮本地企业,就业怎么办?我的十几个局都可以“卡”你。
那么,你必须在我这里开厂。最后,我们发现很多中国实体企业的产业布局都支离破碎,这和工业生产要求的集聚效应显然背道而驰,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负担。但互联网企业面对的这类麻烦,少得多。
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独享“大国红利”,很大程度还来自于语言隔阂。因为并不成功的英文教育,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自由、熟练地使用英文,这天然地将中国消费者和BAT的竞争对手有效隔离。当然,其他一些特殊原因,这里毋庸赘述。
于是,我必须“纠正”本文开篇的观点: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根本就不是中国企业界的“特权阶层”。它们实际上是,世界所有企业群体中的“特权阶层”。
因此,问题来了。既然享受了“特权”,那么就应该付出更多,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政治正确”。但不要误会我,我不是要“打土豪”或者“道德胁迫”,我只是希望中国互联网精英能重新思考他们的角色和定位。
你的“特权”是被给予的,也可能被剥夺。你拿到太多,必然要有所付出。你的付出,不是要像西方富人那样乐善好施,而是要为中国人真正的技术进步做点什么。曾经的对手已经在搞“量子计算”,这些东西可能是个概念,但你也至少搞点新意思出来。不要继续在贴吧这样的小市场上涸泽而渔了。
当然,有人会反驳,股东都希望利润最大化,既然企业原有模式成本最低、最赚钱,那么有什么理由干别的呢?新技术是个亏本买卖,理性人都不会这么干吧?—问得太棒了!
监管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互联网企业主要都是外资股东,股东有让公司利润最大化的自由。但要知道,你的自由是基于投资标的享受了“特权”的自由。那么,给予你“特权”的人,便可以和你“谈判”,这是一种政经博弈层面的“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讲,“有形的手”应该和这些互联网精英和其背后股东“议价”。要让它们在享受了“特权”的基础上,改变其运作逻辑。它们应该利用13亿人市场的巨大利润,完成技术沉淀,进而创新,成为“世界性技术巨头”,而不仅仅是“世界最赚钱公司“。
微信已经在这么做,它已走出国门,风靡东南亚。这是让人喜欢的“中国技术”,而不是让人讨厌的“中国商人”。显然,这种基于母国市场的技术创新,应该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最佳路径。从更深层面讲,这也是中国“大国战略”的一部分。
几年前,我采访深圳的一个IT论坛,李彦宏在台上参加对话环节。台下,一位“来者不善”的参会者抢到了话筒,他是一位中小企业主,对百度的盈利模式充满质疑。
“你百度就是XX,YY人家就是奔驰。”这句话,提问者大声重复了几遍,全场愕然,而李彦宏回应的声音也有点打颤。( “XX”是一个国产汽车品牌,以仿造德系车闻名,“YY”是另一家外资搜索引擎。)
不过,我并不赞同提问者发泄式的质疑,至少你应该这样问:淘宝打败过EBAY,QQ打败过MSN。请问百度,你到底打败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