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

2016-02-03 23:41:45林新典汪文来
法制博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林新典 汪文来

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党校,广东 深圳 518054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

林新典汪文来

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党校,广东深圳518054

二0一四年十一月,习近平在福建调研过程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次月,他考察江苏时正式将该思想上升为“四个全面”。“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是以既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代相结合而进行的理论创新,是该体系中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依法治国;全面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党要形成把握全局的理念,找准并优先解决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总书记还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目前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四个核心问题。[1]因此,他强调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重要的战略性举措。[2]深化改革是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可以为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法律后盾,而二者的共同目标则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3]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成果之间存在明确而清晰的发展脉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包含了诸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理论成果的缩影,同时也具备很多后者所未涉及的因素,这些因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需要,是对传统的、具有我国特征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是对我国既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承

不论是小康社会的思想,还是依法治国的理念,或是从严治党的主张都不是凭空而生,它们的产生都存在一定的理论背景,与我国既有的社会主义理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四个全面”思想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等方面与我国既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保持高度的一致,并以同样的方法论指导分析我国的实践活动。其次,后者继承了前者的理论主题,二者都将焦点聚集于发展道路、政治保证、战略步骤以及根本任务等重大问题上,并以具有时代特征的声音对此类问题作出回应。再次,二者对基本国情和战略选择的认识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比如二者都坚持“三步走”、都倡导市场经济、都强调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二、“四个全面”是对我国既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发展

“中国特色小康社会”一词由邓小平同志首提。随后,党的十八大从经济发展态势、文化软实力、民众生活质量、环境与资源利用等方面明确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对每一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十八大还从政治、经济和生态等角度对小康社会内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让人们对小康社会有了更为明确、全面、具体的认识,该举措实现了对我国既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思想的创新和完善。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到建国一百年时我国的现代化目前也必然可以实现。总书记认为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而实现该目标又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足的伟大中国梦的重中之重。该思想将全面小康与民族之梦、国家之梦相结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对此,有报刊评论认为这是我国首次将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相结合、将全面小康与民族复兴相统一,是对小康社会思想的重大创新。[4]以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为理论基础形成了“新三步走”战略部署,该部署实现了对原有的发展战略步骤的推进与完善。据此可以发现,以全面小康为基础的“新三步走”战略是对原有战略步骤思想的重大突破。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改革思想的丰富与创新

改革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抓手。习近平同志的很多讲话、演讲、批示、指示都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改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共同构建了我国现有的、系统化的改革思想,以其为首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全面把握我国国情和国际环境为基础,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作出了较为完备的布署,为科学的、系统的引导我国推行改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进一步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思想的内涵。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国家法治的思想推到了新的高度

在界定党的领导和国家法治二者关系的问题上,依法治国理论作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回答,该理论认为党的领导和国家法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上的矛盾,中国要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时刻坚持党的领导,而党在领导全国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亦必须依赖于法治。[5]习近平同志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内在辩证统一关系,他提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也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宪法和法律,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既明确了我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也充分表达了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和借助所处时代的宪法、法律或其他法律性规范。对法治理念的全新认识,是执政党在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超越,是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表现。[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理论和思想,它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基础、以社会和民众的需求为动力,为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提出了时代性的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倡导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机制,从强制登记和责任倒追的角度填补领导干部干涉具体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行为的制度缺陷,从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为法院依法审判行政案件提供保障、维持法院生效判决的权威性等方面将行政机关的活动置于法治的框架下,通过探索司法行政与司法业务分离、审判与执行分离的改革路径逐步提高司法权地位,推行非保密性事务公开制度为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较好的社会环境……这些举措切中时弊,即是对我国既有的国家法治思想的落实,亦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将我国法治建设推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建理论的有力推进和重大发展

人需要自律,同样道理,党亦需要管党。那么党究竟应当如何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便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精准的回答。因此,全面从严治党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党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就一直强调党建的重要性,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这一重大理论课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7]是对建党以来党建思想的继承与突破,该思想是党中央在近百年党建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业已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理论,促进党建思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故此,《人民日报》精辟总结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7]

目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习近平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系列讲话之中,总书记的这些论述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更体现着党建思想闪烁着耀眼的创新之光,是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中国不同时代国情相结合的表现。从当前来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相对于传统的党建理论来说具有多处创新,具有代表性的即“六论”:打铁论、补钙论、优化论、抓早抓小论、零容忍论、笼子论,“六论”从理想信念、用人原则、党风建设、反腐制度等方面对从严治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8]

从“六论”的具体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其内容不可谓不全面、思想不可谓不深邃、要求不可谓不严格、决心不可谓不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是党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对新形势、新情况作出的具有理论创新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概括,是新形势下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新的党建理论指导下,群众路线得到的更好的落实、党的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权力被逐步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9]

[1]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J].党建,2015(1).

[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

[3]习近平.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N].人民日报,2014-12-08.

[4]本报评论员.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6.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张翼.从“小康社会”到“中国梦”—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

[7]本报评论员.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五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3-1.

[8]陈志刚.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六论[J].理论探索,2014(6).

[9]王友平,赵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1).

D61

A

2095-4379-(2016)21-0121-02

林新典(1975-),男,汉族,广东揭西人,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党校教研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城市新移民问题、社区党建、社区治理;汪文来(1973-),男,汉族,安徽砀山人,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党建、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社区建设、民商法。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4:22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6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0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0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环球时报(2015-02-28)2015-02-28 1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