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靳军成
借力风投机制改变资金环境加强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来自独立焦化企业的调研报告
文/靳军成
近年来,焦化产能过剩矛盾愈发显著,大多数焦化企业的生产不能实现长期满负荷运行,企业资金越发紧张,二者相互影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经调研,用市场的办法解决企业的资金筹措,同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向化解产能过剩,是值得借鉴的长期措施。
风险投资(简称风投),是投资分析和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风险投资公司(简称风投公司),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资金运作,经过独立的投资决策平台将资金投入有潜力、可获得更大收益的企业,它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盈利能力,增强长期发展能力。
1.国际风投公司现状
在国际上,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已经从金融机构的业务中脱离出来;从风险投资公司运作资金,是企业考虑的一个重要选择,国际上知名的风投公司年投资企业50个以上,如美国的德丰杰曾年投资企业132家,英特尔曾年投资企业92家。
2.国内风投公司现状及发展潜力
在国内,风险投资评估大多仅作为银行业务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还受银行方面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将其功能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出来,风投公司的发展处于喷薄欲发的前期阶段。目前在国内的风投公司,大部分是国外风投公司(集团)在国内的分支或合资公司,如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过腾讯、搜狐等公司,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过阿里巴巴、盛大等公司,真正属于我国独资的大公司没有几家,如联想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IT、芯片、网络等领域,浙江浙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投资电子信息、环保、医药、新能源等行业。
风投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早的可追溯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部分风投公司是进入本世纪后才逐渐引入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对金融环境、筹融资氛围和投资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国际知名的风投公司纷纷选择落户,国内的风投公司也跃跃欲试,但大多是民资,国有资本的风投公司寥寥无几。风投产业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大多数风投公司对新兴的中小企业和新兴行业感兴趣,而对大中型企业和处在低谷阶段的企业采取避开的做法处理。但对于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很多行业看似整体不景气,但其中不乏具有一流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正等待合适的风投公司来发掘潜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本的大型风投公司,不失为解决目前部分国企资金困难的有效办法之一。
3.独立焦化企业的风投潜力
在众多重工业中,焦化行业是个边缘性行业、综合性行业,技术依靠性强,市场运作潜力大,发展空间宽。尤其是部分独立焦化企业,管理基础好、技术力量强,营销网络相对完善,可延伸产业链长,国际合作空间大,自营技改能力强,产品性价比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自我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旦得到足够资金支持,将会有突飞猛进发展。
分析如下。一个焦炭年产能200万吨、附带煤气净化工艺及20万吨甲醇等配套系统、投资在30亿元左右外部投融资在18亿元的国有企业,从一般的生产经营状况看,以2015年为例,因市场低迷价格下降减少利润应在1亿元以上,目前经营中的短板主要是财务费用高,年1亿元左右;还贷压力大,虽然可年提折旧1.8亿元左右,但大部分用于还贷,资金风险高,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如果能得到某风投公司的投资,不仅从目前看企业可降低成本(财务费用)迅速实现扭亏为盈,而且从长期看还增加了企业的技改发展资金(部分年提折旧),并且企业的焦油、粗苯和甲醇等的进一步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在筹资环境方面将得到根本改善,风投公司可在可控年限内得到丰厚回报,因为产业链越往下延伸,其技术难点和附加值越高。新型煤化工以生产可替代石油化工原料和洁净能源为主,主要是生产乙烯、丙烯、乙二醇、二甲醚和芳烃化合物和甲醇汽油、柴油、石脑油和燃料油及直接液化生产油品以及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高,市场缺口大,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
1.独立焦企焦炭产能的国际国内状况及分布情况
目前的焦炭产能,从国际和国内看,均过剩,且分布极不平衡。
从国际范围看,2015年底焦炭产能至少11亿吨,实现年产量为8亿吨以上,闲置产能3亿吨以上;焦炭产能分布区域为亚洲70%以上(中国60%左右),欧洲20%左右(俄罗斯10%以上),北美、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均不到10%。国外的焦化企业大部分附属于大型钢铁企业,独立焦企很少。
从国内看,2015年底规模以上企业焦炭产能为6.78亿吨左右,2015年实现年产量4.46亿吨(出口不到0.1亿吨),其中独立焦企产量3亿吨左右,约占70%,闲置产能2.32亿吨;焦炭产能分布省份为山西近20%,河北10%多,山东近10%,内蒙古近7%,河南近7%,江苏4%多,这六省区总产能3亿多吨,占近60%。
2.独立焦企在化解焦炭产能中的主导地位
从产能闲置率看,2015年底,国内约为34.22%,国外约为16.11%,欧美等发达国家不足10%;从焦炭产业集中度来说,国内的集中度较高,仅华北华东地区占比就接近50%,国外只有欧洲占比在20%左右,其他均不足10%。
造成产能闲置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产能相对过剩。焦炭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冶金燃料,焦炭与生铁的比例为0.55~0.6,生铁成本占粗钢成本的80%~90%。
粗钢产量,2015年全球下降至16.23亿吨,我国降至8.04亿吨。到2020年,全球的粗钢产量将保持基本稳定略有下降,发达国家的粗钢产量将小幅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粗钢产量将大幅上升(除中国外)。据中焦协预测,我国的粗钢消费将降至7.21亿吨,且电炉钢比例会不断提高,焦炭消费将保持在4亿吨左右。到2020年底我国将化解焦炭产能2.78亿吨,年化解5560万吨,其中独立焦企要年化解3000万吨以上,占比达60%以上。
3.独立焦企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必要性
从焦炭产能的国际分布看,亚洲多,其他洲少;中国多,其他国家少。焦炭产能的国际分布不均衡,为焦炭产能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目前的改革已经涉及深水区,中央的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措施正在逐步发挥积极作用,这从二季度开始的钢铁、焦炭和煤炭的价格止跌上扬态势上已经反映出来。但从长期看,去产能应包括两个方面工作,一个是对淘汰落后、安全事故频发、环保节能指标不达标、经营不善亏损巨大等产能的关停并转,一个是产能的国际转移。
对于我国来说,焦炭产能转移的主要企业应为独立焦化企业。独立焦化企业,如不能确定固定的钢铁企业作为长期战略伙伴,最终可能走向倒闭,如唐山佳华焦化等企业。从2015年来看,焦炭去产能的实施并不理想。2015年停产关闭焦炭产能1935万吨,但新增产能1785万吨,仅纯去产能150万吨。目前,国内焦炭产能进入一个淘汰、整合重组和新建并存的状态,焦炭去产能的措施主要是化解存量措施,在停止增量上任重道远。焦炭去产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去产能,应将“去”和“转”相结合。
4.国际上处理产能过剩的措施
从国际范围看,处理产能过剩的主要措施,去产能,除了“去”就是“转”,美欧发达国家的去产能就是很好的范例。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都成功通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将产能先后输出到欧洲和日本等国,实现了产能的成功转移;其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对焦化过剩产能也成功向发展中国家实现了转移。借此,美欧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5.我国独立焦企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对象和方式
现在中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在向环保、低碳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那么,中国应怎样通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焦炭产能的输出和转移呢?
2015年,国务院推出《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的指导意见》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以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
首先要确定国际合作的对象。具体说要先将国家确定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国家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即东盟、西亚、南亚、中亚、独联体、中东欧、东亚等65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要考察其钢铁、煤炭和焦炭产能现状和发展潜力情况,并考虑港口、贸易、结算和国家政策稳定性等条件满足程度;其次考察非(洲)拉(丁美洲)具备条件的国家;最后考虑发达国家焦炭产能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其次要在国际产能战略合作上做好顶层设计。从国际产能转移的实践看,大体分几个阶段:产品合作、产品投资劳务合作、资金技术劳务合作、技术劳务合作、技术合作;从合作领域的发展阶段看为:单一行业合作、上下游行业合作、工业系统合作、经济部门合作。从目前看,国内的产品输出规模不大。中国出口的焦炭近年都在1000万吨以下,更多的独立焦企正在参与进来,以后可能要突破这一规模。对于下一阶段的投资劳务合作,国内的焦化企业涉足很少,相比水泥和钢铁行业显得缺乏前瞻性,个别步子迈得较快的公司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河北峰煤焦化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