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利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当今高校音乐美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梁 利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音乐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它能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对国家人才的优良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主要阵地在音乐美育方面并不乐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罗列,进一步强调音乐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当今高校;音乐美育;问题;建议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音乐美育在塑造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又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研究高校音乐美育中存在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促进社会人才的培养与运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对于音乐美育不够重视
音乐美育有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开发人的智力的功能。通过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热情,并能有效地诱发人的创造性。2001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经教育部领导批准后正式出版。《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小学音乐课程的国家标准,是21世纪我国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这一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于音乐教育的关注与重视。但要使得全国高校全面践行这条改革的路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全国高校对音乐美育还没有确立一个高度的认识。
(二)周期长、见效慢、高校实施较薄弱
音乐美育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础的,如果对音乐不具备基本的知识积累,甚至不懂音乐的组成,是很难起到音乐美育的功能的。音乐美育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常识,经过长期的音乐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从基本的音乐符号开始,到能够进行音乐欣赏并对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才能影响人的身心,并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作用,从而才能使得人的素质能够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实施音乐美育,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三)师资缺乏,素质待提高
在音乐美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教学教育内容进行选择,运用何种教育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等等的问题,都应该按照音乐美育中审美原则的要求,这就使得音乐美育教师应根据教育的目的,选择好相应的音乐作品,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合理的描绘,添加音乐的渲染,再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学习情境。这就要求音乐美育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有较高超的教育能力,而且能够灵活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相当高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美的基础上,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体作用。目前,国内专门从事音乐美育方面的教师并不多,且在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上都有待提高。
(四)音乐美育课程安排不完善
作为一门通过音乐来激发人的热情,并有效地诱发人的创造性的课程,合理的课程安排及教材内容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当前国内,专门开设音乐美育这门课的高校较少,对其进行一定课时量的安排就少之又少。一般非艺术专业高等学校开设的音乐美育课都是作为选修课来安排,课时一般为学期36个学时,学生修完可获得两个学分,并且设置的课程比较单一,加上学时偏少,因此根本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
(五)音乐美育的教材缺乏
对于教材的选择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寻求一套既涵盖文化、美学,又体现音乐和其他艺术的教材更是凤毛麟角。优秀的音乐美育教材能够综合与比较的进行审美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继而纯化他们的审美,拓宽人生境界。目前,音乐美育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抽象性高,缺少感染性和形象性;对于“美”的研究较多,“育”就偏少,没有很好地应用教育原理和方法;从内容上讲,缺少对美育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探讨;与大学生心理结合得不够紧密,缺乏创新性;不够与时代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等等。
(六)监督和评估体系不完整
作为一门学校开设的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的课程,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体系有利于促进此学科的成长和发展。由于音乐美育在高校整体发展不够完善,非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对此更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督与评估体系,没能从学校管理、学生评价及教师个人角度安排相应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七)缺乏示范性学校
示范,就是起到带头先锋作用。创建示范性学校,无论是从课程的开设情况,还是教材的选择等方面,都可以有可参考的对象,各学校可以定期将本校的音乐教师送往优秀示范学校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后再根据本校的自身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此达到示范的作用。但目前,可供非艺术专业高等院校参考的学校选择严重缺乏。
(一)明确音乐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音乐美育是完整的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体现,高校必须迫切的认识到音乐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重视师资的建设。教师,是一切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主体,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水平的各项活动,定期为学校音乐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拓宽音乐教师的教学路径,保证音乐教师在业务与教育方法上都能过硬,通过音乐美育教师引导学生前往音乐神奇的国度,感受心灵的洗涤。
(三)完善音乐美育课程设立。开设当今大学生倍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有利于提高审美意识的,起到陶冶情操并开发思维能力的音乐美育课程。将音乐美育课程由选修转为必修,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使得音乐美育课程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充实音乐美育教材。对高校学生进行专门的研究,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才整理出适应本校学生的教材和教学大纲,针对不同受教育者进行调整,将音乐美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达到在接受音乐美育的同时,激活其艺术灵感和创造力,辅助其专业的学习和进步,从而得以全面发展,这也体现了音乐美育真正的功能所在。
(五)完善监督、评估机制。从教研室、教师及学生的角度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可以定期按照参与评价的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态度和效果各方面的评价,可以使个人也可以是学生集体。他人评价较个人评价而言就更为客观、严格,在此过程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评价。
(六)建立示范性学校。组织专业人员在非艺术专业高等院校建立示范性学校,引导其他非艺术专业高等院校对音乐美育进行开设与实施,从而起到示范的作用,在非艺术专业高等院校中彰显音乐美育特有的功能。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将审美教育、文明教育、艺术教育进行到底。音乐美育在高校的全面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通过对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学校秉持以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为原则,将美育全面融人学校教育生活,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力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1] 胡显章.文化素质教育与创造性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参考,2000.
[2] 徐希茅等.音乐美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蒋国忠.大学美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