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彦夕
(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浅谈音乐教育的三个层次
黄彦夕
(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中学音乐教育逐渐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较高水平的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的人格修养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音乐教育?首先应该对音乐有较深的理解。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将浅谈音乐的三个层次。
音乐教育;音乐基础;音乐表现;音乐意境
斯坦尼曾说:“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最高表现形式。不管是哪种艺术门类我们追求的都是美,这是艺术表现的核心。”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种修为,今人无不自惭。音乐,亦应该通过术、意、道三个层次的途径来得到最自然的结果。
术,可以理解为抛弃华而不实的伪装,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将音乐中的基本功做扎实。这是一个良好音乐的基石。
对于一首音乐作品的表达,是有节奏、旋律、技巧等一系列最基本的因素加上演奏者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音乐的表达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体现。其中,最基本的基本功,便可称为“术”。
组成音乐的最基本元素如节奏,如音准。而这些往往被一些音乐学习者所忽视。而节奏和音准对于进行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每种不同的音乐都有其不同的基本功,如果以打击乐为例,在打击乐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巧称为“滚奏”,“滚奏”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基本功的强弱。而基本功,正是构成其演奏高水平音乐、高难度乐谱的基础。即使是许多音乐大师,不论是平时的练习,亦或是演出前,都将基本功的联系作为个人准备的重要一环,也正是因此,音乐大师才能够毫无负担、游刃有余地将内心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
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最重要的是自身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把握每一个音符、每一节空牌、每一个力度、每一个音乐表情。如此,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准确无误、游刃有余。
意,可解释为意义、意思,可以说是音乐表现、展现出来的意义。
不论是唱歌也好、演奏也罢,亦或是平时与人交谈,一定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音乐教育亦是如此,一定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理解的水平为目的。古人云:“语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便是音乐或者说艺术的表达方式,亦表达了音乐的存在意义。
如果要表达思想,首先就应拥有思想。如果演奏家在演奏之前、教师在对学生授课之前,都不清楚、不明白自己要演奏什么、要对学生讲授什么,那表达思想还从何谈起?而思想的表达,可从理解和表现两个方面来展开。
对于音乐的理解,便是还原音乐到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经历、写下这首乐曲的背景、编曲的动机等等一系列方面。如果简单地说,便是以作者的身份去理解、演奏这部作品。只有如此才能唤起自身的共鸣。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要表达的音乐、话语之中,在演奏、讲授的时候,想作者所想,将音乐作为媒介,向人们来展示作者的思想、自己的思想。此时技术便早已不再重要,就如一个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人在演讲的时候一定不会将精力放在怎么说话上。但前提条件便是基础的积累,亦是前文提到的“术”的积累。这便是“术”的重要。只有踏踏实实地完成了“术”的积累,才有可能展现出真正意义上的“意”,否则便是无稽之谈。
表现,便是对于音乐毫无拘束、毫无拘泥的展现,而且是比纷繁复杂的人生更为夸张。人们经常说“演奏”二字,“演”在前,“奏”在后。如果能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向学生们表现出其本应该有的面目,想必才有资格称为高水平的音乐教育。
每一个人对于音乐、对于一件音乐作品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如何在一个较为合理、较为正确的角度去理解音乐作品、演绎音乐作品,做好音乐的展示和讲授,是这一个层次的关键。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提起道,似乎是一个玄妙的概念。就其一般概念来说,“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看本源的一种能力。“道”便是究竟。究竟,究其境。
而艺术的本质又是什么?恐怕无法妄作结论。但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如果能够抛开一些“不同”的因素,展现出“大同”的方面,能够调动起每一个人心中的最真诚的情感,便是一种接近“道”的层次。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展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但在这背后,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而真正的一种真诚的情感,是相同的。一些经典如《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等歌曲,为何经久不衰?因为这两首歌能够唤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感动。在听歌的同时,倾听者不仅仅是在欣赏歌曲本身,而是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内心完完全全被父爱、母爱所感动。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于父亲、母亲有着不一样的相处经历,但其中包含着的一种真诚的情感,则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这也是世上父爱、母爱的大同之处。一位音乐家、一位音乐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如此地步,便可称为“道”。
对于演奏家,如果可以让观众通过自身的演奏联想到自己类似的情感和经历,体会自己的人生;对于教师,如果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讲授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启迪其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这便是一种高水平的音乐表现,这便是一种高水平的音乐教育。
[1] 哈罗德·艾伯利斯.音乐教育原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2]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3] 施咏.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简墨.文化中国边缘话题:民乐之美[M].济南出版社,2013.
[6] 覃江梅.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J].南京师范大学,2008.
[7] 王耀华.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J].中国音乐教育,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