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冰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音乐作曲创作中的艺术性研究
王一冰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阶段,经济的发展给各领域行业的进步带来了积极影响。音乐艺术的发展也在这种环境下,不断的进步和完善。音乐作曲创作的艺术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音乐艺术创作的主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在进行音乐作曲创作时,更要突出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从艺术美学的视角展示音乐的魅力,从而真正提升音乐作曲创作的艺术水平。
音乐;作曲创作;艺术性
音乐作曲创作包括三个具体的创作环节:感受、创意和塑形。它是作曲家经过生活的历练,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客观事物进行艺术加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而塑造成形的一种艺术实践。
和其他的艺术创作不同,作曲家在准备孕育音乐作品时,通常不会以生活中的细节为切入点,而是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为基础,将自己对生活的本质和理解,融入到音乐创作中,用艺术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实质,并由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将自己对现实生活和具体的意象、自身的情感等通过音乐,转化为声音艺术,让人们用听觉来感受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涵义。作曲家再将生活带来的启示和体验转换为音乐时,还要考虑音乐的体裁、曲式等具体表现形式,所以说,在进行作曲创意时,作曲家就已经设想了音乐形象的塑造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塑形。
音乐作曲创作的塑形,不但要求创作者选择逻辑合理和具有运动感的形式来表达音乐的风格,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来创作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当作曲家完成了乐曲塑形以后,一部音乐作品也基本上完成了。不过,音乐作品的最终定型还要经过演出后的考验,还要根据听众和演奏家对此作出的建议和反应来进行修改,从而真正创作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音乐作曲创作是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音乐作曲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也是音乐艺术审美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艺术已不再是纯粹的声音艺术,它不但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音乐符号和声音进行记录,使人们在视觉上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加深人们对于音乐的作品的理解。而目前,我国在音乐作曲的艺术创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不具备科学的音乐艺术作曲创作知识
一些音乐作曲家,虽然掌握了音乐作曲创作的基础知识,对于音乐作曲的艺术性创作却缺乏专业的科学理论知识。比如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没有音域意识,不注意音乐曲调的谱写,导致音调越写越高。或是无法将歌词和作曲有机结合起来,导致词语的四声和歌词的曲线美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另外,重音安排不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歌曲本身的艺术性。
部分作曲家因为无法掌握音乐作品的风格,在进行通俗歌曲创作时,不能展示出通俗歌曲的大众化和简单通俗化,作曲过于正统,导致歌曲风格变成了严肃的颂歌,大大降低了音乐作曲的艺术性。
(二)音乐作曲创作的主题不鲜明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听众在听到乐曲后能从中感受到音乐作品表达的内在思想情感。而目前很多音乐作曲的创作主题不明确,乐句的节奏缺乏个性,大都单一刻板,各个乐句之间杂乱无章,没有联系。甚至一些乐曲的拘泥于原词,不能灵活运用拖腔和衬字来促进旋律的展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音乐作曲创作的艺术性无法体现出来。
音乐作曲创作既需要作曲者对生活有感性的形象认识,又要有理想的逻辑分析和整合能力,然后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加深对音乐作曲创作的认识,从而完善作曲创作的艺术性。而想要有效提高音乐作曲的艺术创作性,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挖掘音乐词句的内在节奏律动于旋律线
在进行乐曲创作的过程中,作曲者要先对选好的歌词,进行反复诵读,确定歌词的内在节奏律动和旋律线。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作曲者对词作者的文化背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词作者本人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站在词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歌词的精神内涵和词作者的思想情感。作曲者只有在理解了词作者创作的深层含义后,才能明确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创作出符合词作内涵的优秀曲作品。
(二)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艺术性的作曲创作
作曲者在选定了歌词以后,还要通过歌词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作曲创作。因为无论是创作什么歌曲,我们都要通过实际的生活经历,来进行构想和创造。如果要创作一些关于恋爱情感方面的歌曲,如果作曲者没有经历过爱情,仅靠想象是无法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这有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到创作过程中,将其升华为艺术的形象,才能真正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音乐作曲创作是艺术创作的构成部分,也是人类获得艺术审美价值的一种体验。音乐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呈现出艺术的美感,不仅是创作的失败,也是音乐作曲艺术性表达的失败。因此,对于音乐作曲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作曲者还要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作曲创作水平,用艺术化的形式来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
[1]梁红旗.继承传统 善于创新——赵季平艺术成就素描[J].音乐创作,2013,(05):11-16.
[2]谢力荣,庄曜.新技术媒体环境下的音乐创作及现象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3):152-158+1.
[3]夏滟洲.“总政现象”:总政歌舞团六十年音乐创作的艺术理想与成就管窥[J].人民音乐,2013,(S1):32-42.
(项目编号:11xsyk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