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雨辰(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想象力
韩雨辰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歌曲艺术离不开想象,声乐教学中更是需要想象。想象可以将复杂的技术简单化,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将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对于声乐而言,无论是歌唱技术的学习,情感语言的表达,还是歌唱教学的运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学生想象力发展为本”为理念,着重从心理学角度,以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观察为依据,总结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想象力;歌唱表演
从心理学讲,想象是产生于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他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属于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想象对于声乐演唱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声乐学习中呼吸训练、打开喉咙、获得共鸣等基本技术要求密不可分。
一般来讲,声乐演唱所运用的胸腹式呼吸,学生通常难以理解,需要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来进行启发式教学。胸腹式呼吸的状态与闻花时的状态相近,所以,在强调呼吸运用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闻花时的状态,运用闻花时平稳流畅的气息来进行歌唱。歌唱时“打开喉咙”的状态,可比喻成“打哈欠”的状态,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每个教师都有独到的教学语言和教学经验,对于歌唱状态的理解不尽相同却殊途同归。
共鸣即感觉声音出自眉心、鼻腔、头盖骨。声乐中的共鸣也分为很多种,即胸腔共鸣、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这些词语常常出现在声乐歌唱技术领域中,同时也是声乐教学技术要求的重点。因此,教学中常常用“打哈欠”“打喷嚏”等感觉来引导学生,在想象其过程中,学生就会不自觉得打开鼻咽腔,抬起口盖,寻找共鸣点。想象声音沿着口腔后岩壁向远处呈抛物线状抛出去。每个声音都在想象中的高位置发出,声音就会变得丰满而明亮、轻松又圆润。生动形象地将歌唱呼吸技巧从抽象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歌唱呼吸技巧。
声乐演唱包括了演和唱。那么演就需要情感的表达。在许多声乐作品尤其歌剧作品的演唱中,由于主人公经历的不同遭遇,所体现的喜怒哀乐自然不尽相同。例如中国著名歌剧《白毛女》,喜儿天性活泼俏皮,在经历了被迫卖给黄世仁的人生转折点后,变成了“白了少女发”的可怜人。前段的活泼俏皮与而后的悲惨遭遇注定了此歌剧在风格和情感上的转折与变化。出自于此部歌剧的《扎红头绳》和《恨似高山愁似海》的情感截然不同。演绎前者时,想象自己村头盼父赶集归来,扯了二尺红头绳,喜儿满心欢喜的模样。后者则想象被迫卖给黄世仁,受尽屈辱蹂躏逃到荒山野岭,怨天不公,怨地不仁。两者在想象力发挥的过程中,情感也就不自觉发挥,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外国作品更是如此,《卡门》《弄臣》《费加罗的婚礼》。每部作品不同人物拥有不同风格,演唱时都将人物的性格经历联系想象于自身,音乐与表演的结合就会更加自然贴切。但由于个人阅历与音乐理解不同,在作品的处理中也稍有差池,但这不也正是表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想象的魅力么?
培养学生积极的想象,是声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声乐教学中值得研究的内容。
(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基础
声乐演唱受心理的影响颇深。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更能够联系自身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基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声乐学习不同的见解,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与借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表象储备
想象是在旧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任何想象都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表象储备就越充足。因此,高度地重视对声乐学生拓展知识面,不仅扩大音乐领域的知识学习,同时也涉及绘画、文学、历史、修辞学、哲学的学习,这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三)引导独立思考、培养积极思维模式
对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加工和改造才能创造一种新形象。老师阐述的观点可以进行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理论看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教师可对于声乐作品中的某一乐句做两次示范,一次正确一次稍有偏差,进行详细、形象的解说,对的声音像“竹竿”一通到底,音色明亮如碰击瓷器。气息像“传送带”驮着每一音符自然而然带出来。让学生增强分辨对错的能力。有了积极思维的推动,想象就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范围扩大。有助于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声乐记忆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个无时不刻充满丰富想象力的过程。它不像钢琴教学,视觉形象感强烈,易于模仿,容易分辨。声乐学习则是声音传达给耳朵直至大脑,做出反应,进行加工模仿与表现。其过程更加复杂和抽象。不仅考验耳力、脑力、记忆力、分辨力,又锻炼情感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就更加体现连接“聆听”和“模唱”的桥梁——“想象力”的重要性了。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刘曼君.论声乐教学中想象的作用及歌唱想象力的培养[J].湖南:怀化学院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