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探讨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
周 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历经了上千年的推敲,如今呈现给我们的表现形式则尤为丰富,在内涵方面较为多样,在文化方面较为浓厚,其不但传承了上千年以来传统民族声乐在唱腔方面的风格和技巧,还吸收了人们对人声美感研究的果实,有效展现出中国风格与内在气质的人声表现形式。
民族声乐;传承;发展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历史文明的见证,通过各种民族语言以及本身声腔规律与参考外来人声科学定位作为发声的原理。展现出了民族的气质,体现民族个性乃至长期以来人们所建立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取向。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主要源于上世纪的美声唱法,在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民族声乐在传统与现代两个类别中展现出了发展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在上世纪初,通过在国外引进老师与留学生,逐步对我国声乐学生的理念与技能进行传授,而且通过蔡元培先生的努力,已经建立了大量音乐专业及音乐学院,将欧美音乐教育体质当作重要的参考对象,传导西洋音乐技法与知识内容,辅助于传统音乐课程。经历过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民族声乐展现出尤为活跃的氛围,在此间培养出大量的优秀词曲作家,打造出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呈现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内容,也参考了西洋唱法的音乐技能,令歌曲均具有尤为鲜明的时代内容与民族品格,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阶段,音乐家们又打造出近似于《兄妹开荒》等形式的秧歌剧,涌现出众多民族声乐歌曲家,可是因为当时正处在动荡的阶段,令音乐界不能研究民族声乐方面的学术内容,因此大多将欧美唱法作为基本内容,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一些推动作用。当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音协与中央音乐学院创办了音乐通讯部,提出全新的唱法,带动了十分著名的民族声乐的“土洋争夺”,这一理念引发的共鸣乃至实践探寻为我国民族声乐迎来了全新的生机,从而音乐界具有了融合的理念,也就是需要把中外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外来的技法结合民族气派以及地方特点,为我国民族声乐指引全新的方向。
当建国以后,中国音乐工作者逐渐拥有了时间与空间去开发传统民族声乐,透过整合与整理,持续提升民族声乐的品质,民族声乐的共性也逐渐显露出来,提升审美,在声音技巧方面注重真声,大多展现出混音,而且通过调节口语化的发音,透过声情并茂的方式呈现出生理调节与心理调节的完美融合[1]。
不存在传承也就不存在发展。古往今来,每一位优秀的歌唱家均在传承传统民族声乐的灵魂为根基持续进行提升,以此建立为自身特有的歌唱风格,打造出自身的歌唱艺术。不论是我国具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的歌唱家,还是结合了不同唱法为一体的歌唱家,均在演唱中展现出我国民族声乐在字、情、韵方面的美学体现。
(一)走多元化路线
目前,因为民族声乐的作品较为不足,在民族声乐的理念与发声方式方面欠缺正确的认知,从而令我国民族声乐展现出的腔调、声音以及表现方法大致相同,没有新意。为了改变这一单调的局势,我国声乐工作者一定要强化民族声乐理论以及声乐技巧方面的学习,从整体上掌握民族唱法的内涵,掌握所有民族歌曲的风格,令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更加丰富,加快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对民族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不断深入了解民族声乐的演唱,还需要加快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迈向更加多元的方向。
(二)依照借鉴的路线
我国民族声乐在长时间的发展当中,不但对表演、演唱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而且还传承下来众多声乐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为我国民族声乐在艺术方面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在发展当中还具有诸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比如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则无法令后人直接连接到歌唱生理运动的所有过程。在声部划分、发声体系等方面不具备系统的分析,不但令声乐教学无法建立系统的理论依据,还令民族声乐偏向于高声部。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不能符合当前时期民族声乐作品与观众听觉美感的所需,这些欠缺之处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完善造成了影响。
中国民族声乐在唱法方面参考了西方的美声唱法,这一科学的方式不但有利于民族声乐本身的持续完善与发展,还可以令其在当前时期获得良好的成果。对歌唱发声器官的掌握可以让人们更加理性、更加直接的了解歌唱运动的所有过程,中国民族声乐在参考这一理论时,不但有利于完善民族声乐的歌唱理论,还有利于民族声乐学派的创建。对美声唱法里声部划分理论的参考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以便打造出更加优秀、风格不同的演唱人才,还能够令民族声乐的声部领域更加丰富。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不但可以转变传统民族声乐在共鸣单一方面的不足,还有利于音色与音区的统一。
在培养声乐艺术人才时,需要牢抓创新培养,当前民族声乐的发展必须注重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在20世纪50、60年代时,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了民族歌手张天恩、朱仲禄等传授陕北、山西民歌以及青海花儿。上海音乐学院聘请了京韵大鼓艺人王秀卿对曲艺唱法进行传授,由民间艺人丁喜才传授榆林小曲等。并且,大部分民间艺人也将自身的演唱技巧传授给院校师生。因为民间艺人和院校的紧密沟通,打造出了众多优秀的声乐人才,而且为民族声乐的传承及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声乐教学当中,应当适时添加一些民族声乐理论与实践课程,以此让声乐学生可以透过不同层面强化民族音乐艺术方面的学习,令我们民族声乐艺术能够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2]。
综上所述,当前作为全球不同文化共存的时代,想要将我国民族声乐真正发扬光大,则需以传统为根基,持续开发和分析传统民族声乐问题,从本质上加强民族声乐的价值性与艺术性,将民族声乐多元化的风格传承下去。在实践当中持续开发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从而令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更加丰富。想要令我国的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完美融合,则需本着求同存异、相互协调的方式进行,以便令我国民族声乐与世界相结合,令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1]张世文.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J].黄河之声,2011,(16):16-17.
[2]李雪.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4,(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