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浩东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91)
声乐演唱技法和风格的辩证关系探究
池浩东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91)
声乐演唱技法和风格,是声乐艺术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对于演唱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需要演唱者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技法是风格形成的基础,而风格则是技法高度成熟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夯实演唱技术、提升综合素养、丰富舞台实践等途径,实现技法和风格的完美融合。
声乐演唱;演唱技法;演唱风格;辩证关系;融合途径
声乐演唱技法,是指演唱者为了获得美妙的音色和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法的综合。在声乐艺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很多地区和民族都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演唱技法。如西方的美声唱法、中国的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等。演唱者只有具备扎实、娴熟和科学的演唱技法,才能为完美的表现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团体或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较为稳定和倾向、作风、格调和气派。其是创作者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是区分与其它创作或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从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演唱技法是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
声乐演唱技法是声乐演唱者唯一的表现手段,也是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针对作品的表现内容、情感类型的不同,需要演唱者采用相应的技法来表现,也正是在这个技法运用过程中,演唱者会表现出一种个性化的倾向,经过一段长期的积累之后,逐渐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
(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
演唱者能够给观众以声情并茂之感,凭借着并不是技法,而是在技法运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情志和韵味。当一个演唱者的技法足够成熟后,就会自然在歌唱过程中形成以情带声的效果,将技巧转化为恰到好处的风格展示,这是技法运用的最高境界,也是歌唱的根本目的所在。
(三)过份追求技法不利于艺术风格的形成
声乐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或许是技术所具有的基础性特点使然,很多演唱者在学习期间,一味追求技术的熟练度、难度,陷入了“唯技术”论的误区,忽视了声乐艺术性的一面。比如在听到某一位歌唱家演唱高音时,便不顾个人的实际条件予以生硬的模仿,不但丝毫没有美感可言,甚至对个人的发声器官造成伤害。所以演唱技法虽然是风格形成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的途径,一味追求技术是不利于艺术风格形成的。
(四)低劣的演唱技法会影响艺术风格的形成
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也只有包含情感的歌唱,才称得上是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演唱。现实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演唱者因为过于投入,在表现激动之情时候经常唱破音,在表现悲伤之情时往往泣不成声。这就是技法不够扎实和娴熟的表现。换言之就是,其技法不足以支撑其情感表现,难以满足情感表现的需要。所以如果在演唱技法方面还存有欠缺,同样是不利于演唱风格形成的。
(一)夯实演唱技法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演唱技法,并不断的反复练习,使自己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中,一旦有了歌唱需要,所需要做的仅仅是技法有选择的运用,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一点在一些老一辈歌唱家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很多歌唱家虽然年事已高,平时甚至很少歌唱。但是在某些场合一开口,仍然能够唱出高质量的、极具个性化风格的音色。这正是得益于他们常年扎实、刻苦的技法练习。同样还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俄罗斯声乐学派。该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声乐演唱基本功的练习,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后,不管之前的演唱水平如何,都要重新进行体系化的基本功训练,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以俄罗斯声乐学派的演唱者,在演唱西方歌曲和俄罗斯本民族歌曲时,都能够予以精准的把握。所以说,演唱者应该对演唱技法有高度的重视,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并将技法练习贯穿于个人声乐生涯的始终,这将使演唱者终身受益。
(二)深入体验作品
声乐演唱是一种二度创作,演唱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当作品、演唱者两者相统一时,也就形成了个性化的演唱风格。所以对作品本体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当下很多演唱者在面对一首新作品时,并没有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体验,仅仅是从技术角度来认知,比如熟悉旋律和歌词,是不是有高音等,然后便进行演唱,这种状态下势必难以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和内涵,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无从谈起。所以应该将深入体验作品作为演唱的第一步。具体来说,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案头分析。包含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个人信息、作品的主要内容等,由此获得对作品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而不是一开始就开始尝试演唱歌曲。其次是对作品的表现内容进行想象和复现。既可以根据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唤起自己的相似经历。也可以将自己化身为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想象和联想,由此获得更加深入的情感体验。再次是尝试演唱作品。经过技术分析和情感体验之后,则可以尝试演唱作品,一方面是对之前分析和体验的验证和深化,一方面则检验自己是否还有准备不足之处。在完成上述多个环节之后,则可以进行多次的练习和演唱。一段时间过后,还应该再回过头来进行思考和分析,获得常唱常新的效果。
(三)提升文化修养
艺术修养也是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关键要素,演唱者的艺术修养越丰厚,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也就越深刻、越独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对此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先生。傅聪对肖邦作品的演绎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认可。作为一个中国演奏家,却能西方作品演绎的出神入化,风格鲜明,自然是有奥妙的。早在傅聪幼年时期,其父傅雷先生就开始引导他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即便是在欧洲学习钢琴时期也未曾间断。多年来的学习和积累,让傅聪有了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使他能够从东方文化的视角来看待西方钢琴作品。比如他将莫扎特比作中国的庄子,将肖邦比作南唐后主李煜,然后再进行了个性化的表现,由此获得了与作品本身的契合,而又与众不同的演奏效果。由此所获得的启示也是十分深刻的,对于中国声乐学习者来说,多是从小学、中学期间就开始学习声乐,因为声乐学习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在文化课学习上普遍存有不足,导致了整体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所以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和声乐有关的各种知识,或许在短时间的演唱中难以看出什么效果,但是经过多年的坚持之后,演唱者就会从更加宏大的视角来审视声乐作品、声乐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表现和风格。
(四)丰富艺术实践
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而至的,除了以扎实的演唱技法作为基础外,还需要依托于演唱者的艺术实践经历,演唱者的演出经验越丰富,也就越能表现出个性化风格。反之,如果一些演唱者仅在琴房的练习中有着良好的发挥,一到了公开演唱时就会出现紧张情绪,连正常的演唱都难以完成,艺术风格的表现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一定要多参加艺术实践。这也是针对于当下高校声乐教学艺术实践的不足而言。作为中国声乐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在艺术实践环节方面还存有较大的不足,学校和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既没有实践的意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导致实践能力不足。所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完善该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广泛参加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善于总结,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和丰富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风格。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声乐艺术的整体大发展,声乐理论研究也有了突出的进步,对声乐艺术中的很多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所论述的演唱技法和风格的关系问题正是其中之一,对于演唱质量、演唱者的个人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声乐演唱者、声乐教师等对此有充分的重视,从辩证的角度来进行认知,并根据个人实际特点和情况,努力推动两者的有机融合,在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个性化表现的同时,彰显出当代声乐演唱者特有的气质、风貌和内涵。
[1]袁文.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J].飞天,2012,(10).
[2]郑璐.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3]张清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D].湖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