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实物档案资源建设探究

2016-02-03 12:47:15
浙江档案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物档案馆云南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分布有52个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除汉族外,人数在4000以上、有固定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它们分别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满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大量各具特色、能直观体现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世俗文化的实物档案。目前,云南省档案馆及部分州已着手开展实物档案的管理及开发工作。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分散,实物档案散存现象较为严重,还没有被系统地开发利用。

1 云南少数民族实物档案资源建设现状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了大量实物档案。云南省档案馆已建立部分少数民族实物档案专题数据库,少数民族实物档案主要有:各民族男女服饰、金鞘银刀、织锦刀具、族鋩(乐器)、口弦、弩、箭、四弦、羊头琴、达比亚、笛子、口弦、户撒刀等。这些档案呈现出不同的式样特征,反映了不同民族特色,对于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收集数量不足

尽管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较其他档案类别显得数量很少。例如,云南档案信息网上展示有德昂族的实物档案2件、普米族的5件、独龙族的5件、怒族的7件、景颇族的18件、阿昌族的18件、基诺族的21件、布朗族的23件,最多的为傈僳族,共有25件;德宏州档案网展示了4件;玉溪档案网展示了3件;景洪档案网展示了1件。这种状况与云南多民族的省情并不相符。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实物档案收集力度不够。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分布比较复杂,在边疆地区分布较多,呈现交错而立体的特点。由于实物档案收集力度不够,大多数档案散存在民间,如,新平县平甸乡彝族李家荣家中保存有1顶毕摩法帽、1个保存铜制法铃、1枚咸丰通宝当十五大铜钱,以及铜制水平仪和罗盘各1个;鲁甸乡新主村纳西族青年木丽春家中保存有1700多本东巴经、2卷神路图、8幅神幛、3件法器,等等。因保管条件的局限,这些档案的安全性堪忧。第二,对实物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大多数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不懂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因此对少数民族实物档案的价值不了解,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第三,缺乏相应的归档制度。目前缺乏有关少数民族实物档案归档的规章制度或规范性文件,归档主要参照其他类别的实物档案进行。

2.2 收集类别不丰富

目前,档案馆收集的少数民族实物档案主要是:傈僳族的男女服饰、口弦、弩、箭;普米族的男女服饰、四弦、羊头琴等;怒族的男女服饰、四弦、羊头琴等;德昂族的男女服饰;基诺族的民族服饰、乐器;阿昌族的男服、户撒刀;布朗族的男女服饰、乐器等。从类别来看,主要以男女服饰、捕猎工具、娱乐工具等为主。事实上,少数民族历史悠久、生活习惯各异,相关实物档案的类别应更加丰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云南少数民族实物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第二,散存在少数民族群众手中的实物档案因种种原因没有完全交由档案馆保存。

2.3 开发利用方式简单

对少数民族实物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云南档案信息网专题库栏目只列举了9个少数民族的部分实物档案,并附有实物档案照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没有对档案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西双版纳档案信息网没有实物档案相关信息;楚雄市档案信息网“精品拾趣”栏目有彝族刺绣展览;德宏州档案信息网“珍品荟萃”栏目有4件实物展示,分别是1枚盈江设冶局印、1枚梁河设冶局印、1把户撒七彩刀、1份贝叶经;景洪市档案网展示有1件经书;玉溪档案网展示有3件少数民族字画。可见,开发利用非常少。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少数民族实物档案资源建设的制度规范;二是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缺乏懂档案业务和少数民族历史的复合型人才。

3 云南少数民族实物档案资源建设策略

3.1 建立专门的工作法规及标准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档案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议根据少数民族的特性,建立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工作暂行条例或相关工作标准,规范少数民族实物档案工作,明确工作责任主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云南省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州在制定“示范单位认定标准”中,将少数民族实物档案工作作为加分项,如,楚雄市制定《楚雄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认定标准》,其中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有除文书档案之外的其他门类不同载体档案的,如实物档案加1分”;“及时收集归档各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如实物档案(奖状、奖杯、证书、锦旗、奖牌、名家字画、公务礼品、印章等)得2分”;“各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均已规范化整理,无零散文件积存现象,实物档案得1分”;“积极主动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经过规范化整理的各门类载体的档案及目录,无拖延移交现象,实物档案得2分”;“建立有各门类不同载体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并实现计算机检索,实物档案得1分”。

3.2 加大工作支持力度

第一,主动向领导提出少数民族实物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争取政策支持;第二,及时报告建设所需经费,争取财力支持;第三,实时向领导汇报建设进度,获取相关的物力支持;第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实物档案管理人才,提供人力支持。建设少数民族实物档案,需要一批懂档案管理并深谙少数民族风俗的人员,可在大学开设相应特色专业或方向,以及开展职业培训等。

3.3 做好少数民族实物档案收集工作

第一,接收。档案馆按照相应的归档制度无偿接收应归档的实物。第二,征集。档案馆通过协商、接受委托、动员捐赠、拍照等方式向不同所有制的单位或个人收集实物档案。第三,征购或购买。档案馆向不同所有制单位或个人计价收购珍贵的实物档案。第四,寄存。档案馆接受相关单位和个人委托,代为保管一些重要而珍贵的实物档案。

3.4 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第一,开发或购买少数民族实物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要能兼容大多数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第二,对少数民族实物档案进行拍照或录像,并上传至档案管理系统中,配以中文、英文及相应的少数民族文字进行影像说明,以此避免实物档案在提供利用过程中受损,并提高档案的知名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3.5 积极开展编研工作

可由熟知少数民族文化的专家或学者作编研选题,据此提炼实物档案信息并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可开展跨学科研究,寻找档案学与民族学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李光灿.云南少数民族人口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2]华林.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李国文.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调查与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4]霍振礼.实物档案的崛起与档案定义的表述——兼与李恕德、陈永斌同志商榷[J].档案学通讯,1993(5):25-27.

[5]王先发,康蠡.反思“实物档案”本质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J].档案管理,2011(6):16-18.

猜你喜欢
实物档案馆云南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26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41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浙江档案(2017年10期)2017-03-31 06:27:31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