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语言的心理机制

2016-02-03 07:08:41邓丹彤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音调演唱者音色

邓丹彤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谈声乐语言的心理机制

邓丹彤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语言具有复杂的心理机制,语言和大脑的不同部位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语言的心理机制,对理解语言加工的过程和语言的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声乐语言;思维;动作;音调;响度;音色

从语言形态来看,一句不同的话,一句不同的歌词,都分别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如表达喜悦的、表达忧愁的,甚至是表达痛苦的情感等等,诸如此类的情绪和情感,明确告诉我们,声乐语言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

一、语言与思维

声乐艺术语言同思维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个问题是声乐演唱的一个中心问题。事实证明,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句歌词都是演唱者去认知、去理解某种思想情感的诱导和启迪,它诱导和帮助演唱者的思维反应。同时字、词和句子也是一种忙存在演唱者记忆中的信息,这些已有的信息同其他信息都有相互联系,并产生影响思考、分析、表演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作用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表达新信息的字、词和句子能作为一种信息和资料,同相关的视觉与语义联系起来,从而影响分析、理解和记忆;第二,字、词和句子对一个新观念、新思想、新认识,能直接产生“灵感”;第三,字、词和句子可以从演唱者的记忆中诱发出一种本人未曾经历过却有其“真实感”(通过联想和想象),并影响思维去分析和理解歌词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对于演唱来说,歌词既是思维的表达方式,又是促进思维的一种工具。

二、语言与动作

说、念、读、讲都是动作,然而人的一切行为和动作都是个人心理意识的外化,具体地说,是演唱者的外在表现(表演)。可见,歌唱语言是思维的双向活动,既是歌词引起思想情感,又是演唱用思维、意识驱使语言动作,这就是演唱者的责任,即通过声乐艺术语言,把艺术情感表达给听众,并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

读字动作,简单归纳为:咬、吐、喷、弹。咬字动作就是经过唇、齿、舌、牙、腭 语言器官,把字咬成不同的姿态。吐字动作就是把已咬好的字吐出去,不要包在口腔里,吐字动作是通过开、齐、摄、合的口形完成的。喷字动作就是把双唇阻挡气的字,按着节奏要求,迅速果断、真切有力地喷发出去。这类字叫做“喷口字”。弹字动作就是把舌尖音、舌前音等字,清晰有力地弹出去,决不是似是而非、马马虎虎。很多初学声乐的人往往都是唇、齿、舌等语言器官消极懒散,因而在演唱时动作松懈,歌词模糊不清,使人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字、唱的是什么情。这些人殊不知,动作的幅度、强度、力度恰恰就是情绪和情感的外在表现。

鉴于上述原因,建议初学声乐的人首先注意唇、齿、舌、鼻等语言器官动作的基本功训练。

读字动作对歌唱与发声有突出的调控作用,读字的动作做得恰到好处,直接对歌声共鸣、歌声音色、歌声位置等都有调控作用,如把“阳”(yang)字读得恰如其分,不仅会获得清晰的字,而且还会获得鼻头腔共鸣和声音的高位置。古人云: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正是读字动作对声音的调控作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字里有声,字里有情,字里还有气。字好比是形,声好比是影,因为“形影不离”,故字声也不能分离。字与声同生死共存亡,没有字就没有声,就像没有形,就没有影是一个道理。字里有气,要是读不好字,气也就不够用,通过阻气把字读得恰如其分,会节省很多气,感到气很充足。字里有情,读字动作不仅对发声有调控作用,而且对情感表达也有重要调控作用,如字读得轻重直接影响情感的深浅。

三、语言与音调

声乐语言的音调是典型的一种“心理量”。音调的变化是受心理支配的,当主观意识要把某个字、某个词的音调提升时,语言器官就会自动加大应有的力度,而去达到所需要的髙度。同样道理,降低某个字、词或句子音调,语言器官也会自动调整力度,以达到所需的音调。实际上,音调受情绪和情感心理意识控制,即一定的情绪和情感对应一定的语言音调,或悲伤的音调,或喜悦的音调,或惊喜的音调,或恐惧的音调等等。在小说里面查证,至少有几十种语言的音调,如调皮地说,开玩笑地说,心不在焉地说,认真地说,愤怒地说,命令地说,抱怨地说,恳求地说,爱抚地说等等。这些不同的“说”,各自具有不同的语言音调,其表现情绪和情感都十分准确。声乐艺术语言更是如此,有的歌曲需要充满爱恋的情感去演唱,有的歌曲需要充满愤恨的情绪去演唱,还有的歌曲需要用谐趣的语言音调进行演唱等等。

四、语言与响度

演唱与发声、讲述与朗诵,用气力大,声音就响亮;用气力小,声音就不响亮。这个问题虽有些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语言响度就是演唱者主观意识的反应,换言之,响度是声波强度的心理反应,也是一种主观愿望外化。

五、语言与音色

歌唱家和语言学家共同认为:音色是每个人声的色彩个性。声乐艺术语言音色的个性取决于字的声母和韵母,从声母(辅音)到韵母(元音)的转移称为发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字的泛音由少增多,当韵母处于稳定状态时,泛音最多,声音也最响亮。每个歌唱家、艺术家都有自己特有的发声过程,因而产生了千姿百态的不同语言音色,即使同一位歌唱家或艺术家,由于运用不同发声过程,也会产生不同的语言音色。

总之,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或称符号、信号)。声乐艺术是情感的产物,更具体地说,是演唱者用声乐语言表达内心的艺术情感的。

[1]王冬弘.论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差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邹淑珍.浅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J].甘肃高师学报,2004(03).

猜你喜欢
音调演唱者音色
春的呼唤
新航空(2024年3期)2024-06-03 22:25:26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艺术家(2022年7期)2022-11-22 09:48:39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黄河之声(2018年15期)2018-01-27 14:02:32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大众文艺(2017年13期)2017-03-11 11:36:52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学与玩(2017年6期)2017-02-16 07:07:16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5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