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原春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创新探析*
苏原春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舞蹈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舞蹈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舞蹈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创新
传统的舞蹈教学,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在新的时期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舞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舞蹈教学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带动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领会舞蹈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对舞蹈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舞蹈的美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舞蹈教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艺术教育领域,舞蹈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对舞蹈教学都比较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方面,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的舞蹈教育课程,但是,舞蹈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程,不仅课时比较少,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舞蹈教学只是流于形式,作为一门艺术,舞蹈的美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舞蹈教育不仅关系着舞蹈技能的训练,舞蹈教育还与美学、心理学、形态艺术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教学应该与美学、心理学、形态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在舞蹈教学中,要完善艺术教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舞蹈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再次,在舞蹈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扮演者观众的角色,参与意识比较弱。虽然舞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行为,然而,舞蹈教学与普通其他学科教学不同,舞蹈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舞蹈学习的基础,真正好的舞蹈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获取舞蹈知识的基础上,寓认识于训练,提高舞蹈技能。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差。舞蹈是一门艺术,学生掌握舞蹈技能,学好舞蹈这门艺术,舞蹈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好的舞蹈老师,对于增强其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要学好这门艺术,舞蹈老师专业素养必须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师专业素质影响,舞蹈教育效果一直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优秀舞蹈老师不仅自身具备很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能够将专业知识更好的交给学生。在舞蹈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基础比较弱,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力相对较差,主动参与意识差,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的基本功训练,必要的时候,采取强制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逐渐养成勤奋训练,自觉学习舞蹈的好习惯。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舞蹈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掌握舞蹈艺术,适应舞台表演。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课堂与舞台相一致,舞台是检验舞蹈教学的成果的有效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课堂与舞台相一致,在实际表演中,学生容易出现怯场等问题。日常训练再优秀,如果舞台上怯场,也会影响舞蹈效果,无法得到大家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学习舞蹈的兴趣。
(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价值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舞蹈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培训教育,更是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舞蹈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对于舞蹈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既应该掌握扎实的舞蹈功底,还应该熟悉音乐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舞蹈以及活动策划的能力,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通过舞蹈表演,完美的在舞台上展示出来。所以,只有培养目标明确,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舞蹈人才。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舞蹈课程。首先,要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舞蹈学科。课程安排上,要由简到繁,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这样才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即兴的舞蹈练习作为热身运动,避免由于单一枯燥的的练习,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些生动新颖的小设计,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增加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实践对于提升舞蹈教育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不仅可以扎实基础,使学生将自己所学化为所用,艺术实践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怯场心理,提高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艺术实践是磨练技能的大好机会,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很好平台。在这方面,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舞蹈社团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机会进行自我展示。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舞蹈大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种方式的实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学校定期组织一些舞蹈大赛,并进行评选,优秀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学分。这样,学生参赛次数增多,舞台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学生不仅可以自觉的进行基本功训练,还可以提升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除了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到企业、社区、小学、幼儿园等等场所义演,在社会环境中锻炼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训练,不仅学生舞蹈技巧会获得提升,还可以有效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身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创新,要以实用性为原则,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建设更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舞蹈教学课程结构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刘秀明.当前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改革对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 王睿娇.舞蹈教育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音乐时空,2015,09.
广西独立学院应用型舞蹈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16JGB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