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超庞宇峰
(1.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市直幼儿园,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让地方性音乐文化走进幼儿园*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
常超1庞宇峰2
(1.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市直幼儿园,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随着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的出台,越来越多的音乐研究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意识到音乐教育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幼儿教育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地方性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契机与空间。
地方性音乐;传承;幼儿园
地方性音乐一般是指一个地方代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地方文化,它源于生活,有着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能体现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财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受蒙古族民俗、民风的深远影响。在漫长的岁月中乌兰察布市以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地方音乐文化,察哈尔民歌、民族舞蹈、曲艺、马头琴、蒙古宫廷音乐等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此外,由于乌兰察布市与河北、山西省交接,受不同地域的风俗民情及音乐文化因素的影响、渗透与融合,还形成了爬山调、东路二人台、门楼调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多年来在内蒙古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保护下,乌兰察布市地方性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无法摆脱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随着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的出台,越来越多的音乐研究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意识到音乐教育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幼儿教育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给地方性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与空间。
传承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来音乐文化的巨大冲击,地方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威胁,甚至濒临失传的境地。如果依然维持现有的传承模式,那么地方音乐将会与人们的思想生活越来越远,最终消失。所以,要改变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现状,一个行之有效办法就是培养爱好者和继承者。
幼儿发展:在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对构建新一代人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定位及各种精神气质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从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地方音乐,接受地方音乐文化熏陶,让幼儿从小浸润在地方音乐文化的养分中成长,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开阔音乐视野,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幼儿从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更对我国地方性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教师发展:学前儿童教育的工作者,肩负着奠定祖国未来接班人根基的重要使命。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前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让幼教工作者参与本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可以激发幼教工作者对地方音乐的热爱和使命感,更对幼教工作者的音乐素质和修养带来进一步提高。
教育发展:让地方性音乐文化走进幼儿园,使长期被忽视的地方性音乐文化渗入学前音乐教育主流,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弥补幼儿园现有音乐资源不足的现状,极大的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资源,同时也对形成幼儿园音乐教育本土特色化,乃至推进我国民族艺术教育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地影响。
乌兰察布市共有幼儿园97所,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对集宁区以及周边地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幼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使我们对乌兰察布市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地方性音乐文化传承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
(一)幼儿教师对地方音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地方音乐缺少历史、文化、价值的了解,更缺乏传承的责任感,即使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身上也很难发现民族音乐的烙印。尤其在现代外来音乐文化的剧烈冲击下,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二人台、爬山调、门楼调等民间艺术很土且不入主流,只有小部分幼儿教师较擅长蒙古族歌舞,但对察哈尔歌舞的了解也比较浅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很少触碰。
(二)地方性音乐教育的实施情况不理想。在幼儿园音乐课程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外经典儿歌、经典器乐曲和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汉族主流文化。由于地方性音乐资源收集渠道不畅通和教师缺乏将其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导致在具体的内容选择、音乐活动的组织、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实际运用少之甚少。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地方音乐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但要让地方性音乐文化真正走进幼儿园被幼儿所接受,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民族感情为出发点,在学习内容、方法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一)挖掘、筛选适合学前音乐教育的素材
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从幼儿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出发,充分挖掘地方音乐的优势,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从现有的资源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健康的、通俗易懂的内容作为音乐教育的素材,渗透到幼儿音乐教学中。
(二)渗透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多个环节
在音乐欣赏中渗透。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这一有效途径,通过马头琴、笛子、四胡、扬琴等乐器的介绍,以及察哈尔歌舞、器乐曲欣赏,二人台戏曲欣赏等内容,让幼儿接触地方音乐的各种形式和作品,丰富幼儿的视听感受,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充分调动幼儿后续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在舞蹈中渗透。察哈尔舞蹈久负盛名,通过舞蹈体现出蒙古族人民纯朴、热情、豪迈的气魄。舞蹈教育又是实现全面启蒙幼儿艺术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抓住幼儿喜欢模仿、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察哈尔舞蹈进行改进并且降低难度去学习,让幼儿亲身体会察哈尔舞蹈的精髓。
在唱歌中渗透。察哈尔民歌风格独特,用蒙古族语言演唱,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沉婉转;东路二人台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用方言演唱,有念白、走场、动作的表演。在教学中可根据幼儿语言发展水平、音域等特点,选择察哈尔民歌和东路二人台作品中节奏简单、曲调容易的曲目,或将歌曲进行加工、改编,再或节选其中几个乐句的方法来让幼儿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更加深了幼儿对本地蒙汉文化的了解。
在律动中渗透。在律动活动中,以察哈尔歌曲、阿斯尔器乐曲等作为音乐素材,从察哈尔舞蹈中提炼出能激发儿童律动欲望的基本动作,让幼儿通过身体的舞动去体验音乐,感受察哈尔文化的魅力。
在奥尔夫教学中渗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目前被广泛关注、应用的一种教学法,主张从本土文化出发的教育原理,把握本土化这一契合点,以地方音乐作为素材,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创造灵活多变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奥尔夫音乐与本土音乐融合,相互促进。
总之,让地方音乐文化走进幼儿园是一项具有根基意义、传承意义的工作,需要学前教育教研工作者的长期关注,更需要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把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的地方音乐资源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切实的将我市灿烂的地方性音乐文化艺术传承、弘扬。■
[1] 龙慧.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陈阳.基于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徐晓勤.以民族音乐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考试周刊,2014.
常超,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内蒙古集宁师院幼师学院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庞宇峰,女,内蒙古丰镇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市直幼儿园教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2016年集宁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jsky20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