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君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浅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艺术影响
王英君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极具音乐表现力,能够较好的诠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声乐钢琴伴奏,是钢琴众多演奏形式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在声乐演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学者都对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联系做过相关的理论研究,但多是对于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如何合理的配合等方面的研究,本文试从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相互之间的关联,来分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艺术影响,以便在实际演唱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将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演绎作品提供一些可作参考的依据。
钢琴伴奏;声乐演唱;艺术影响
钢琴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其独具特色的音质使得它既可以作为独奏乐器,又可以作为伴奏乐器出现。钢琴伴奏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加完美的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欣赏者,因此,在声乐作品的表演中,钢琴伴奏具有和声乐演唱应该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钢琴伴奏不仅仅推动了歌唱的表演,更是利用钢琴丰富的表现能力来推动整个作品的进展,并将钢琴独具魅力的音乐表现力与演唱者的声乐技巧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刻画出来更为具体的音乐形象,从而烘托出作品想要创造的音乐氛围,通过两者的结合,共同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目前,钢琴在各类音乐院校中的使用率非常高,由于钢琴对于声乐演唱的辅助是不可缺少的,钢琴伴奏者自身的音乐素养、钢琴演奏的能力以及对于作品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对作品的演出效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音乐能够表达人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状态,是审美意识特殊的表现形态。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具有普遍联系性的,任何两种事物都具有联系。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无法只依靠歌唱者的声音来表现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而加入钢琴伴奏,可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能够让作品的音乐形象更加饱满,让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在感情上、心理上获得满足,同时,让欣赏者随着音乐的进行受到感染而进入到特定的音乐情绪中。
钢琴伴奏这门艺术远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由佛罗伦萨歌剧乐派创作的声乐作品中就有用古钢琴伴奏的段落,这一时期的钢琴伴奏仅仅采用一些简单的和弦,简洁明了。如卡契尼的《圣母颂》中就有运用数字低音以及柱式和弦为主的钢琴伴奏部分,和声织体非常简单,这也为巴洛克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条件。巴洛克时期大批阉人歌唱家纷纷涌现,他们将歌唱技巧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巴赫与亨德尔等音乐家家通过丰富多彩的和声技法,谱写了大量优秀的伴奏作品。进入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贝多芬等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在继承前人优秀的音乐技巧的基础上,又创作了符合时代潮流、具有独创性的复调创作手法,这种西方音乐写作技法在和声中的运用,将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标,更为自由,这一时期将钢琴伴奏的地位推至顶峰的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舒伯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他将歌曲与诗歌相互融合,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为他的作品增添了诗一般的梦幻色彩。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伴奏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这一时期的钢琴伴奏不再仅仅作为烘托歌唱情感的表现,而更具有独立性,这一时期之后的许多音乐家受到启发与影响,都在艺术歌曲的编创中更加精益求精,有些钢琴伴奏的难度甚至超出了声乐演唱,宛如一部钢琴独奏曲,提高了钢琴伴奏的地位。如拉赫玛尼诺夫的《春潮》,这首声乐作品的钢琴部分贯彻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原则,在和声的运用方面丰富多彩,对于钢琴伴奏者的演奏技术要求也尤为高,极具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的演唱能力固然占主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钢琴伴奏者的能力对于演唱者的演出效果与表演深度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音乐思想传入中国,中国很多作曲家也开始涉足艺术歌曲以及钢琴伴奏的创作,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如《我住长江头》、《铁蹄下的歌女》等等。现如今,钢琴伴奏的地位随着时间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不仅仅作为声乐学生的必修课程,甚至在各大声乐比赛以及声乐歌唱的音乐会上,钢琴伴奏,尤其,正谱钢琴伴奏的地位已经非常重要了。由此可见,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已经不仅仅是陪衬,更是对演唱者演唱水平的考验。
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是紧密联系的。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对立面,但也都有其统一性的,在声乐作品中,歌唱与伴奏也是有着自己特殊的地方,同时也相互依赖。如何正确处理钢琴伴奏与演唱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声乐表演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是我们需要好好把握的。
每一部声乐作品都包含不同的内容,其要传达给听众的感情也就有所区别,其表演以歌唱为主,多以歌唱者的声音为主,但人声并不是唯一的主角,有些时候在某部作品的某个段落,由于作品内容的需要,也会让钢琴占主要地位;有些作曲家在创作时,为了使音乐更加鲜活,会设计钢琴与演唱者如同问答形式的表演,两种声音交替进行,犹如两个人在对话,将作品形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就像鱼儿不能脱离水而存活一样,共同扶持才能表现出感动人心的作品。现如今,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在声乐作品中已经具有相当的分量,观众在欣赏音乐会时,不仅会将鲜花与掌声献给演唱者,同时也不会忽视钢琴伴奏者的精彩表演。
声乐演唱离不开钢琴伴奏的烘托。从旋律上看,这两种表演艺术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在学习与练习的中,有时我们会感觉歌唱者的音高与钢琴伴奏的音高不匹配;有时会出现二者配合的过程中,某个音值的长短有所偏差;还有的时候也会感觉钢琴的声量过大而盖住了声乐演唱者的声音,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整部作品完成的效果。在情感的表现上与意境塑造方面,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紧密联系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中国作品《文成公主》,当演唱这首作品时,演唱者应仔细揣摩歌词第一段主人公文成公主穿越风沙雪雨,远嫁千里之外的神秘之邦,内心的忐忑不安、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的心理,演唱出文成公主的心境变化。更要体会作品歌词中包含的深意,表现出歌词第二段文成公主用自己的才智、慈悲受到藏人爱戴,而她的事迹也被传唱至今,这种大气蓬勃的情绪波动。而钢琴伴奏在这部作品中对于情绪的推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作品的引子部分,钢琴伴奏者应仔细体会作品的内涵,一系列的切分音应奏出送亲车队的马蹄声,紧接着的八度主旋律进行,演奏者应演奏的激情澎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出作品的主题部分。进入主题部分时,演奏进入舒缓阶段,犹如叙述故事一般缓缓道来,高潮部分再澎湃起来。整体的演奏应注意层次分明,一步步将情绪推向至高点,最后的高潮部分将文成公主的大爱扩展开来,极具感染力。如果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都能够很好的把握这首作品的内涵与情绪的渲染,自然的使情和景交融,就能够在观众脑海中呈现一幅史诗一般的壮阔场面。
在声乐作品的音色方面,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应做到既相互独立,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和谐融合,共同发展。例如中国作品《大江东去》中,钢琴伴奏的主题为表现大江东去的壮阔豪迈,应演奏的大气磅礴,音色明快亮丽。与钢琴伴奏的音色不同,这部分的演唱音色应柔和却又饱含力量,从整体来看,表现的情感都是统一的。
在音乐艺术日益繁荣发展的当前,声乐钢琴伴奏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它对于声乐演唱有其重要的艺术影响力。
由于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有所差别,不同的音乐塑造出的音乐形象也各有差异,而音乐形象在音乐作品的表现中尤为重要。钢琴极具音乐表现力,其音域宽、音量变化幅度大,可以形象的将很多乐器的音色透过钢琴表现出来,作曲家们利用钢琴的这一艺术特点,运用富有想象力的创作手法对钢琴伴奏进行编配,塑造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例如,中国作品《梅花引》,其钢琴伴奏部分简洁明了,旋律流畅优美,前半部分犹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伴奏轻柔缓慢,后一部分为高潮部分,伴奏伴随着歌唱情绪的热烈,力度加强,将情绪烘托到极致,将一支梅花独自傲立悬崖边的风姿展现的淋漓尽致。事实上,高潮部分是最能检验钢琴伴奏者专业水平的部分,当演唱到高音区时,由于声音位置过高,声音会显得单薄、尖锐,这时如果钢琴伴奏者利用钢琴配合演唱者的歌唱将情绪宣泄的非常默契,这首作品就能表现的非常精彩,因此,从这一角度看,钢琴伴奏者在表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声乐作品多是作曲家借音乐来抒发感情的产物,因此,如何准确的把握住作曲家塑造的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对于作品的演绎至关重要。而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特点仅靠人声的表现还是略显单薄的,钢琴的加入能够避免演唱者声部的单薄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象化,以便演唱者能够更加迅速、精准的在歌唱的过程中进入人物的角色,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例如聂耳创作的艺术歌曲《梅娘曲》,表现的是主人公梅娘只身从南洋赶回祖国,见到心上人重伤昏迷不醒,醒来后却失去记忆的痛苦心情。钢琴伴奏应分清层次,将梅娘每一阶段的心情变化都表现出来,使作品更加具体,悲伤却不绝望,配合演唱,在如泣如诉的悲伤中将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从某种角度来看,钢琴伴奏对于声乐表演在意境方面的烘托作用非常关键。由于钢琴极具音乐表现力,它可以通过各种创作技法来塑造一个适合的表演环境,通过这种意境更好的诠释作品的内涵。钢琴伴奏还可以帮助演唱者在舞台上转移紧张的情绪,更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从而能够深情歌唱。例如黄自的《春思曲》,主要表现一位妻子对恋人的深切想念,其中,钢琴部分为这首作品的意境描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深化作用。歌曲的引子是以舒缓的柱式主和弦为主要的伴奏形式,这段钢琴的力度整体都处于弱奏,用来模仿细雨滴落的声音,塑造了一幅“潇潇夜雨”的萧瑟意境,伴随这这种伴奏织体塑造了夜雨场景,宛如看见年轻的少妇倚靠窗边,眼望窗外的细雨,暗自诉说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愁闷。而中间部分伴奏变成流畅的旋律,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于两人相处时甜蜜生活的怀念,越发的衬托此时的孤单与愁苦。
在声乐表演中,歌唱是其中的主体,钢琴伴奏虽有陪衬的成分但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们在声乐表演中是一个整体。现如今,声乐钢琴伴奏已经成为了一门单独的课程,作为每一门声乐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看似简单,却是一门饱含深意的艺术,在越来越多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它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能够对于作品的本体做宏观的推动。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钢琴来接收情绪变化的信号,同时利用所接收的信息对自己的歌唱方法做细微调整,将钢琴与人声完美融合,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获得听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共同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1] 裴娜.论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J].时代文学,2008,06.
[2] 张红霞.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J].苏州大学学报,2008,05.
[3] 徐颖.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契合的艺术效果分析[J].黄河之声,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