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栋
刘迎秋: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还受聘于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在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期货交易等理论领域建树较多。
面对经济持续下行、诸多行业面临周期性衰退等问题,中国经济政策该如何调整应对?是从立即见效的需求入手,还是倚重似乎“远水难解近渴”的供给管理?
2016 年,是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其发力点是聚焦供给侧改革,在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双月座谈会”上,《中国民商》就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以及“供给侧改革对民营企业意味着什么” 等话题,专访了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刘迎秋教授。
《中国民商》:一段时间以来,“供给侧”这个字眼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改革”成为2016 年宏观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变化, 那么在您看来,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刘迎秋:过去学术界很少从供给侧或需求侧这样一个“侧”角度讨论供求及其总量关系。早在2015 年9 月份前后我就听到有人使用这个概念,起初我也感到很费解。因为,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供给和需求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两大基本要素、两个基本方面、两类基本构成,没有无需求的市场,也不可能有无供给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少了哪一方面都不叫市场,少了哪一类部门都不叫市场经济。
为什么现在特别强调“供给侧”呢?是不是因此就不讲供求关系及其二者间的平衡了呢?“供给”可以是观察经济运行问题的一个侧,“需求”也可以是观察经济运行问题的另一个侧,但二者是相互联系、最后是必须求得平衡的。如果二者不平衡,就表示市场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
《中国民商》:健康的经济状态下,供给和需求应当是一种动态平衡。供给过多,或需求过多,都说明经济运行出现失衡。这就需要“宏观调控”来顺势调节。那么现在强调增加有效供给,核心是要鼓励更有效的生产吗?
刘迎秋:是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此就可以对“需求侧”有任何忽视或轻视。2015 年1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他不仅特别强调指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加强”这样一个艰巨而重要的历史任务,而且还特别指出了“同时” 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这一基本要求。
供给和需求两侧均是不可偏废的。兼顾供给和需求、从宏观上强调供给与需求间的平衡,是1929 - 1933 年大危机后经济理论研究深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在此之前,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高度重视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但其立论前提是自由竞争,核心机制是均衡价格,基本分析和阐述方法是局部均衡,主要结论是“供给会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1929 - 1933 年的大危机打破了这个支配经济学家上百年的“萨伊定律”即“教条”,并由此成就了支配和影响市场经济国家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长达40 年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通过揭示“三大心理规律”,阐明了“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总供求失衡的原因与机制,得出了“需求会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新结论。凯恩斯的这个结论是革命性的。因为它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证明了没有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财政的适度扩张(赤字)与收缩(税收),一国经济走出衰退或过度繁荣虽然不是不可能的, 但一定是十分困难的。由于“需求”属于短期管理与调控范畴,“供给”属于中长期管理与调控范畴,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供给与需求割裂开来、甚至孤立起来,“忽视”或小觑“需求”、过度强调“供给”, 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短期增长与长期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从而是误国、害民的。
大家已经注意到,到2015 年11 月为止,我国PPI (生产者价格)已经长达45 个月负增长了,最高时甚至超过了- 6%。CPI(消费者价格)也已将近两年低于3%、甚至持续低于2% 的水平。学术界一般认为,连续6 个月以上的物价持续下降甚至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有人说PPI 持续40 多个月的负增长,集中表现为“生产领域的通货紧缩”,是不碍大局的。也许这种把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区分开,突出讲生产领域的通货紧缩、忽视消费领域的通货紧缩的观点,可以找到某种市场,但不可忘记,一旦生产领域通货紧缩长期持续,最终必然导致消费领域的通货紧缩,或者说,消费领域最终也将难逃来自生产领域通货紧缩的劫难。
还有,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尽管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两者都会伤害国民经济发展,但一个经验性结论是:通货紧缩对经济生活的危害要比通货膨胀大得多。尽管在短期内通货紧缩可能会给消费者购买带来一定“好处”——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但在中长期内,消费者、特别是原本在岗的劳动大众则很可能因企业生存遇到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而导致自己的收入下降或被迫下岗, 个人原有的消费能力将因此大幅度下降或者完全消失。因此,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通货紧缩的管理与调控。
《中国民商》:为什么现在特别突出强调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呢?
刘迎秋:首先是因为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体、从国家层面到城乡居民个人层面、从发达经济体到发展中经济体,需求结构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绝大多数国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传统的大众一般需求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持续下降,迫切需要新的供给生成并由此创造更多更新的需求。国际,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持续乏力,以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为标志全球经济大衰退和大萧条已持续8 年。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虽然给美国经济注入了一定活力,美国政府也开始从阻止中国企业进入转向鼓励支持进入,但欧美一体的经济衰退大势未改,我国产品出口需求必然继续呈现下降态势,从而也要求我国产品出口结构做出大力度调整。其次是因为“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还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这里所说“供给体系”,当然要包括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但比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更重要的, 一是基本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供给,二是广义经济技术暨全要素生产率的供给,三是政府管理、宏观调控以及经济体制机制的供给。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 上述几个方面的供给,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也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效率上,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但相对于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而言,它们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滞后或严重滞后,迫切需要突出推进和深化这些方面的改革。
《中国民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应该是中国经济新常态调控思路的重大创新,在您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应转向哪里?
刘迎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体制机制。其次要在切实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上做好我国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再就是要着力清除各种妨碍有效要素市场形成及其效率提升的政策壁垒与部门掣肘。还要着力于提升和累加生产要素的技术含量,特别是人力资本的质量与效率,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新材料、新机器、新设备的技术嵌入与提升。同时要大力探索和推进有助于促进以人口城市化为根本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及其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更要沿着“创新发展”的大思路,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使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向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使用性能方向发展。还要积极探索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政策着力点技术和工具运用技巧,如此等等。
《中国民商》:对广大民营企业而言,他们更想了解的是, 企业如何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机遇?
刘迎秋:至少如下三个方面是需要民营企业给予高度关注的。第一,民营企业一定要跟上结构调整的大潮,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自身技术改造力度。最近一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发生的专家咨询费都可以计入企业成本这样一种学术界论证、呼吁多年未能得到具体落实的政策内容等等。对于广大民营企业来说,一定要抓住、用好这些政策,切实加大企业技术更新、改造与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力度, 以此大幅度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要密切关注正在全面深化的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规律的内存要求,正确选择合资、合作、重组与并购对象,积极投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通过资本运营,更好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力。
三是要从小处着眼、特处着手、优处着力,积极探索, 努力使企业在专业化市场竞争中独占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