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

2016-02-02 15:47:58张仁广王芦宵
法制博览 2016年28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网民受众

张仁广 王芦宵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论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

张仁广王芦宵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网络虚假新闻的快速传播对公民和社会具有影响和危害性,网络虚假新闻治理应严格贯彻后台实名制,主流媒体应担负纠察机制,揭发事情的真相,探讨建立“把关人”监督、审核和筛选机制,政府应该构建意见领袖制度,把握好舆论传播方向,做到正确引导受众舆论方向,提高网民素质,从而减小网络虚假新闻的存在。

网络虚假新闻;危害与治理;实名制;把关人;意见领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报告称: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互联网普及率首次过半,2015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仿佛生活在虚构的、匿名的舆论环境中,大量的网络虚假新闻充斥着整个网络,某些网络编辑者为了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制作出夸张轰动的效果,以至于引发了读者的注意力,采用了夸大其词,或无中生有等技巧手段“烹制”出网络虚假新闻。网络虚假新闻的快速传播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危害,成为网络时代的毒刺。

一、网络虚假新闻危害

(一)网络虚假新闻扰乱社会安定

网民在网络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会自我产生一种认知作用,把虚拟环境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带入现实环境里,在这种现象的产生下,当受众阅读到网络虚假新闻的时候,也会对自身的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例如2015年5月,山东淄博警方抓获了嫌疑人刘某,刘某因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处以行政拘留十日之处罚。周村网民刘某在其拘留之前在散步虚假《百人团伙偷小孩》信息一时间在淄博炸开了花,大量网民也纷纷转发这条信息,造成了一时间孩子家长的恐慌。通过查找相关事件,发现该虚假信息被大量散步,其后又相继出现了全国不同版本地类似虚假新闻,影响恶劣。

(二)网络虚假新闻侵害他人权益

网络虚假新闻不仅仅造成了社会的恐慌,还侵犯了网民的知情权伤害了他人的利益,其中娱乐新闻最为突出,大量的娱乐虚假新闻其损害了明星的人格权与名誉权,例如2015年6月,某微博爆料:具有一定特指的某明星出轨,该爆料引起了网友猜测出轨人为某影视名星,这一事件引起了大量的猜测舆论,后经工作室声明和记者证实该网络新闻为虚假新闻。不仅仅是明星被中伤普通民众被网络虚假新闻所伤害事件也频出。2009年10月河北容城“艾滋病”女事件也严重侵害了闫某的名誉权;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后杨某在微博发布谣言信息博取网友同情,诈骗金额近10万元。后经公安局追查发现其事件为一则网络虚假新闻,并抓获敲诈嫌疑人杨某。

(三)网络虚假新闻影响媒体公信力

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媒体将会获取大量的信息,其进行新闻的筛选和编辑也应该加大重视,一些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未意识到新闻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其基本原因在于没有认真核实其信息的真实性,其新闻材料不齐全等问题,从而引起了网络专业媒体发布其网络虚假新闻的现象。例如2015年10月,某晚报发布了一篇名为《为救女童女子被狗咬成重伤》的新闻,该新闻事件的发布导致了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并发布其新闻视频,据统计捐款总量达到70多万余元。后经警方核实该事件为一起网络虚假新闻事件,是嫌疑人张某委托通讯员不知情的李某发布的一则虚假新闻。该事件不仅仅是侵害了受众的知情权,而且也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了强烈的质疑。

(四)网络虚假新闻影响社会舆论导向

网络新闻的产生将会引导受众的舆论方向,新闻从业者应坚持正确地引导舆论,而现今网络虚假新闻的出现将严重影响社会的舆论导向。例如2014年10月,台湾媒体大篇幅报道“陆童餐桌撒尿”事件,后经被揭发为虚假新闻①。该网络虚假新闻发布夸张了其事件的影响力,后续澄清该事件并非大陆人所为,其为台北人。但是该网络虚假新闻的报道造成了两岸网民的热议,但是此虚假新闻带来的舆论导向却是负面的。网络虚假新闻从社会角度而言,造成的后果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从而误导社会舆论的导向。

二、网络虚假新闻治理

(一)贯彻网络后台实名制

网络虚假新闻数目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其中有一个原因在于用户的私密性,用户在没有实名认证的情况下发布网络虚假新闻,导致其追究责任很难实行。网络实名制作为一种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既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确认又可以有效的防治散布虚假新闻的发生②。在2015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也发布了《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规定后台的实名,还没有很好的效果,因此网络媒体自身也应该遵守应法规政策,完善自己网站内部的实名机制,

如果每个网站都采取了实名机制,那么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发生也更进了一步。

(二)主流媒体应担负纠察责任

网络虚假新闻其来源大多来自于商业性网站或者是新闻网站,其中商业性网站散布的虚假新闻居多,对于其传统新闻媒体如政府、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网站,在自身遵循真实性基础上,更要有对其它网站所发布的新闻进行纠察和监督的责任意识。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网络专业新闻媒体都应该主动担任起相应的职责,即时的揭发其网络虚假新闻,避免网络虚假新闻的分散与危害。现今,综合性门户网站也越来越受欢迎,有些网民更喜欢在综合性网站阅读新闻,例如新浪、腾讯、搜狐等,因此,这些门户网站的后台也应该建立起纠察机制,揭发事情的真相,规避网络虚假新闻的扩大流传。

(三)健全把关人机制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该研究中,卢因提出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③。因此,网络新闻媒体也应该利用把关人理论对其新闻的信息进行监督、审核和筛选工作。网络新闻把关人角色多样,如贴吧吧主、网站编辑者、网站社区管理员等都可以成为把关人,导致了把关人专业素质不足使得网络虚假新闻流入网络。为了在把关的时候可以把虚假新闻相对应的删去,我们应该建立起专门的网络把关人机制,从发布源头上遏制住,使得每一个网络把关人都有专业的道德素质培训与技能培训。

(四)构建意见领袖制度

对于多元化的网络新闻发展与种类繁多的网络舆论的传播,政府很难对网络新闻的机制进行管理。由于众多私媒体的蓬勃发展,在应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时,很多时候地方政务宣传处于被动地位;另外,为促使网络文明发展,营建良好舆论环境,有必要构建意见领袖制度。使得受众意见与问题可以直接由意见领袖总结传达到网络媒体或政府。而充当意见领袖人应该认知度高并且受大众欢迎,对其意见工作与受众沟通工作都应该公开化、透明化。有自身的基础新闻专业知识,做到正确引导受众舆论方向,倡导打击网络虚假新闻。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明确网络行为的准则,使得网民树立起真确的人生观和正义感,从而减小网络虚假新闻的存在。

总之,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其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危害不言而愈,不仅要在监管上减少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机率。更主要的是倡导网民自觉抵制色情、暴力、虚假网络新闻,受众建立起文明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才能推动网络社会的良好建设,才能减少网络虚假新闻的发生。

[注释]

①http://news.163.com/14/1024/07/A9A8QIJ200014SEH.html.

②http://www.fabao365.com/zt/rss_wlsmz/.

③范佳明.网络传播对把关人理论的颠覆与重组[J].赤峰学院学报,2013.

[1]田天圆.网络虚假新闻把关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28.

[2]黄楠.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变异与危机管理[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G206

A

2095-4379-(2016)28-0189-02

张仁广(1976-),男,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王芦宵(1994-),女,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网民受众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22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35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