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评论员
创新则兴 守旧则衰
○ 文/本刊评论员
企业创新则兴,守旧则衰,置之死地而后生。
卖不出好价钱,大概是所有企业、所有经营者最头疼的难题。如今的“三桶油”正面临同样的尴尬。尽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最近两个“窗口期”连续上涨,但就上半年来说,低油价仍然是折磨石油石化行业的最大“魔障”。
今年上半年,中石化实现净利润192.5亿元,同比下降21.3%。居次席的中石油净利润下跌98%,只剩下5.28亿元,距亏损一步之遥。中海油的情况最为惨淡,半年净利润巨额亏损77亿元。
不仅三大油企,整个石油行业都正面临史上最严重的困难时期。如何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扭亏为盈,成为油企当家人、油企员工的当务之急。
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由此带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全面疲软,感觉到压力的不仅仅是石油企业。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致辞所言,世界经济目前正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属佼佼者。中国通过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包括“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会议主题,基于放眼长远、综合施策、扩大开放、包容发展四项原则基础上的“杭州共识”等。
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降低,一方面表现为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一方面反映了原有的发展运营模式已经穷途末路。穷则思变,变即创新,所以杭州峰会主题首推“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品要创新,盈利模式要创新。一句话,人的思维方式必须创新。
中石化西北石油局的员工们,之所以能在低油价的不利条件下实现扭亏为盈,关键也在于创新,如“一根针”文化等。
“创新”二字,说易行难。压力不积累到一定量,创新的动力总是不如因循守旧的惯性强。低油价的压力,已经导致中海油深陷巨亏泥沼,已经迫使中石油不得不直面无利可图的境地。此时,正是“三桶油”大力创新的黄金时刻。创新则兴,守旧则衰,置之死地而后生。
责任编辑:赵雪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