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兜的封肉”似大印

2016-02-02 05:47:10陈育佳
福建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同安佳肴大块

陈育佳

“阮兜的封肉”似大印

陈育佳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同安封肉将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精致,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与马蹄酥、炸枣并称“同安三宝”的封肉,是厦门乃至闽南地区最有人气的传统小吃之一。在厦门,无论红白喜事、婚宴寿庆的筵席上都少不了它。

封肉最早名叫方肉,之所以改名,还要追溯到它首次亮相的1000多年前。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梁帝授其一枚方形大印。当时居住同安的官员为庆祝此事,特意举办了一场盛宴。席间一道佳肴,就是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配上香菇、虾米、板栗等,用黄布包裹,形似闽王的大印,下锅蒸煮后,肉香扑鼻。以形取名,这道菜就名了方肉,即为大方块肉之意。

由于闽南语“封”与“方”同音,在口口相传中,方肉成了“封肉”。而“封”有“包”的含义,封肉制作时要用纱布包裹起来,这样的命名更合理,于是被人们所接受,广为流传。

此外,也有人认为,此菜做法独特,是将整块猪肉装盆,加盖入笼焖烧,上桌才掀盖,所以叫“封肉”。

虽然关于封肉的起源众说纷纭,叫法也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闽南人对它的钟情。许多台胞和华侨,将这种独特的烹制方法带到了台湾和海外,并骄傲地称它为“阮兜的封肉”,意思为“我家的封肉”。他们自制封肉,大快朵颐,一解乡愁,也让后辈们品尝来自家乡的特色佳肴,培养他们思乡的情怀。

讲究一些的同安人会遵照老一辈的做法炮制封肉,工序颇为繁琐。首先要把厚度约5厘米的瓷缸用大火烧一个小时,待其发烫,就将甘蔗垫在缸底,防止肉块粘锅煮焦。接着放肉、加佐料、淋汤,再将缸盖盖上并糊一圈面粉,以防封肉的香气外泄。最后是长达七八个钟头的焖煮。

慢工出细活,这样制作出来的封肉,味道更香浓,肉皮吹弹可破,据说将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倒下的过程就可以把肉切开了。就着这色泽鲜亮、香味扑鼻的封肉,饭都能多吃几大碗。

随着地域的传播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封肉也延伸出了许多新鲜的做法。例如漳州龙海一带用的是猪蹄肉,所以叫“封蹄”。而有些人怕肥腻,便用竹笋来搭配,还能起到解油降脂、美容养颜的功效。

猜你喜欢
同安佳肴大块
八方风味,美酒润佳肴
美食(2022年5期)2022-05-07 22:27:35
全国首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站在同安揭牌
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46
阿子阿越:山中野味也佳肴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26
同安的山
浙江林业(2017年8期)2017-11-13 03:31:59
学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思考——以厦门市同安进修附小为例
淮扬佳肴大烧马鞍桥
美食(2016年10期)2016-08-22 03:30:14
浙菜佳肴 西湖醋鱼
美食(2016年8期)2016-08-21 13:57:58
V先生的幻想世界
用大块肉做丸子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6
心中最宝贵的一亩三分田
海峡旅游(2015年7期)2015-07-23 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