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的“鬼”惹不起

2016-02-02 01:26宋志坚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周幽王骊山唐明皇

宋志坚

骊山的“鬼”惹不起

宋志坚

唐宝历元年(825),刚即位的敬宗皇帝就想去骊山温汤(华清池)。左仆射李绛、谏议大夫张仲方等多次劝阻,拾遗张权舆索性跪在紫宸殿下叩头相谏,说:“昔周幽王幸骊山而为戎所杀,秦始皇幸骊山而国亡,玄宗幸骊山而禄山乱,先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言之凿凿,说的都是史实。看来骊山真的有鬼,令人毛骨悚然。

唐敬宗不信鬼,执意要去试试:“骊山若此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自然,鬼是没有立即出现的。于是回长安就对左右大臣说:“彼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可谓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他原本是想嘲讽“叩头者”的,但万万没有想到,历史嘲讽的恰恰是他——次年12月,唐敬宗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此后的“叩头者”若要再度证明骊山有鬼,或许又多了一条证据:“敬宗幸骊山而死于非命。”

实事求是地说,鬼确实是没有的。周幽王死,秦二世亡,安禄山叛,唐穆宗享年不长,都与骊山有关,这只是一种巧合。“因果报应”之说,往往就出于对这种偶然的困惑。然而,偶然之中,自有必然——周幽王贪色宠褒姒享乐无度,秦始皇筑骊山墓天怒人怨,唐明皇与杨贵妃嬉戏于华清池的清水绿波之中而荒废朝政,这且不说,就是在而立之年一命呜呼的唐穆宗,按当时翰林学士韦处厚所言,也是“以酒色致疾损寿”。“幸骊山”仅仅是这些封建帝王只图寻欢作乐,不顾百姓疾苦的一种标志性的行为。

唐明皇在他还想励精图治的时候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他说得并不完整。穷奢极欲,寻欢作乐,重则亡国,轻则损寿,就连“吾貌”也未必“肥”得起来。“因果报应”不足信,但这种因果关系却是忽略不得的。在此之中,隐匿着真正需要人们戒惕的“鬼”。唐敬宗以身试“鬼”,在宫中“游戏无度,狎昵群小”,没日没夜地与宦官一起击球、手搏、游猎、酗酒,而且“宦官小过,动遭锤挞”,遂引起杀身之祸。这位花花皇帝,只坐了两年龙庭,一命归天之时,才18岁呢!

看来,骊山的“鬼”是惹不起、缠不得的。

骊山如今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游客不绝。华清池也敞开着供人观赏。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周幽王、秦始皇、唐明皇以至唐穆宗和唐敬宗父子,都是一面面镜子。“历尽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整天泡在酒席和舞池之中,是要乐极生悲的,穷奢极欲地“潇洒走一回”,终究会走到黄泉路去。

猜你喜欢
周幽王骊山唐明皇
周幽王的幸运
骊山故事
“毕恭毕敬”的由来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骊山:八千年中华典藏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