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峰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消费需求的不断攀升,互联网金融在大学生消费市场找到了新的土壤,趣分期、分期乐等一批大学生分期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发掘,既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契机,也为促进大学生消费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分期;市场成长;建议
1 大学生分期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与金融业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已渗透整个社会经济,大学生也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活跃群体。2014年底,分期乐和趣分期分别获得1亿美元的B轮融资和1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5年1月,成立不到一年的爱学贷也顺利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1)国内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容量
自政府不再允许银行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业务。2014年初,国家政策开始支持互联网金融,学生分期付款的业务在这个时机已经成长为格外庞大的电子商务盘口上嵌入了一个线上虚拟信用卡的角色。即使总目标群体只有5000万的大学生群体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容量,并且分期市场为毕业后的大学生群体开放也是发展的必然,通过调查也显示,92%的大学生分期用户表示在毕业步入社会后仍会继续使用这种分期式的消费方式,由此也可以发现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具有很高的成长性。
(2)市场现状
据速途研究院:近年的分期平台呈现割据形势,花呗与京东白条分别占总体比重的37% 、 34.3%,再者是分期乐和趣分期,在大学生分期消费比重中分别占比18.5%和7.6%。而在产品消费方面,65.7%的大学生是在购买手机以及其他数码产品时选择分期,同时旅游、学费、服饰等分期消费占据了余下的34.3%。然而在市场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服务创新,各种的产品需求还会出现在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对大学生分期市场而言,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
2 大学生分期市场的成长
时下校园分期这一片土壤上,初创公司层出不穷,各类金融企业跃跃欲试。尽管这一市场还未得到完全的普及,也没能得到目标群体百分之百的认可,但它的经济创造能力是不可估量的。通过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新兴市场正在带动一个消费集群。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通过互联网得到了迅速发展,不同的行业都加入其中,据统计2014年中国P2P网贷交易规模达到了2598亿元,涨幅达到75.1%;并且预计2015年该交易规模会超过5000亿元。
(2)大学生分期市场的趋势
通过针对大学生分期消费问题调查发现,在面对自己无法一次负担,而可选择分期消费的情况下,61%的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进行消费,由此可以发现分期消费是受到大学生认可的。大学生是一个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且具有集中性的特点,这些特性对校园分期市场的开发极为有利。
3 大学生分期市场的主要问题
(1)金融模式的界定问题
大学生分期平台运作模式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但并未被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喊停,然而相对较高的利率,还是难以免除其“高利贷”的嫌疑。为更好的开拓市场,分期平台应该让目标群体了解分期的实质,明晰清楚的界定自己的运作模式,以取得大学生群体对模式的认同感,如此才能消除疑虑。
(2)违约风险
大学生虽然是一个易于开发的消费群体,但他们没有自己稳定的经济收入,且没有相应的个人资产,为此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消费具有高风险性。与银行借贷不同,分期消费是一种金融投资,缺乏可靠的信用凭据,同时在没有严格资产与信用审核的情况下,这种寄希望于大学生群体素质上的借贷信任蕴含巨大的违约风险。
(3)市场服务的延伸
近年来分期平台崛起迅速,但其服务类别却依旧缺乏创新,数码电子产品分期占据了分期的半壁江山,但市场的拓展依赖于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在已有的分期借贷服务基础上,大学生分期需要进一步挖掘消费需求,以活跃整个大学生消费市场,从而使整个市场的服务领域得到延伸。
4 对大学生分期市场成长的建议
(1)把握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中坚力量,具有不同于社会其他人群,他们有追求时尚潮流的倾向,有跟进经济形势的消费理念,对于多数产品的消费具有趋同性。同时他们又理财意识单薄,且你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对于分期消费信贷大多认识不足。因此大学生分期不仅要抓住消费心理注重市场的开拓,也要规避不良因素带来的风险确保市场的稳定,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消费,另一方面建立可靠征信体系和信用数据库控制风险。
(2)消费服务渠道优化
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利于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大学生热衷于信息网络,快速、安全尤为重要,为此分期市场的成长需要优化的服务渠道。现阶段大学生分期平台过度依赖下线校园代理办理业务,其效率受到一定制约,为此开发安全健全的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实现通过银行服务达成交易,有助于这一市场的成长,同时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并且对于未来市场领域的开拓也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郭琳娜.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现状、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
[2]莫易娴. 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