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故乡

2016-02-01 02:22庄文勤
烹调知识 2016年2期
关键词:核桃故乡家乡

庄文勤

有人说,故乡的酒是一首优美的诗,而我则认为,故乡的酒是一首动听的歌。故乡在滇西凤庆,这里的山不但孕育了故乡人大山一样的胸怀,更孕育了故乡人对酒的情愫。

澜沧江畔的故乡山高路险,“取暖基本靠抖,娱乐基本靠酒”是故乡真实的写照。在这里,祭天敬地、红白喜事、款亲待友、起房盖屋都要靠酒来说话,没有酒,就失去了山里人的灵魂。酒是神秘的,它能消愁解闷,助兴提神,更重要的是酒里蕴含着故乡人酸甜苦辣的生活,无论你走进哪家,不管生疏亲密,吃饭是次要的,而酒却必不可少。在故乡,三五好友相聚,一壶老酒,侃天南地北,品酒的醇香,胡扯人间是非曲直,不知不觉间便醉意朦胧,什么不悦和烦恼都不翼而飞,那种“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情景随处可见。

故乡人爱酒,更会酿酒,玉米也好,苦荞也罢,总能烧出风格迥异的酒来,随便走进哪个村子,都有浓郁的酒香在飘逸。每逢街天,乡间的小酒馆热闹非凡,酒店里卖清酒,卖清茶,也与时俱进的卖咖啡和奶茶,配些花生米和五香豆,备些下酒的皮蛋猪耳朵,三两知已畅谈生平,情侣约会温情脉脉,而一个人也可以静坐片刻,享受一下“偷得余生半日闲”的慢生活,实在是小资的享受。

小时候,我们吃冷饭疙瘩酒。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滇西农村,生活物资匮乏,每逢家里办事情的时候,母亲就把剩饭装到一个小瓷罐里,拌上酒药,再用白纱布封上,过几天,酒香味飘出来了。打开封条似的纱布,拿一只土陶瓷碗把冷饭酒舀出来就可以吃了。那时候家贫,这样的酒不是经常可以吃到。冷饭疙瘩酒有时因为掌控不好酒药的关系,往往会酿出酸味酒或辣味酒。喝一口下去,口里辣乎乎肚里火腾腾心中热烘烘的,人便开始有了想飘的感觉。

长大后,很爱喝甘醇的紫糯米酒。紫糯米酒封存在罐子里,一旦打开,满屋的香气就徐徐飘开来,未曾喝已经醉了。待到用瓷碗盛来,只见色泽光亮,轻啜一口,又甜又香,更有紫糯米的芳香。与朋友促膝而坐,围炉夜话,温上一壶紫糯米酒,谈话无拘无束,糯米酒无量,毫无推搪迟疑,把酒入肠,如鼓风帆,入蓬莱,升云端,全然不是人间态,唯有飘飘欲仙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一坛杜康酒,刘伶醉三年”恐怕也就是这样的境界了。

核桃酒是故乡凤庆的特长。凤庆是中国核桃之乡,走进故乡,一片片核桃林如绿色的波涛直奔眼底,映入眼帘的全是核桃树,成列成行、成块成片,满山遍野,在凤庆境内,最大一株泡核桃树高30 m,产量达850 kg,产值达3 400多元。真可谓“凤庆核桃甲天下,独领风骚数百载。”当地人自豪地说:“我们的核桃不仅卖到上海、北京,还出口到东南亚各国。”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味香的优良品质历来受世人青睐,早在明朝末期凤庆县的核桃栽培、生产、加工就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徐霞客游记》中就形象描述了途经故乡时的见闻:“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桃壳薄而肉嵌,一钱可数枚,捶碎蒸之箍烤为油,胜芝麻、菜子诸多矣”。如今,凤庆县核桃栽培面积达160多万亩,挂果投产53万亩,产量达3.5万吨,产值达14亿元。故乡人就地取材,积极与省酒科所等科研部门合作,依托资源优势,利用“三种”粮食,“三味”中草药和优质核桃为主要原料,采用保密配方和少数民族传统的酿造工艺,成功的研制开发出了世界第一支发酵型核桃白酒,同时,相继打造了“云南核桃王白酒”和“智仁牌核桃白酒”。

常有远方的朋友来凤庆,我就用核桃酒招待,他们连连说这酒好喝,我以为是客气话,也没有在意,临走时给他们送了些,托他们带给朋友。不久,有朋友打来电话说:“你们家乡的核桃酒真好喝!”我真欣慰,家乡的核桃酒得到了肯定。

酒是家乡的好。外地生产的酒再好,对喝酒者来说,便少了一种情趣一种联系,而家乡的核桃酒则不一样,它仿佛就是自家兄弟,从骨子里有一种无法隔离割舍的情感。或许是心有所系,情有所钟,身有所归,人才活得滋润的缘故吧。

橄榄红酒是故乡新研发的品种。橄榄酒味清爽口,不上火,不晕头,醇厚肉口,喷香冲鼻,过口之后,回味长久。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皆可饮用。就是一次饮用不能过量,它的后劲足,当天喝的酒,往往到第二天才发威,初喝这种酒的人,大都上过当,被甜甜味、低度数蒙住了,进口时大碗大碗地灌,喝完后,当天还没感觉,到第二天,人就像熟透的柿子--软了。

故乡的酒,故乡的人,喝了一代又一代,喝出了酒的秉性,喝出了酒的纯洁,喝出了酒样的醇香。

猜你喜欢
核桃故乡家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故乡常在我梦里
夏天的家乡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家乡美等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