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王建皓,宋祥兰*,李小青
(1.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2. 崇义县林业局,江西崇义341300)
野生百合快速繁殖及栽培
谢冰1,王建皓2,宋祥兰1*,李小青1
(1.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2. 崇义县林业局,江西崇义341300)
通过对野生百合的调查了解,阐述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苗木和移栽,总结出野生百合的栽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为野生百合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野生百合;特性;组织繁殖;栽培
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球根花卉,为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野生百合可分为食用百合和观赏百合两大类[1-2]。食用百合营养极为丰富,不仅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还含有多种生物碱,对人体具有很好的营养滋补功效[3]。全世界共有百合115种,其中中国有73种,集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洲东部,在热带高海拔地区也有少数分布[4]。百合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最多,根据调查统计有55种18个变种,占世界总数的50%以上,特别是有36种和15个变种为我国所特有[5-6]。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人工杂交繁育产生了许多新品种,如:香水百合、麝香百合、亚洲百合等[7]。现在昆明、上海、深圳三大城市的百合鲜切花将成为一项产业迅速发展,中国野生百合是世界独树一帜的名贵花卉,但野生种的繁殖较难,分化能力小,只有通过组织培养加快其繁殖速度[8]。
1.1形态特征
野生百合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广卵形,鳞茎无皮,直径4~9cm,茎高25~92cm,直立茎上叶披针形多而散生,叶绿色光滑。花单生或着生茎顶,花形喇叭状,花色为白色、淡黄、橙色等,带清香[9-10]。
1.2生物学特性
野生百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左右,温度太低,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为是长日照植物,增加光照,可以提早开花,反之,则开花推迟。喜柔和光照或半荫,茎叶生长喜湿润的空气。但栽培时环境空气湿度过高,通风透气不好,易产生病害。对土壤要求较高,需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好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而粘重板结的土壤不利于生长。在pH为5.5~6.5的酸性土壤最为适宜[11-12]。
2.1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通常,采用叶片、鳞片、茎段、茎尖、花梗、胚等为外植体,但主要以鳞片、叶片最多。通过以鳞片为外植体进行的处理:先选择健康、充实、无病品种的鳞茎,取用鳞茎中部鳞片,用清水冲洗2遍,再用碱液清洗,在酒精(75%)中不断摇动浸泡1min取出,然后用升汞(0.1%)浸泡消毒10min,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然后用滤纸把水分吸干,以备接种。
2.2试管苗的诱导
2.2.1培养基配方
诱导培养基MS+6-BA1.2mg/L+NAA0.1mg/L
增殖培养基MS+6-BA0.6mg/L+NAA0.5mg/L
生根培养基1/2MS +NAA0.1mg/L
2.2.2百合成苗诱导
(1)由小切块鳞片诱导成苗:小切块鳞片接种后,分化长出小芽点,小芽点增大成小鳞茎,长出叶片,成为苗丛,生根后栽入育苗盘培育,再栽植到大田。通过继代培养小鳞茎可以不断扩繁。
(2)由无菌小鳞片诱导成苗:将无菌小鳞茎在超净工作台上切下小鳞片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20d开始分化,继续培养20d可分化出丛生小鳞茎3~5个,并带有根系。
(3)由叶片诱导成苗:把无菌叶片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30d可分化出小鳞茎。再培养15~20d后,可分化出带根或不带根的丛生小鳞茎3~5个。
3.1选地做床与定植
苗床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排灌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湿润、土质微酸性的土壤为宜。做苗床高度为25cm,宽度1m,步道沟50cm。每年9~11月秋季移栽,种植宜深,种球顶端到土表距离6~10cm。东西向作高苗床,行距20cm,株距5cm。并用稻草或铁芒箕覆盖,利于保墒、降低土表温度、防止杂草生长,促使鳞茎发育。
3.2浇水
通常,野生百合耐旱较好,但其茎叶柔嫩、多汁,需要足够的水分。因此,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较多,才有利于茎叶生长和保证花蕾发育。栽植后,浇水太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生长,易出现茎叶软弱枯萎或徒长。
3.3施肥
野生百合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在茎叶生长期、地下鳞茎膨大期和现蕾开花期,都应保证足够的营养。在茎叶生长期和地下鳞茎膨大期,施氮肥和钾肥更为有利;在现蕾开花期,施用低浓度的氮肥促进花蕾形成。
3.4光照
光照对野生百合的生长和开花有很大影响,不仅与光照长短有关还与强弱有关。所以,在夏季光照太充足需适当遮阴,否则光照太强会使植株矮小;若日照太短,也会使切花质量明显下降。
3.5温度
温度的控制对获得优质切花相当重要。生长初期促使其发根温度为9~13℃;栽培时应保持昼、夜温度为20~25℃、10~15℃。如果昼温超过30℃时,应采取通风措施或遮荫;如果夜温达15~20℃,也会使野生百合生长不良。
4.1虫害
百合虫害较少,有少量的蚜虫、介壳虫危害叶片和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为害地下鳞茎及鳞茎盘,可用40%氧化乐果500~800倍液或敌敌畏500~600倍液防治。
4.2病害
百合为球根花卉植物,病害相对较多,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立枯病和叶斑病。
病毒病:危害整棵植株,导致不长新根、不发新叶,叶片短、丛状,植株萎缩,以致黄化、枯萎、死亡。防治方法为每月根部喷1次植物病毒疫苗或病毒净600倍液,使植株体内病毒的活性减弱,防止植株发病。
立枯病:危害根系、鳞茎,造成腐烂,使整个植株直立枯死。防治方法为在种植时选择无病鳞茎,并进行药物处理。通常,要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性。每月根部淋施磷酸二氢钾1次,施肥量25~30g/株。发病时,每隔7~10天用硫酸铜1000倍液或敌克松600倍液灌根。
叶斑病:危害叶片,出现水渍状暗褐色叶片病斑,导致叶片失绿、黄化,甚至枯萎、脱落、死亡。防治方法为当叶片上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时,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500~1000倍液,约10天叶面喷洒1次,1个月可取得较好效果。
[1]彭隆金.百合资源与栽培[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吴学尉,李树发,熊丽,等.云南野生百合资源分布现状及保护利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2006,7(3):327-330.
[3]曾燕玲,李黛,魏福伦,等.遵义务川野生百合的资源现状及发展前景[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5):61-62.
[4]郭志刚, 张伟.球根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5]张云,原雅玲,刘青林.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6):56-59.
[6]杨利平, 杨青杰.百合研究综述[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 24(9):87-91.
[7]屈云慧,熊丽,陈卫民,等. 百合育种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2004(S1):471-478.
[8]瞿宏杰.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J].河南农业,2006,8:48.
[9]付静. 百合的形态特征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46+162.
[10]张述景,智利红,焦乐勤,等. 豫西山区野生百合形态特征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16:6760-6761+6800.
[11]向地英,张延龙. 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野生百合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5(3):63-65.
[12]樊金萍. 百合(Lilium)生物学特性及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3.
Wild Lily’s Rapid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Xie Bing1, Wang Jianhao2, Song Xianglan1, Li Xiaoqing1
(1.Ganzhou Forestry ScienceInstitute,Ganzhou,Jiangxi,341000;2.Chongyi Forestry Bureau,Chongyi,Jiangxi,341300)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wild lily,we describe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And we also conduct tissue culture fast breeding seedlings and transplanting to conclude wild lily’s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It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wild lily.
Wild lily;Characteristics;Propagation;Cultivation
2016-07-03
谢冰(1984-),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林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通讯作者:宋祥兰 (1972-),女,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林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E-mail:jxgzly2000@163.com。
S682.2+9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