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规划期间进一步加强医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路径

2016-02-01 22:34胡婧婷
法制博览 2016年29期
关键词:医务医学院校医患

胡婧婷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



“七五”普法规划期间进一步加强医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路径

胡婧婷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

三十年来,我国连续实施了六次“五年全民普法规划”,公民的法律素质逐步提升,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医患纠纷数量呈上升趋势的当下,要从源头上解决医患问题,维护良好医疗秩序,需从医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入手。增强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医务人员既是社会与民众的期望,也是医学院校应当高度重视的课题。

法治理念;法治教育;医患纠纷

2016年新出台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七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了今后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应当遵循五个工作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创新发展、注重实效。“七五”普法规划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教育和法治精神的培养。对于笔者所在的医学类高校,鉴于当前国内医疗问题的严峻性和医患纠纷的大量出现以及当前医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诸多问题,加强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法治理念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一、医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现状

要研究医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现状,首先必须从我国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的整体情况入手。从整体上看,因为有专业的政法院校以及为数不少的高校均设置有法学专业,因此绝大多数高校将法治教育界定为一种专业教育,虽然非法学专业也设立了部分法律课程,但在学生的学业当中往往作为辅修或者选修的课程,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的课程来完成,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未把法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来进行规划。同时,高校设置法治教育相关课程只注重短期内完成课时任务,而忽视了树立学生法治理念需要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很多课程的设置仅仅是对部分法律条文或者法律基本常识的简要介绍,而对法学理念、法治思维的培养很少涉及。由于时间有限,要让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短期内形成一种理念几乎不太可能,而法治理念的形成必须要通过长期的教育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而作为医学教育专业来讲,上述情况更为突出,由于医学专业课程本来就偏多,课程设置难度也较大,本科五年学制中至少有一年时间需要在医院实习。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时间紧凑,实习任务重的情况。由此,课程设置方面难免出现偏重医学专业教育,人文社科教育相对薄弱的现象。以笔者所在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例,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必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图书馆利用、中国近现代史、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医用生物学、有机化学等13门主干课程,内容涉及面广,课时安排紧凑。尽管高校会为学生开设门类众多的人文课程,学生也难以再有充足的精力来选修足够多的中意课程。学生们即使选修了《法学概论》、《医事法学》等法律方面的课程,也只能作简单了解,很难有时间深入研究和拓展,因此难以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

医学院校通常会在大学一年级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之一。但是法律基础部分无论从教材还是教师的讲授而言都着墨不多,作为考试内容的比重也略轻。涉及到法理、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方面多为理论讲授,很少设置案例解析,或是对案例浅尝辄止,令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使法律课程在培养医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操守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医学生法治理念的缺失。

此外,在医学生实习阶段同样存在法治教育缺位的现象。通常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医学生会到各级医疗机构参加实习工作。实习医院的相关带习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方面的指导,但很少涉及临床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和医疗纠纷隐患。由此造成医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始终停留在校园阶段,意识不到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和依法规范执业的重要性,工作中容易出现因疏忽大意或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医疗事故。正是基于现实中医疗纠纷复杂、多发的状况,医学生更应当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法治意识,懂法守法,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依法处理医患矛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加强医学生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医学专业学生当中的绝大多数将来会走上医务工作岗位,从目前医务工作来看,医患纠纷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现状来看,医患关系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关注程度不断上升的一大焦点。医患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涉及经济、道德、心理和法律等很多层面,尽管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公民的法律意识依然滞后,医患双方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医务工作者很难做到自觉依法开展医务活动,发生医患纠纷之后,也不能充分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看,只有通过法治路径才能最终较为妥善地解决医患矛盾,而法律因素在这一进程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在医患关系当中,医务工作者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一旦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后就应正常享有相关权利,履行相应义务。如果医疗机构未履行合同约定或法定的义务,医护人员未尽法定的注意义务,造成损害患者人身权或财产权的后果,则应对患者承担侵权责任,是以医务工作者是否具备法治理念,对医患纠纷的处理具有最直接的规范作。医务工作者倘若具备一定的法治理念及法律素养,对患者权利能够尽到最大程度的尊重与保护,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近来屡有发生暴力伤害医生的事件也暴露出患者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而对医务工作者来讲,在此种情形下,如何最大可能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利与安全也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从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已经处于当前构建法治医疗环境的重要核心地位。法治理念的构建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将这一培养过程尽可能提前,从学校学习阶段开始,就着力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法治理念。

三、进一步加强医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路径

(一)培养法治思维

对高校医学生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要着重培养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的能力。法治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指以法律规范为基础,用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逻辑来解决法治的各种诉求的理性思维方式。它包含认知判断、逻辑推理、综合决策和制度构建四个层次。首先是用我们掌握的法治原理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知并得出初步判断,其次运用法律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再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做出符合法治原则的决策,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抽象,通过制度建设形成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加强法治教育

在医学生中倡导法治精神,要认识到法律的崇高性与权威性,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与调节。规范行医和依法行医可以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医学院校可以结合医疗行业的实践经验来决定医学生本科阶段课程设置中法学课程所占的比重。在法律相关教学内容中重点开展医疗事故案例分析、医疗文书写作、医疗纠纷举证责任等热点问题的教学,使教学内容紧扣医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可以尝试将法学、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结合在一起,让医学生在面对诸如人体药物试验、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等问题上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理解从专业领域、人道主义、法律层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所在,将医疗工作的专业性与社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操守等紧密联系起来,严格依法行医。

医学院校应当加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国内多数医学院校都将自己的附属医院或实习医院作为开展学生法治教育的基地,但由于临床教学工作任务重,很少系统、深入地开展法治教育。各级医疗机构是医学生踏入社会前学习“加油站”,抓好法治教育,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有利于为社会输送知行合一的医学专业人才。

四、结语

“七五”普法规划的出台给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广大医学院校应当把握住这一契机,通过深入扎实的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国内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提升医学院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动形成自觉学法、懂法、用法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法治校园。

[1]王利明.迈向法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佟丽华.十八大以来的法治变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王亚峰,霍修鲁,于春亚.医生的困惑与反思:医患沟通与人性化服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4]扈晓芹.大学生个体被害预防与高校普法实效的增强[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3).

[5]赵红梅.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

D

A

胡婧婷(1984-),女,四川邛崃人,法学博士,川北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医务医学院校医患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