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整理/张缘舒
共聚济南专家来支招
——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侧记
本刊编辑整理/张缘舒
为更好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创新与开放”为主题, 2016年3月24日—2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会议共设立了26场活动,涵盖11个重要议题,围绕智慧城市领域的热点话题,各路专家共聚济南,支招“智慧城市”,带来了不少亮点。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戴红主任,在为分论坛“智慧城市标准——创新与评价”致辞时谈到,标准能够引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保障网络安全,确保城市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机制创新、标准制定实施和标准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机制创新方面,多部门联合建立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并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在工作实践方面,加快智慧城市关键标准制定步伐,结合城市建设开展标准实践验证。在国际合作方面,组织国内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活动,不断深化与欧洲国家的合作。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市治理和管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这给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标准委按照“加快制定融合标准。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引导智慧城市等领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的要求,将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大力推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三是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基金建设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如何筹措资金,首先要搞清智慧城市到底是为谁服务的,谁来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那么也就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不同于政府对数据的使用和拓展空间的放大的局限性以及效率的相对较弱,企业会把任何一项科技的手段放大到极限以获取企业收益,没有上级下达的指令,更多地是通过技术变革来拓展技术应用空间,来创造最大需求。重点资金的筹措应该更多地面对市场、面对企业。在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国家,政府的智慧管理中心绝大部分是由公司来组建的,然后由政府来购买这块服务,即PPP的购买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及时跟踪社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技术变革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会通过社会的需求放大利益效力,来获取企业的收入。
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之路怎么走,关键取决于市场,取决于设计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否针对社会变化的需求,是不是和每个人、每种要素的需求变化结合得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中国智慧城市是碎片化的智慧城市,每一个行业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功能纳入智慧城市的范畴。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智慧城市研究院、研发部门,设立智慧城市基金。我们需要打造的是基于互联网、智能技术形成系统的智慧城市,不仅要解决人在城市通过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更加方便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否更符合低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在解决了这两个基本目标之后,就要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从市场来反促政府的提高,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结合,才能大大降低政府投入,提高市场准入。
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要做的是制定引导性政策。哪些项目具有好的市场效应,哪些能迅速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哪些能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哪些能更好地促进技术变革,甚至能使市场从国内拓展到海外。对这些项目,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筹措问题。但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解决智慧城市的资金来源,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吉林省四平市用了半年的时间,从规划、管理、运营到入廊,使用BIM模型,探索使用SPV公司的市场化手段,建了一个真正的PPP的实践模式。四平市建设局局长付永久在“智慧管网让城市运行更安全”论坛上,就分享了四平市是如何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
智慧城市也好,管廊建设也好,都是城市前沿建设的课题,各地都在研究PPP模式,都在研究如何推进管廊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四平市坚持系统高位谋划,坚持系统化、效率化、高标化;同时和轨道交通、城市交通、人防设施相结合,设计和入廊管线的建设相结合,融资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降低地下综合管廊的造价标准。
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包括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监控、报警、排水、标志系统,同时结合低碳城市建设,在管廊内预留了充电桩,这也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计不谋而合。
率先采用聘请第三方管理方式,取代了以往组建临时办公室的模式,一方面减少腐败,另外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提升符合项目发展的需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组建SPV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11.29亿元,和国有资产的股比是8︰2,政府筹集2.26亿元。经过反复的协调,有五家央企愿意参与到四平市的地下管廊项目,并且在春节前签订了联合体协议。目前已经进入了招标后期,预计是3月底前完成SPV公司的注册任务。
关于地下管廊实施有偿使用方面,经过论证和反复的测算,初步形成了地下综合综合管廊试行收费的标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方面是入廊费,另一方面是日常维护费。采用政府指导价方式,收费单位可在此标准上适当地下浮。
2016年,四平市确定了五城联创的奋斗目标,智慧城在五城联创中排在首位,地下管廊建设也将以此为契机,纳入到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轨道,努力实现三维可视系统。即将开工建设的管廊中心,作为管廊管理的枢纽和管廊的内部配套建设,与消防、供电、通风、给排水等相连接,探索实行智能化管理模式,同时也用机器人模式建立动态的维护系统,运用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来提高管廊管理运行的合理化,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地下管廊的这条生命线顺利运行,让城市运行更安全。
泛华集团杨天举董事长在“智慧・城市・规划”论坛做主题演讲时提出,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建设资金不足、产业拉动不足、四化融合不足、部门利益分割等问题。智慧城市应该是“城经济”和“市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互联互通,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的高效流通。
针对智慧城市,泛华集团在“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智慧城市发展规律,并创造性地提出“七横六纵”的智慧城市2.0发展版本。通过解决城市的定位问题、金融破题问题和功能布局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入手,引入智慧城市专项规划;通过战略、产业、空间规划的结合,将政府信用和市场信用相结合;通过PPP模式,建立结构化金融发展体系。同时将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立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并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将“智慧发展” “智慧建设”“智慧运营和管理”有机统一,实现智慧城市的运营和管理。同时,通过与产业伙伴、金融机构、技术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等合作,构筑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专业分工、业务合作、产业联动,共筑智慧城市全产业链价值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