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睿
(辽宁省沈阳于洪恒晖综合门诊部,辽宁 沈阳 110027)
卡维地洛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 睿
(辽宁省沈阳于洪恒晖综合门诊部,辽宁 沈阳 110027)
目的 探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卡维地洛完成干预后获得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部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接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113例作为实验对比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的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对于A1组(观察组57例)患者接受的辅助治疗方法为基础治疗+卡维地洛;对于A2组(对照组56例)患者接受的辅助治疗方法为基础治疗;通过对比临床相关指标等以突出卡维地洛辅助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1组患者LVEF水平为(55.13 ±13.25)%;LEDVⅠ水平为(50.13±10.23)mL/m2,LESVⅠ水平为(23.93±7.64)mL/m2;A2组患者LVEF水平为(46.25±15.39)%;LEDVⅠ水平为(61.06±12.63)mL/m2,LESVⅠ水平为(34.83±8.92)mL/m2;A1组优于A2组明显(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辅助治疗过程中,卡维地洛的有效应用,针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以及心室重构表现出积极的影响,凸显卡维地洛辅助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卡维地洛;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因为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使得患者的管腔表现出狭窄状态,患者的血管内膜表现出粗糙不平的现象,对局部血流通过造成阻碍或者使其延缓,出现了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黏附以及表现出血栓的现象,最终导致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对应心肌表现出急性缺血性坏死导致[1]。选择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改善。为了确定最佳的辅助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加以治疗,此次研究中主要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展开分组研究,采用卡维地洛对57例A1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以辅助治疗后,在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方面发挥显著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部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接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113例作为实验对比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的不同辅助治疗方法;A1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为31~6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96±2.39)岁;患者患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5.83±3.25)h;A2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为30~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82±2.41)岁;患者患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5.85±3.29)h;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实施有关检查,最终有效确诊。患者合并表现出烦躁症状、呼吸困难症状以及发绀等系列症状。将表现出严重病变以及存在药物禁忌的患者加以排除。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临床采用基础疗法对A2组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不对患者选择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临床在A2组患者基础上,对A1组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添加卡维地洛进行治疗[2]。首先选择卡维地洛(12.5 mg)进行口服,用药频率为1次/天;间隔2 h后,将用药剂量增加,直至25 mg。在12 h后,要求患者继续选择卡维地洛(25 mg)进行口服。将上述的系列用药剂量定为药物的初始治疗剂量[3]。初始治疗完成后,转为长时间用药治疗,主要选择卡维地洛(12.5 mg)进行治疗,用药频率为2次/天,对患者持续治疗时间定为6个月。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体征发生的变化进行认真观察,确保当患者表现出不适感或者表现出不良反应后,能够立即采取对应方法加以疾病治疗[4]。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ESV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患者的LVEF(射血分数)、患者的LEDVⅠ(舒张末容积指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加以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对于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完成,LESVⅠ等指标实施t检验(以 表示),当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现,A1组患者LVEF水平为(55.13±13.25)%;LEDVⅠ水平为(50.13 ±10.23)mL/m2,LESVⅠ水平为(23.93±7.64)mL/m2,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1/57);A2组患者LVEF水平为(46.25±15.39)%;LEDVⅠ水平为(61.06±12.63)mL/m2,LESVⅠ水平为(34.83±8.92)mL/m2,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患者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7/56);在上述系列指标表现方面,A1组优于A2组明显(P<0.05)。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辅助治疗药物采用卡维地洛,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其可以将患者的心脏负担以及室壁张力有效减少,针对患者神经内茶酚胺的分泌进行有效抑制,针对心肌生长发挥显著促进作用[5]。此外针对患者的左心室可以发挥显著的重塑效果,针对心力衰竭的出现进行有效延缓。在选择卡维地洛药物实施辅助治疗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注意事项[6]。例如此种药物同选择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的部分功效较为一致,均可以将患者的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对此对于当前正在选择利尿剂以及洋地黄类等
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在选择卡维地洛进行治疗时,需要密切注意[7]。此外,在选择卡维地洛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初始阶段以及将用药治疗剂量增加的阶段,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表现出支气管痉挛症状,需要将卡维地洛的应用剂量有效减小。
总而言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辅助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卡维地洛,可以将患者表现出的心力衰竭症状成功缓解,不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出切实可行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邹延新,李宾公,张月华,等.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脏β3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及卡维地洛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17(5):458-461.
[2] 廖洪涛,吴书林.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障碍[J].循证医学,2015,5(5):276-278.
[3] 刘爱辉.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62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6):1968.
[4] 余耀鸣,黄锡亮.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疗效及血浆NT-proBNP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54-255.
[5] 叶锡洪.参麦注射液合并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10(14):137-137.
[6] 黄佐贵,杜国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病死率的预测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2):154-156.
[7] 李绍清,唐浩熙,蔡凯,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与cTnⅠ浓度关系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14,8(10):1747-1748.
R542.2+2
B
1671-8194(2016)32-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