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河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4100)
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
邓 河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4100)
雕塑、环境、人三者建立起一种新的综合公众艺术大环境。其中,雕塑是人们视觉的焦点,常常起到点题的作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称其为一个以雕塑为主体的环境艺术。景观雕塑它更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与环境的协调变化。从内容上讲它不同于以往强调主题性与纪念性的环境雕塑,而是根据艺术家的想象力和环境空间的诸因素,进行合理的构想和设计,创造出一个与公众、环境互动协调的空间。
环境;文化;空间;互动
作为一种公共艺术,雕塑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主要艺术手段。在公共雕塑中,雕塑与空间环境必然会发生紧密的联系,处于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之中。雕塑不仅在体量、形式结构等方面与周围环境相一致,而且在作品题材和人文内涵也要考虑与空间的协调。惟其如此,雕塑和环境才可以相互提升,为对方营造一种相契合的氛围,从而增强整体空间的魅力。
一方面,雕塑可以通过提炼环境主体中的文化信息,从而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题材、内容乃至形式结构的方案,以达到两者之间协调一致、相承依存的关系。由此可见,从环境空间中提炼出准确的精神内涵,并制定出与之相呼应的雕塑内容和形式结构方案,这才是影响雕塑与环境成功结合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雕塑与环境空间两者即是一种实体与空间的紧张对比关系,又在文化内涵上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性。两者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雕塑顺应环境主体的内在精神,与空间容量和形态保持一致。因此,处理好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创造出成功的环境雕塑作品,对公共雕塑的设计者来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公共雕塑日渐兴起并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近30年以来的发展,对公共雕塑的需求量和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雕塑、环境、人三者建立起一种新的综合公众艺术大环境。其中,雕塑是人们视觉的焦点,常常起到点题的作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称其为一个以雕塑为主体的环境艺术。这类雕塑的尺度、形态、色彩、材质等相对于传统雕塑有了很大的变化,它更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与环境的协调变化。从内容上讲它不同于以往强调主题性与纪念性的环境雕塑,而是根据艺术家的想象力和环境空间的诸因素,进行合理的构想和设计,创造出一个与公众、环境互动协调的空间。雕塑表现出与环境的特殊关系:环境制约雕塑,雕塑充实环境。
雕塑不仅处于环境之中,而且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它必然要与所处的时代、具体环境以及公众发生联系,并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雕塑是存在于特定环境空间的艺术。雕塑与室内外环境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视觉效应和心理效应,体现了艺术功能和科学功能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因此,雕塑要适合所处的环境,也就是雕塑的体量、形态、材质要符合所处的具体环境空间,从而产生恰当的效果。恰当的效果是和谐的,也可以是冲突的,主要依据雕塑创作的特定目的而定。
雕塑所处的具体环境可以分为室外空间、室内空间两个部分。大部分环境雕塑放置在室外空间。相对于围合的室内空间而言,室外空间是开敞性的。然而,开敞空间对雕塑也具有相对的限定性,要求其适应周边环境。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室外雕塑不仅要与建筑外观相协调,而且要起到丰富活跃环境空间气氛的作用。根据空间环境的需求,室外雕塑在适应建筑外部空间特性的同时,更容易表达出气势恢宏、亲近城市与自然的主题。因此,在视觉和心理上,雕塑通过对室外环境的视觉强化,从而参与了总体空间环境的建设,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还有相当一部分雕塑处于室内空间。雕塑对特定室内空间的要求强于室外,比如室内雕塑对灯光的依赖比室外雕塑多。此外,室内空间是根据人的需求创造出的不同内部容积,受功能的限制划分为商业空间、办公空间、居住空间等。因此,不同功能的室内雕塑设计有很强的针对性。它相对的自我独立性要与室内空间环境相协调。
不论是室外还是室内雕塑,在视觉与心理上都受制于不同的空间环境和使用功能。利用观众的视觉与心理上产生的效应,不仅能使环境空间得以扩展和紧缩,达到在整体空间设计层面上延伸主题或点题的目的,还能以雕塑独特的形式参与空间环境的再创造。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环境雕塑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必须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文化修养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美的事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雕塑要适合当下的语境,也就是要反映所处时代的审美倾向和技术能力。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历史维度和美学背景,历史因素会产生符合这个时代的、特殊的造型和美学观念。雕塑的设计必须要配合环境并适应公众的审美需求,才能为公众创造更好的审美氛围。
作为置身于城市环境中的艺术作品,环境雕塑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环境雕塑更应该注重与公众的交流,而不再局限于仅仅是完全脱离环境氛围、单纯表现个人思想的独立作品。因此,环境雕塑的设计要注重公众对作品的参与性、互动性、可及性等。环境雕塑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使雕塑和环境相互之间赋予了一种活力,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与感悟艺术、陶冶身心的场所,同时也提升了环境的整体空间品质和吸引力。
注重艺术作品与公众的互动和对话,是环境雕塑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一个成功的环境雕塑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的因素是环境雕塑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对于环境雕塑,公众的态度要更多地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而且环境雕塑要对公众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其次,环境雕塑设计的尺度和形式,必须要符合雕塑所在的场所,还要与特定场所的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保持一致,并试图与公众建立某种联系。雕塑的形式和主题与公众的行为和心理产生联系,从而公众带来一种轻松而富有趣味的感受。最后,环境雕塑作品还要符合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审美要求,具备适宜的文化内涵。综上所述,环境雕塑要给予环境以活力,并与公众之间产生心灵对话。公众性是环境雕塑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
雕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雕塑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然环境是大自然历经上亿年逐步演化而成的。自然界的绮丽风光令人叹为观止,美不胜收。环境能改变人的心理感受及行为方式,它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开放性。同样的作品放到不同的环境当中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内心体验。雕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就是要求设计者要把雕塑作品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协调的联系起来,使雕塑作品成为自然环境中很好的依附载体,从而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这也是设计者在设计雕塑时必须把握的关键之一。
环境雕塑的创作,应从自然环境的具体特点出发来思考雕塑的创作。作为自然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就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利用环境因素来丰富雕塑的内涵,使其相得益彰。
人工环境是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体系。在现代环境中,雕塑已经成为人工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不但可以让环境更具魅力,还能使环境的人文气息得以升华,进而体现出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
此外,一件好的雕塑作品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由于雕塑所处环境的不同,雕塑所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有所不同。雕塑的题材要与人工环境和谐一致,人们在一定环境中放置雕塑时,要考虑放置它的目的和意义。雕塑在特定环境中得置放,除了又美化环境的目的外,也是为了表达人对精神世界的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环境都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当地风俗习惯。在设计雕塑时,除了要让人们欣赏到雕塑优美的形式和它所营造的高雅氛围外,还要能从中领略到当地所特有的历史人文气息。这就要求雕塑的内容必须与一定人工环境相协调一致。
谈现代雕塑创作时离不开人工环境这个部分。在雕塑和人工环境的关系中,笔者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雕塑所处的位置,其次才是手法、材质等因素。雕塑与人工环境互相渗透、融合后的艺术形式浑然天成,凸显了人工环境的艺术之美。因此,雕塑要与人工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协调共生,雕塑作品就成为了融入在人工环境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雕塑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成为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固化形态。古往今来,雕塑艺术在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它成为表现人类精神本质的一种特殊形式,注入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城市环境雕塑是各民族的文化积累,体现了人类不断进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不断向上的理想与追求。
成功的环境雕塑设计应该把握好城市空间系统中人文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严密的逻辑性、秩序性、有机性是内部支撑的要素。它是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其设计思维中,应突出城市的个性特征,做到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艺术价值的深化。在环境整体美中寻找民族特色及区域形式美。所以环境雕塑既要满足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艺术质量要求,又要在文化领域反映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层次。人们对环境艺术的美不再仅仅是对整洁和美观的需要,而是进一步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与深刻的文化内涵。环境雕塑是一种公众性艺术。它对塑造公共环境的特性、城市的人文环境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G80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