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广西“沿边”变“银边”

2016-01-31 01:16:54陈丽冰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东兴省区试验区

□ 文/本刊记者 陈丽冰



开放创新,广西“沿边”变“银边”

□ 文/本刊记者 陈丽冰

这里是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中国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这里有中马“两国双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一系列创新性平台。这便是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南濒北部湾、紧邻东南亚的中国广西。

与生俱来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政策条件使得广西在对外开放中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铺开,广西又得以依托这些区位和政策优势在产业合作、金融改革以及通关模式等领域先行先试,成绩斐然。从“西南边陲”到“一带一路”建设支点,从交通末梢到区域交通枢纽,从工业荒地到产业园区林立,近年来,广西走活了开放发展这盘棋,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添柴加火”。

产业合作开创新格局

南国9月,炎热的酷暑正渐渐消退,而位于广西钦州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内却依然一派火热的景象,充满着勃勃生机:宽阔的道路两旁,葱郁的棕榈树迎风摇曳;7.87平方公里的启动区上,塔架林立,工程机械往来穿梭;崭新的厂房内,园区企业的生产线正紧张生产,产品将发往中国各地及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

设立于2012年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由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共同推动合作的国际产业园区,经过近4年的“打基础”建设,已初具产业新城的模样。据了解,截至 2016 年6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入园和即将入园项目 56 个,总投资估算达 451.9 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达 2564 亿元。此外,园区还围绕建设中国新一代国际化、创新型开发园区,与马来西亚、以色列等地基金公司合作,探索成立国际产能基金,通过国际兼并重组方式引进高科技项目入驻园区,开辟了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

不仅如此,其姊妹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在中马双方联合招商机制推动下,已有大批中国企业入驻关丹园区:总投资约14亿美元的联合钢铁(大马)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主体工程施工条件;陶瓷龙头企业仲礼集团计划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团进驻,投资约5亿美元建设轻工产业园。未来,还将依托其独特的港口、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而建设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作为中马两国经贸合作的旗舰项目,“两国双园”堪称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创新,不仅构建了区域性产能合作平台基地,同时也为广西与其他国家深化产业合作和相互投资提供新的示范。如今,通过借鉴“两国双园”模式,中泰(崇左)产业园已与泰国莫拉限(莫达汉)府经济特区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结成姊妹园区;中国(南宁)—文莱农业产业园、中国(玉林)—文莱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项目得以依托产业园区“走出去”,如欣意电缆、慧宝源医药、北斗应用等;另一方面,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泰(崇左)产业园等中国产业园区也得以引进东盟国家的燕窝、清真食品、橡胶制品、棕榈油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既有力带动了双方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新的产业格局。

金改先行先试 广西“沿边”变“银边”

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陆地边境线西南端交汇处的广西东兴,与越南芒街市隔北仑河相望,是中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边境口岸城市。在那里,中越两国边贸互通红红火火,每天都有大量边民在边民互市结算中心办理贸易货款交割手续。如今,边民们只需提供个人身份证明材料就可办理单笔跨境结算金额在80万元(含)人民币以下的边境贸易,既简单便捷,还降低了结算成本,受到了中越边民的普遍欢迎。

但谁曾想到,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行之前,中越两国边民们主要通过混乱无序的“地摊银行”进行业务结算。这些“地摊银行”不仅存在交易风险,而且汇率报价变化极快,既给境内外商户结算业务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也扰乱了边境地区的金融秩序。

2014年初,随着《广西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落地,广西刮起了沿边金融改革的“旋风”:2014年4月26日,中国农业银行(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业务中心在东兴揭牌,标志着东兴试验区首次实现了人民币对越南盾的直接报价兑换,打破了多年以来“地摊银行”对中越边境货币汇率的垄断;同年11月26日,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获批,防城港核电作为首批跨境直贷签约单位,与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等3家境外银行签订了20亿元的跨境人民币贷款。

不仅如此,借助边境合作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政策创新平台,广西先行先试,创下中国第一个人民币与越南盾特许兑换业务试点、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等多个“全国第一”;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12个西部省区、8个边境省区第一。

与此同时,随着这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不断落实,越来越多从事中越贸易的企业和边民得到实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边境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15年,广西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1688亿元,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57亿元。乘着沿边金融改革的“东风”,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金融支点”的目标渐行渐近。

口岸通关 亮点频现

作为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广西不仅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沿边开放省区。为了发挥广西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沿边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广西在创新通关模式方面也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点。

2014年11月,南宁海关、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广西防城港口岸和凭祥口岸同时启动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后,企业申报项目从原来的169项优化成92项,企业办理查验等候时间减少50%以上,有效提升了广西口岸通关效率,及降低企业成本。

2015年12月30日,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启动,企业通过系统只需向公共服务平台一次递交申报信息及相关材料,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和通关效率。广西也由此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启动、最先完成“单一窗口”建设的省区;全国首个船舶申报环节直接与边检系统对接的省区、全国首个“单一窗口”申报环节整合集成集装箱物流数据的省区。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当前广西还在探索与东盟国家开展“两国一检”通关新模式。该模式目前已得到越南和马来西亚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并决定以友谊关—友谊国际口岸、钦州港—关丹港分别作为实施中越、中马“两国一检”试点口岸,一方面将可为双方企业的进出口提供通关便利,另一方面,也可为“两国双园”等项目的招商引资提供良好宣传效应,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

“一江春水,连云贵湘粤;半挂云帆,达港澳东盟”。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让广西在对外开放中成为“一带一路” 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而随着“一带一路”的风生水起,广西也得以在改革与创新中破浪前行,引领区域经济新一轮的腾飞。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

链接

近年来,广西发挥独特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2014年4月26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业务中心正式揭牌营业,广西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

2014年6月5日,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内开展人民币与越南盾特许兑换业务试点获批,广西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特许业务试点。

2014年10月9日,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获批成为国家质检总局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广西由此创下全国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

2014年10月16日,中国平安财产保险中国—东盟(东兴试验区)跨境保险服务中心在广西东兴市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

2015年12月30日,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广西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建成“单一窗口”的省区,也是全国首个船舶申报环节直接与边检系统对接的省区、全国首个“单一窗口”申报环节整合集成集装箱物流数据的省区。

猜你喜欢
东兴省区试验区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我见证了东兴侨批馆的发现、印证、修复历程
文史春秋(2019年9期)2019-10-23 05:18:56
我的父亲陈植芳与东兴汇路
文史春秋(2019年9期)2019-10-23 05:18:46
应运而生的东兴汇路
文史春秋(2019年9期)2019-10-23 05:18:42
东兴汇路 烽火侨批
文史春秋(2019年9期)2019-10-23 05:18:36
18个自贸试验区
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 03:23:44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