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林
(四川省宣汉县胡家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宣汉 636154)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彭 林
(四川省宣汉县胡家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宣汉636154)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而诱发的,以断奶仔猪和保育猪多发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典型症状的传染性疾病。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提升养猪综合效益,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涉及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有效组合药物的常规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管理、科学设计构建猪场等等,文章一一阐述汇总,以供参考和借鉴。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预防治疗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而诱发的,以断奶仔猪和保育猪多发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典型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相关资料证实:此致病菌普遍存在各养猪环境中,为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常见菌株,甚至在健康猪群中同样有被发现。这些年,很多规模养猪场普见此病,发病率尤高,危害极为严重,带来的经济损失甚为惨重。但是,很多基层畜牧兽医站对此病了解甚少,有效防控此病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文章就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此病多数经呼吸道传染,猪感染蓝耳病、流感、地方性肺炎等,易感此病的概率大增。此外,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差等,都加重此病的发病率。转圈、断奶、混群、长途运输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诱因。而此病受疾病影响较明显,一些原发性疾病,能降低猪群的免疫效力,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原因。比如:蓝耳病,破坏肺泡巨噬细胞;喘气病,纤毛上皮细胞萎缩;萎缩性鼻炎,鼻甲骨萎缩,都将加重此病的发病率。管理水平同样影响着此病的发病率,持续流动、不同猪场猪只混养、断奶应激、养殖密度大、穿堂风刺激猪体表等等。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病理特征:一般有明显胸膜炎(包括心包炎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特征。肺可有间质水肿、粘连,肺表面和切面大理石样病变。心包积液、粗糙、增厚,心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前、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发病时因个体差异和病程长短不同,上述病变不一定同时全部表现出来,其中以心包炎和胸膜肺炎发生率最高。
根据流行情况,特别是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即可初诊。因为副猪嗜血杆菌很难分离培养,一般情况下养猪场要及早发现及时报告,送检病死猪病料,以便尽快确诊,加以防控。
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提升养猪综合效益,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这其中涉及: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有效组合药物的常规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管理、科学设计构建猪场等等。所有工作中,防疫尤为关键,尤其种猪的饲养,无论是物质还是思想方面,都要做足充足的准备,不要有侥幸心理,确保养猪的健康稳定,提升猪场养殖效益,实现高效益的养殖目标。
5.1日常预防
防控各类应激,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消毒。尤其冬春之交,断奶、转群、混饲时,饮水中加适量的抗应激药物,防控不良应激对猪群的影响。严把混群关,断奶后进入保育,立即“分级饲养”。改善猪舍环境,注意保温保暖。改善通风,确保猪舍小环境稳定。注意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的防疫工作,提升猪群抗病体质。
搞好免疫接种,研究证实:母猪为此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落实好卫生消毒管理的同时,注意对种猪的免疫,切实保护好仔猪。接种程序,参照如下:后备母猪,配种前6周、前3周,分别接种1次;初免母猪,产前6周和3周,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分别接种1次;经免母猪,产前4周,免疫接种1次,即可。仔猪出生后,1~2周、3-~4周,各接种免疫1次。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目前尚且没有1种灭活苗,能对此病所有致病菌株产生交叉保护能力。由此,更建议用自场血清制备自家苗,切实提升免疫效力。自备的接种苗,仔猪15日龄,接种用2ml。母猪配种前2周,接种用3ml,颈部肌肉注射,防控效果不错。
5.2发病时治疗
隔离所有病畜,淘汰无价值的严重病猪。注意清洁猪舍,猪圈地面及墙壁,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彻底喷施消毒。2h后,用清水冲洗。之后,再用科星复合碘喷施消毒,连续喷施1周。
改善猪舍小环境,加强通风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控制饲养密度,禁止不同日龄混养。
及时全群用药,用电解质、维生素C粉,混水饮服1周,增强病猪抗病体质。用药治疗,阿莫西林,400g/次;金霉素,2000g/次,混料1t,连续饲喂1周,停喂3d,加喂3d,治愈效果不错。或者,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林可霉素等,仍选2~3种,拌料喂服。上述用法,适合能吃食的病猪。食欲不好的病猪,可考虑饮水中加阿莫西林200g/t。配用杀星类药物,连续用1周。或,用硫酸卡那霉素,肌肉注射20mg/kg,每天1次,连续用5~7d。
[1]刘月民.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 2011(3):130-130.
[2]王俊, 郑学斌. 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72-172.
[3]宋振宇.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 (10):20-21.
[4]张荣铨.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及体会[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1):93-93.
[5]刘健鹏, 王爱武, 聂继平,等.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J]. 畜牧兽医杂志, 2008, 27(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