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华
(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 655603)
规模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袁江华
(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 655603)
猪瘟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是养猪从业者最为关注的疾病,在规模化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往往是最为重要的疾病,为科学防控该病,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和实践,阐述了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和主要特点。并针对猪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以供养殖朋友参考。
规模化猪场 猪瘟 防控
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急性表现为败血性变化,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表现为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继发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猪瘟在全世界都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被列为优先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猪瘟流行极为普遍,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随着1956年获得猪瘟病毒兔化弱毒(C株、HCLV)后,国家开展普遍性的猪瘟防疫,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大规模流行暴发很少见到,出现的情况往往以地方性流行为主。自2007年以来,由于我国猪瘟强制免疫的开展,猪瘟在得到了有效控制。以前那种猪瘟疫情遍地开花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疫情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发生。目前流行的特点主要是以点状散发为主,原来的典型症状较少,而出现更多的是的非典型猪瘟病例较多,与猪蓝耳病、圆环病、伪狂犬病等多种疫病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较多,使现场与试验室诊断的难度加大,常常需要专业试验室才能确证。
2.1 猪群之间猪瘟抗体分布不均匀、离散度大
猪瘟抗体是猪群免疫效果最直接的体现,抗体滴度的高低能够侧面反映猪群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抗体滴度高、整齐,表明免疫效果较好;抗体滴度低,不整齐,表明猪场免疫效果较差。抗体滴度的高低与整齐度反映猪场发生猪瘟的风险程度。我国经济水平南北不均衡,养殖水平也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另外,在不同地区之间,即使同一地区的不同猪场之间、同一猪场的不同猪群之间猪瘟抗体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对于猪瘟防疫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2 母源抗体对乳仔猪的影响
乳猪的免疫能力是通过母乳直接获得的,母源抗体增强了乳猪和仔猪前期的抗病能力。但是,母源抗体也可干扰注射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母源抗体水平过高,就会与疫苗中的抗原进行中和,造成免疫失败。
在母猪群体中,由于母猪的健康状况,也会出现母乳传递给仔猪的“被动免疫效果”不一致,导致在仔猪免疫过程中,母体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免疫效果也参差不齐。在养殖母猪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养好母猪。
3.1 营养
营养是一切畜禽良好生长的基础,猪也不例外,良好的营养是一个猪场猪群健康的基础,猪对疫苗的吸收也是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很好吸收并产生免疫应答,形成均匀一致的抗体水平。当猪群或者个体由于营养不良和管理较差造成健康下降,将影响猪体内抗原的产生。
3.2 免疫抑制性因素
药物滥用:目前猪场滥用抗生素药物现象时有发生,滥用造成耐药性,对猪体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造成免疫出现问题。
霉菌毒素的影响:霉变的苞谷、麦麸等饲料原料会影响最终饲料成品的品质,生产中常见的是玉米霉变最为严重。霉菌毒素会造成肝、肾等细胞的变性和坏死,造成淋巴结出血、水肿,由于破坏猪的免疫器官最终导致疫苗免疫时失败。
3.3 不舒适的生存环境
猪生长环境剧烈变化是影响猪健康最为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冷应激和天气的突变,极低的气温、早晚温差的极大变化,雨雪天气等常常会对猪形成冷刺激,从而直接对猪群的健康产生危害,也是猪发病的主要诱因。
猪舍选址与设计不合理:猪舍保温性差,造成舍内温度较低不易保暖。而通透性差则造成新鲜空气不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沉积、扩散不及时,导致猪群体质下降,免疫时应答效果较差,产生的抗体不均匀,对疫病失去抗病能力。
4.1 确保疫苗的质量
政府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是政府监管部门首当其冲的职责,养殖用户无法确定疫苗是否合格,政府应随时监测疫苗生产厂家所生产疫苗的质量。选择合格的疫苗对猪只进行免疫。
疫苗的保存:疫苗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保存条件,猪瘟疫苗也不例外,在15℃以下保存,在冷藏条件下运输,以确保猪瘟疫苗的质量不受运输和储存的影响。
使用:免疫使用时要配备疫苗专用冷藏箱,不得使用盘子,纸箱等盛装物品把猪瘟疫苗带到猪舍进行免疫,在保证注射到猪体内时,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不使疫苗失效的方法来确保疫苗在注射到猪体内的质量。瓶口破损、封口不严、超过有效期、物理性状与说明不符等情况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4.2 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和淘汰带毒猪
随着基层畜牧兽医相关部门的检测设备与人员配备,可以方便快捷的诊断并检测猪的一部分疾病、抗体滴度。如果基层兽医部门没有条件,可以送到一些相关的大学、科研机构进行检测,费用也不高,对于规模化猪场也负担得起。对于一些危害极大的疾病,如猪瘟、蓝耳病等,猪场通过定期对生猪进行抗体监测,定期检测生猪的免疫应答效果,以确保猪场的安全,推荐的办法是种猪一般一年2次。
目前检测猪瘟病毒常用的办法有2种:抗原捕获ELISA和RTPCR方法,上述2种方法都能从所取样品中检测到猪瘟病毒。携带猪瘟病毒的猪只能够垂直传染,公猪在本交、人工授精的时候直接通过精液传染给母猪,间接传染给仔猪。而母猪则是通过胎盘传染给下一代仔猪。因此,对检测发现带毒猪只要及时淘汰,以消除猪场猪瘟病毒带来的极大隐患,通过淘汰带毒猪的方法控制与净化猪场的猪瘟。
4.3 规范化的免疫操作
在做好免疫前的监测工作后,根据试验室的科学检测依据,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于带乳仔猪,还要考虑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对于任何一种疫苗的免疫,都要严格遵循使用说明进行作业。对于猪场的疫苗注射人员,操作技术应该熟练可靠,要经常开展一些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对注射部位,不同猪只体重使用的针头大小,注射深度,都要熟练掌握。确保合适的针头、合格的疫苗,注射到正确的位置,有效吸收的部位,尽量避免“打飞针”和漏免情况的发生。
4.4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市场销售的疫苗品种比较多,在一个猪场,不是要把所有的疫苗都要“应用”到猪上,而是应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的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几种疫苗进行免疫,在安排疫苗免疫先后次序的时候,“重点强调”猪瘟免疫是必须的,猪瘟疫苗的免疫好坏往往影响到整个猪场疫苗免疫的基础。
4.5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
现代化的猪场往往都是高密度的饲养环境,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猪的应激,猪群的饲养密度要适中,不能太拥挤;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减少并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合理的开关门窗,以维持猪舍内适宜的温度,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定期环境清扫并彻底消毒;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的微量元素等,提高猪群对应激的抵抗能力。上述的这些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方法都可以让猪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确保免疫的效果。
4.6 免疫的技术和方法
注射用针具:不管是疫苗注射还是治疗注射,严格消毒是必须的;其次,根据猪只的大小,选用大小合理针管和针头;注射用针头做到每头一个,防止疫苗交叉感染。
天气的变化:在疫苗免疫时要注意天气变化,不选择在天气较热的正午和天气较冷的时候(猪舍应该通过保温在适宜的温度)。
长距离运输、发病、饲料变换等条件下注意事项:经过长途运输、猪群不健康时、变换饲料等情况下暂不接种疫苗,经猪群稳定,通过治疗,适应新猪舍和观察隔离后再进行免疫接种,尤其对处于发病状态的猪个体暂时不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