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昌
原谅别人的过失
□黄军昌
骏马在崎岖的山道上驰骋,难免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人在纷繁的职场上打拼,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过失。亦如古代哲人所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社会学研究表明:对待别人的过失,能否做到积极谅解、理性包容,不仅考量职场人的为人胸襟、道德素养,同时考量职场人的交际能力和处世智慧。在职场生活中,领导者身份、地位、职能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研究这一实践课题,以一种积极而理性的态度,突破认知障碍,抓实关键环节,使原谅别人的过程体现人情味,充满正能量,释放正效应。
首先,要客观认识职场的风险性。管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洗碗效应”,说的是清洁工成天刷碗洗碟,免不了出现碰坏、打碎碗碟的现象。用这种“洗碗效应”看待工作中的过失,一个人在充满挑战、充满竞争、充满风险的现代职场中做事,遭遇挫折、承载失误,甚至要交出一些“学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古语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常存一颗平常心,学会以一种客观的视角、理性的思维看问题。对待干事者的过失应该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出以公心地赋予因干事而出现过失者通情达理的包容。
在崇尚实干、呼唤担当的当代职场,面对“干事难免出错,不干事远离是非”的两难选择,但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职场人,总是以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着和担当,投身实践,奉献事业,这种精神、境界难能可贵。对于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和过失,人们没有理由不包容、不谅解。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必须积极创新容错机制,豁达大度地包容别人的过失,旗帜鲜明地保护那些干事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创业氛围。反之,如果一个领导者畏首畏尾,求全责备,对干事者的过失横加指责,耿耿于怀,不仅会捆住干事者的手脚,而且会凉了干事者的心。
其次,要准确把握过失的包容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作为职场活动的组织者,对部属及组织成员工作中的过失,给予必要的原谅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这种原谅必须有“度”的考量,因为无原则、无条件的原谅,在实践中极有可能演变成为一味迁就,甚至是放任纵容。因此,作为领导者,在原谅别人过失时,必须注意把握两点:一方面,要透彻分析过失的成因。就职场过失的成因分析,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虑事不周。过失的责任人作风不实,对承担的工作任务缺乏深层思考和必要准备,导致“大意失荆州”。二是能力不济。办事者由于缺乏应有的经历和阅历,凡事“摸着石头过河”,在工作中,本领捉襟见肘,办事力不从心,导致操作环节时常出现“故障”。三是素质不高,办事独断专行,给整体工作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综上所述,领导干部在原谅别人过失时,必须分析成因,区别对待,该提醒的要提醒,该教育的要教育,力争达到引以为戒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准确研判过失的程度。过失有大小,后果有轻重。作为领导者,在原谅别人过失时,态度要积极,但处置必须理性,既不要对过失谈“过”色变,无限上纲,抓住不放;也不要对过失等闲视之,麻木待之,一“谅”了事。要从对个人、对事业负责的目标出发,严肃认真地总结教训,真心诚意地帮助责任人长善救失。
再次,要着力提升“原谅”的正效应。在现代职场中,原谅别人过失是实施者和承受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据观察发现,对别人过失恰到好处的原谅,不仅有利于强化承受者的情感回馈和担当意识,而且有利于提升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不容忽视的正能量和正效应。从承受者的角度看,当工作出现过失时,很多人会萌生一种内疚感或负债感,甚至会陷入无尽的自责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给予大度的包容和谅解,送去的是心灵抚慰,传导的是组织关爱。这种抚慰和关爱不仅能帮助当事者迅速走出心理阴影,更能使当事者体察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从而振作精神,轻装上阵,放手实干,奋勇前行。从实施者的角度看,领导者能设身处地地为部属着想,主动原谅他们工作中的过失,折射的是一种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展示的是一种善于团结他人一道工作的宽广襟怀。这种领导行为带给部属的是一种安全感,留给组织成员的是一种领导人格伴生的向心力,而产生的直接效应,是可以吸附更多的拥戴者和追随者。由此可见:原谅别人的过失,对领导者来说,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实践证明:在领导活动中,一个成熟而合格的领导者,积极而理性地原谅别人的过失,就能在自己的领导空间营造一种力同心、和衷共济的共事氛围,营造一种传导信任、激励担当的干事环境。